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蜀道难:南朝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2.噫(yī)吁(xū)嚱(xī):惊叹声,蜀地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3.蚕丛及鱼凫(fú):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4.何茫然: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不知道。何,多么。茫然,渺茫,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据西汉扬雄《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5.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
6.秦塞(sài):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7.西当:西对。当,在;一说对着,向着。太白:秦岭峰名,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
8.横绝:横越。峨眉:山名,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巅,顶峰,一作“颠”。
9.“地崩”句:《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
10.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zhàn):栈道。相:一作“方”。
11.六龙回日之高标:一作“横河断海之浮云”。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意思就是传说中的羲和驾驶着六龙之车(即太阳)到此处便迫近虞渊(传说中的日落处)。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标,标尺,标志。
12.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13.黄鹤:即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
14.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援:一作“缘”。
15.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16.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yíng):盘绕。岩峦:山峰。
17.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参(shēn)、井:都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18.膺(yīng):胸。坐:徒,空。
19.问君:一作“征人”。君,入蜀的友人。时:一作“当”。
20.畏途:可怕的路途。巉(chán)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21.但见:只听见。号(háo)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古,一作“枯”。
22.从:跟随。
23.“又闻”二句:一本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24.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25.去天不盈尺:一作“入烟几千尺”。去,距离。盈,满。
26.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27.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壑(hè):山谷。
28.如此:一作“若此”。
29.嗟(jiē):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30.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wéi):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31.“一夫”两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一夫,一人。当关,守关。万夫,一作“万人”。莫开,不能打开。
32.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fěi)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或,倘若。匪,同“非”。亲,一作“人”。
33.朝(zhāo):早上。
34.吮(shǔn)血(xuè):吸血。
35.锦城:锦官城,即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
36.长咨(zī)嗟:一作“令人嗟”。咨嗟,叹息。
白话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多么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劳地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险要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背景介绍
关于《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学界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想去长安做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唐孟棨《本事诗》及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均有贺知章在太子宾客任上读到此诗的记载,据此,则李白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之时。这可能是一首赠友诗。詹锳认为此诗是李白天宝年间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鉴赏评价
整体赏析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诗人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名家评论
唐代殷璠《河岳英灵集》: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唐代孟棨《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孕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足称誉光赫。
元代范梈《木天禁语》:七言长古篇法……旧题乃篇末一、二句缴上起句,又谓之“顾首”、如《蜀道难》、《古别离》、《洗兵马行》是也。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刘须溪云:妙在起伏,其才思放肆,语次崛奇,自不在言。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九言体,无名氏拟之曰:“昨夜西风摇落千林梢,渡头小舟卷入寒塘坳。”声调散缓而无气魄。惟太白上篇突出两句,殊不可及,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是也。
明代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辞旨深远,雄浑飘逸,杜子美所不可到。欧阳子以《庐山高》方之,殊为哂。
明代李沂《唐诗援》:太白创体,空前绝后。诸说纷纷不一,然细观此诗,定为明皇幸蜀而作。萧说是。
明代郝敬《批选唐诗》:太白长歌,森秀飞扬,疾于风雨,本其才性独诣,非由人力。人所不及在此,诗教大坏亦在此。后生学步,奋猛亢厉之音作,而温柔敦厚之意尽,露才扬己,长慠负气、辞人所以多轻薄,由来远已。嗟乎,西日东流,又岂人力哉!但可谓之唐体而已矣。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时不及其他。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夬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佐逆者著戒。惟其海说事理,故苞括大,而有合乐府讽世立教本旨。若第取一时一人事实之,反失之细而不足味矣。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蜀道难》近赋体,魁梧奇谲,知是伟大。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一夫当关”四句,设意外之忧;“朝避猛虎”四句,指阶见之恐,见变生肘腋,地终不可居。总言蜀道之难也。劈空落想,窍凿幽发,应使笔墨生而混沌死。
明代许学夷《诗源辨体》:屈原《离骚》本千古辞赋之宗,而后人摹仿盗袭,不胜厌饫……至《远别离》、《蜀道难》、《天姥吟》,则变幻恍惚,尽脱蹊径,实与屈子互相照映。
明代邢昉《唐风定》:变幻神奇,仙而不鬼,长吉魔语视之何如?亘古代无能仿象,才涉意即入长吉魔中矣。通篇奇险,不涉旁意,不参平调,其胜《天姥》、《鸣皋》以此。
清代翁方纲《王文简古诗平仄论》:(七言古)又有长短句者,唐惟李太白多有之,然不必学。如《蜀道难》……效之而无其才,洵难免沧溟“英雄欺人”之诮。
清代黄生《增订唐诗摘钞》:倏起倏落,忽虚忽实。真如烟水杳渺,绝世奇文也。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蜀道难》一篇,真与河岳并垂不朽。即起句“噫吁戏,危沪高哉”七字,如累棋架卵,谁敢并于一处?至其造句之妙:“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扯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虚转石万壑雷。”每读之。剑阁、阴平、如在目前。又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不惟刘璋、李势恨事如见,即孟知祥一辈亦逆揭其肺肝。此真诗之有关系者,岂特文词之雄!
清代钱良择《唐音审体》:篇中三言蜀道之难,所谓一唱三叹也。突然以嗟叹起,嗟叹结,创格也。
清代吴震方《放胆诗》:太白《蜀道难》、《远别离》等篇出鬼入冲,惝恍莫测。
清代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蜀道难》、旧题也,太白为之,加奇肆耳。此千古绝调也,后人妄意学步,何其不知量也!“噫吁嚱,危乎高哉”,七字五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无理之极,俗本作“连峰入烟几千尺”,有理之极。无理之妙,妙不可言。有理之不妙,其不妙亦不可胜言。举此一隅,即是学诗家万金良药也。
清代徐增《而庵说唐诗》:“尔来四万八千岁”,此云总非实据也。人言文人无实语,而不知文章家妙在跌宕;每说到已甚,太白用此,正跌宕法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再一提,此句妙有关锁,上来笔气纵横,逸宕不如此,则散无统束矣。“锦城虽云乐”:上面说到蜀如此可惊、可畏,而忽下一“乐”字,妙极。“不如早还家”:此虽是乐,不可久居,“不如早还家”之句尤乐也。文势至此甚紧,必须一放,方得宽转,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提此句为结束,妙。篇中凡三见,与《庄子·逍遥游》叙鲲鹏同。吾尝谓作长篇古诗,须读《庄子》、《史记》。子美歌行纯学《史记》,太白歌行纯学《庄子》。故两先生为歌行之双绝,不诬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笔阵纵撗,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任华,卢仝辈仿之,适得其怪耳,太白所以为仙才也。
清代乔亿《剑溪说诗》:太白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凡三叠。管子曰:“使海于有蔽,渠弥于有渚,纲山于有牢。”谷梁氏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一篇之中,三番叙述,愈见其妙。所谓“闭户造车,出门合辙”者也。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造语奇险(“地崩山摧”二句下)。玩此,为明皇幸蜀作无疑(“问君西游”句下)。兜来何等力量。(“其险”句下)!高文险语,动魄惊心(“磨牙”二句下)。主意在此(“不如”句下)。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提“蜀道难”,篇中三致意;用“噫吁戏”三字起,非无谓。后人学袭,便成恶道。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蜀道难】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