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郴州市一中创办于1906年。1959年定为省重点中学,1989年又定为省实验中学。1995年,郴州撤地建市后,学校归市直辖,定为副处级单位,学校按照“办学体制多元化,办学规模集团化”的思路,除校本部外,还创办了郴州桔井实验中学和郴州中澳合作国际实验学校。
郴州市一中系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湖南省重点中学之一。
办学成果
教师成绩
教研教改上,学校现有立项的国家级科研课题5个,省级科研课题6个。已结题的两个课题分获省一等奖、二等奖。教师省级以上获奖和发表的论文每年200多篇。
彭太军老师每年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历次省、市教学比武中,该校教师均获一等奖,为郴州市获得了荣誉;侯赋非老师为国家物理奥赛金牌教练。王逢春老师为高考考纲编写人之一,高考数学命题组专家。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卫生先进集体”、“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省教育战线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政务公开,民主治校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广东军区国防生源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等荣誉和称号。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2020届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称号。
教学设施
学校原有桔井校区投入1亿元,新建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学楼、体艺馆、图书馆、现代技术教育中心,美化绿化了校园环境,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 了办学品位。教学手段超前 学校建有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校园网、高速宽带网、教育网三网合一。有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图书馆电子系统、双向控制系统、远程教学系统、智能语音广播系统等现代教育网络系统,并率先在全省将每个教室建成了多媒体教室,班级教学均使用多媒体,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历史沿革
光绪32年3月(1906.4),郴州市一中的前身——郴州官立中学堂,由郴州牧金镜蓉牵头创办。校址设在东塔岭原宝塔下的东山书院(今湘南起义纪念碑所在地)。
光绪32年闰4月(1906.6),学校迁入郴州考棚(今165部队驻地),考棚校址地处郴州城中心,东临北街(校门在东面),南依城墙。
民国元年(1912),废除府州制,学校改为郴郡六城(郴、永、宜、资、汝、桂)联立中学。
民国三年(1914),学校改为湖南省第七联合中学。
民国8年(1919),谭延闿进驻郴城,称湘军总司令和湖南督军,占用考棚,学校迁回东山书院。
民国10年(1921),学校又迁入考棚。
民国15年(1926),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郴州地处西线战场,当年下期学校停课,翌年春开学复课。
民国21年(1932),学校改名郴郡联立初级中学。
民国27年7月(1938.8),为避日寇空袭,学校被迫迁到郴县栖风渡老岗脚李家村。
民国31年7月(1942.9),日寇侵犯日益猖獗,京汉线上很不安宁,学校又迁到郴县桥口。
民国34年元月(1945.3),日军侵占郴州,学校被迫停办。
抗战胜利后,学校于民国35年9月(1946.10)重新复办,改名郴郡联立高级中学(全办高中),校址在白鹿洞。
民国36年上期(1947),学校迁到中山西街濂溪祠内办学(借用)。
民国36年下期(1947),学校迁回考棚,正名郴郡联立中学(完全中学)。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2月1日,郴郡联立中学与郴县县中(创办于1943年秋)合并,定名郴县区立中学,校址暂在考棚。
1951年暑假,学校迁到桔井观(原郴县县中校址,现学校南端家属区所在地)。
1952年下期,学校使用新教学楼(现新修水泥球场所在地,原工字楼),学校被定为湘南地区重点中学。
1953年,学校更名为郴县第一中学。
1959年,郴州撤镇建市后,学校改称郴州市第一完全中学。
1960年,学校被定为省属重点中学。
1978年,学校又被定为省属重点中学。
1994年2月,省教委授予学校“湖南省重点中学”、“湖南省实验中学”两块匾牌。
1995年,郴州撤地建市后,学校收归市(地级管),被定位副处级单位。
2005年,学校开始筹建五岭阁新校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郴州市第一中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