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特产乌鬃鹅,其肉质鲜美,体质结实,体形适中,骨骼小,肉嫩而多汁。清远特产的纯种乌鬃鹅被列为广东省四大名优鹅种之一。清远乌鬃鹅又称黑鬃鹅,属小型鹅种,因其颈至背鬃毛有一明显黑色羽毛带,故称清远乌鬃鹅;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烹饪烧鹅的上乘原料,故深受欢迎并久负盛名。早在20世纪50年代前,清远乌鬃鹅就享誉海内外,是出口港澳和东南亚的主要鹅种。
生长环境
清远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水草繁茂,土地肥沃,适宜养鹅业,故当地农民有养鹅的习惯。据《清远县志》记载,自宋代起乌鬃鹅就为当地群众饲养,鹅在清远人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逢年过节,喜庆筵席必备鹅,使养鹅、吃鹅的传统得以代代相传。
清远气候温和,日照长而强烈。由于气候的炎热,使得清远乌鬃鹅多在水面活动,多吃水草,长肉缓慢,体型偏小。宜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平坦或缓坡地带饲养。土质则以透水性好的沙壤为宜。在清新县,当地群众采用放养及投喂以当地苦麦菜为主的青粗料饲养乌鬃鹅的习惯,同时,乌鬃鹅喜欢吃当地河堤遍布的连根草,造就清远乌鬃鹅耐粗饲,具有充分利用草中营养物质的能力,在不用精饲料情况下,鹅也可以在100天内达到上市体重。清远乌鬃鹅在饲养过程中离不开水,清新县内河涌、水塘密布,水质清澈,水草肥嫩,自然成为乌鬃鹅生长的最优环境。有数据显示,北江水清新县河段水质优于国家一级水标准。乌鬃鹅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清远乌鬃鹅的形成,首先得益于上述优越的自然条件。反过来也形成其对生长的环境要求比较高,要在没有污染而且有青草、水源干净的地方才能健康成长。否则其成活率较低,饲养成本偏高,且也难保持原有的肉质风味。
产地范围
清远乌鬃鹅属小型品种。因颈背部有一条由大渐小的深褐色鬃状羽毛而得名,也称墨鬃鹅。原产于广东省清远市。主产于广东省北江大河两岸和县城附近。此外,广州、番禺、佛山、南海、顺德、三水、从化、花县、高鹤、四会、佛冈、高要、斗门、肇庆、英德等地也有分布。广东省清远县建有保种场。
生物特性
该品种鹅体紧凑宽短,头小,颈细,腿矮。公鹅体型较大,呈榄核形,母鹅呈楔形。羽毛大部分呈乌棕色,从头顶部到最后颈椎有一条鬃状黑褐色羽毛带。颈部两侧的羽毛为白色,翼羽、肩羽、背羽和尾羽为黑色,羽毛末端有明显的棕褐色镶边。胸羽灰白色或灰色,腹羽灰白色或白色。在背部两边有一条起自肩部直至尾根的2厘米宽的白色羽毛带,在尾翼间未被覆盖部分呈现白色圈带。青年鹅的各部位羽毛颜色比成年鹅较深。虹彩棕色。喙、肉瘤、胫、蹼均为黑色。
清远乌鬃鹅平均初生重95克; 90日龄 3170克;成年公鹅3420克,母鹅2860克。成年公鹅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7.4%,母鹅87.5%;成年公鹅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7.4%,母鹅78.1%。母鹅平均开产日龄130天。平均年产蛋29枚,平均蛋重147克。平均蛋形指数1.48。蛋壳白色。公鹅在80~90天有性行为,母鹅就巢性很强,每产完一窝蛋后就巢1次,年就巢4次。
饲养管理
饲养期为90~120天。出壳后的雏鹅,头5天喂小鹅料拌米饭,6~15天喂小鹅料拌开口谷,15~35天喂大鹅料拌谷,36天后至出栏前喂稻谷。乌鬃鹅的育雏期天热时为7天,天冷时为10~20天,从雏鹅离开育雏室开始放牧至圈养育肥前,实行天天放牧,约60天。鹅苗出壳后至开口前要注射小鹅瘟疫苗,10~15天要注射禽流感疫苗;每隔20天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水浸谷喂鹅一次,栏舍每天应清洗一次,每月消毒一次。
每年4月要对留养的种鹅实行拔毛育肥,目的是促其在7月开始产蛋。平时对种鹅每日喂谷两套,下蛋时喂谷拌种鹅料,并加喂青饲料。不产蛋时全日放牧,产蛋期实行早晚放牧,育肥期不放牧。拔毛后的种鹅30天内注射小鹅瘟、大鹅瘟、禽流感疫苗,半年后注射蛋子瘟、禽流感疫苗,每隔10天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水浸谷喂鹅一次,栏舍每天清洁一次,每月消毒一次。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清远乌鬃鹅】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清远乌鬃鹅 小编为您整理清远乌鬃鹅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