主要经历
1932年,刘雪苇在贵阳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到上海开明书店做学徒,此间,开始接触革命书刊,受到马列主义影响。
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担任共青团上海周家桥区区委组织部长、书记,共青团中央支部巡视员,共青团江苏省委青工部负责人。同年加入左联,在工农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任泸西区(包括周有家)负责人。写有报告文学《小工通讯》等作品。
1934年下半年,刘雪苇受派到贵州开展党的工作。12月下旬,他回到郎岱,举办世界语学习班,聚集贵阳男师放假回家的赵成元、周兴仁、曹克勤和当地在校生刘蕃栋等进步青年学习世界语,并传播革命道理。学习结束后,刘雪苇又动员徐修礼、罗天锡、刘蕃栋、曹克勤等组成“贵州文艺研究会郎岱分会”。并以文研会为核心,秘密成立了星光读书会,设星光图书馆。
1935年1月,党中央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委,林青任书记。2月,刘雪苇任省工委委员。7月,因组织遭到破坏,刘雪苇、林青等在贵阳被捕。8月,刘雪苇越狱脱险。
1936年,刘雪苇到上海,函邀张立去南京会晤。张立与刘雪苇见面后,两人商议决定在南京开设书店,定名为“平平书店”。张立以平平书店老板的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为地下党筹集活动经费。实际上,“平平书店”原是秦天真、刘雪苇筹划设立在南京的地下联络点。不久,书店查封,张立被捕,后被营救,在刘雪苇、秦天真的鼓励帮助下,去了延安。
1936年,刘雪苇在上海文学界“两个口号”(即“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争论中,发表了拥护鲁迅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论战文章近10篇。
1937年,刘雪苇到延安,分配到中央党报委员会工作,后任中共中央政治理论机关刊物《解放》周刊出版科助理科长,在改进《解放》的印刷、排字、编校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绩。同时接受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的邀请,编《边区文艺》副刊。后又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特别研究员。参加选编了《斯大林选集》、《鲁迅论文选集》、《鲁迅小说选集》等书,并撰写文艺理论书籍。
1941年初,刘雪苇任延安星期文艺学园副主任。开展《中国新文学史讲授提纲》的注释工作,后来缩写为《论文学的工农兵方向》一书(1948年5月由大连光华书店出版)。7月15日,毛泽东在致刘雪苇的信中写到:“雪苇同志,来信及提纲收读,虽然我提不出什么意见,但是赞成你写这本书。此复,致以敬礼”(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73页)。8月5日,刘雪苇发表了《论文学的思想与生活》。
1942年,在开展“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主要任务的整风运动中,刘雪苇到中央党校三部学习,加深了对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理解。
1946年,刘雪苇受中央委派,到山东担任山东省文联副会长,党总支书。
1947年撤退到大连后,撰写和出版了《过去集》等作品。
1948年7月任华东大学教务主任。
1949年3月任华东大学文艺工作团团长并随军渡江南下,参加创办“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任教务处长。
1951年3月—1952年11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期间,负责筹备成立华东文联、上海文艺出版社。
1952年12月,调任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常务副局长、党组书记。
1954年,大行政区撤销后,于1955年初到北京担任中央文化部社会文化管理局副局长。
1955年5月,刘雪苇被牵涉到“胡风反革命集团”错案中,被做为第二号人物,受到不公正待遇达20多年。在逆境中,刘雪苇仍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不懈地攻读《资本论》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坚持党的原则,表现出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的坚定性。1980年,刘雪苇得到平反,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
1982年10月,刘雪苇离休后,克服了年老体弱,双手颤抖,难于执笔写字的困难,编写出版了《<资本论>节略》一书,并把自己的一生写成回忆录。
主要作品
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其著有论文集《论文学的工农兵方向》、《鲁迅散论》、《论文一集》、《论文二集》等。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刘雪苇】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