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大伊山石棺墓

时间:2024/9/26 22:10:4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大伊山石棺墓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任庄村大伊山东麓青风岭上,1981年首次发现,1985~1986年考古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62座,全部采用天然石板镶砌而成。大伊山石棺墓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石棺墓,属青莲岗文化类型。1996年11月,大伊山石棺墓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遗址东西长70、南北宽45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距今6500年,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石棺墓。

  • 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国家级第四批(新石器时代)
  •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
№目 录
    详细介绍

    蕴藏文物

    1985年2—4月进行抢救性发掘,1986年3—4月进行第二次发掘。两次发掘共揭露面积55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62座,岳石文化和西周时期灰坑各1个,汉代墓葬10座。文化层厚约1米,地层堆积清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石棺墓61座,全部采用大伊山上自然石板镶砌而成。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文物170余件。石器均磨制,少数留有打制痕迹,器形有斧、锛、铲、凿、杵、研磨器等;骨器有针、锥;玉器有璜、块、耳坠等;陶器以夹砂红褐陶、泥质红陶为主,均为手制。常见器有釜、鼎、钵、盆、壶、瓶、支座、锉等。纹饰主要有附加堆纹、窄堆纹、乳丁纹、刻划纹。墓葬中随葬陶器以釜、钵、罐或鼎、钵、盆为基本组合,鼎釜多带腰沿,钵多为平底,部分为盖在死者头部的“红顶钵”,其中6件底部有刻划符号。

    相关资料

    大伊山石棺墓晚于北辛文化,早于大汶口文化;由于它处于南北文化交汇区,因而既具有黄河下游新石器文化特征,又具有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自身文化因素,属青莲岗文化类型。1995年4月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棺墓

    石棺墓全部采用大伊山上自然石板镶砌而成。其中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文物170余件。大伊山石棺墓中还有两大发现引人注目,一是在61座墓葬中,有27座发现用主要食器的陶钵覆盖在死者头部,钵底部敲打出一个小洞。二是六件陶钵的底部发现有刻划符号。有专家说,这些刻划符号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萌芽。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组组长黄景略,原故宫博物馆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笑梅等考察后认为,大伊山石棺墓晚于北辛文化,早于大汶口文化,距今6500年,是中国最早的石棺墓;由于它处于南北文化交汇区,因而既具有黄河下游新石器文化特征,又具有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特点,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自身文化因素,属青莲岗文化类型,1996年11月,大伊山石棺墓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乡任庄村大伊山东麓,遗址东西长70米、南北宽50米,总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距今6500年,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棺墓。经1985年、1986年两次发掘,清理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石棺墓61座。岳石文化和西周时期灰坑各一处、汉代墓葬10座。石棺墓全部采用大伊山上自然石板镶砌而成。其0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文物170余件。大伊山石棺墓中还有两大发现引人注目,一是在61座墓葬中,有27座发现用主要食器的陶钵覆盖在死者头部,钵底部敲打出一个小洞。二是六件陶钵的底部发现有刻划符号。有专家说,这些刻划符号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萌芽。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组组长黄景略,原故宫博物馆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笑梅等考察后认为,大伊山石棺墓晚于北辛文化,早于大汶口文化,距今6500年,是中国最早的石棺墓;由于它处于南北文化交汇区,因而既具有黄河下游新石器文化特征,又具有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特点,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自身文化因素,属青莲岗文化类型,1996年11月,大伊山石棺墓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璐见不平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大伊山石棺墓】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大伊山石棺墓 小编为您整理大伊山石棺墓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