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止酒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止酒:停止饮酒,即戒酒。止,已,停止的意思。
⑵居止次:家住在。居止,居住。次,舍止之处。
⑶闲:闲静。止:句末助词。一说闲止即闲居,家居无事之意。
⑷荜(bì)门:犹柴门。荜,同“筚”,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篱笆或其他遮拦物。
⑸止园葵:只有园中的葵菜。
⑹大懽(huān):最大的欢快、乐趣。懽,同“欢”。止稚子:莫过于和幼儿在一起。
⑺营卫:气血经脉与御病机能。中国古代医学认为营和卫是维持、调节人体机能的两大要素。营,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有生化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卫,指人体抗御病邪侵入的机能。止:止酒。不理:不调理,不调顺。
⑻将止:将到。扶桑涘(sì):指神仙所居之处。扶桑,古人认为是日出之处。涘,水边。
⑼“清颜”句:谓停到清癯的仙颜代替旧日的容貌。宿容,平素的模样。
⑽奚止:何止。祀(sì):年。
白话译文
我家住在县城边,自任逍遥得悠闲。
高树清荫下面坐,散步只到柴门前。
园中葵菜味道好,最喜幼儿在眼前。
平生一向不戒酒,戒酒我心不喜欢。
晚上不饮睡不安,早晨不饮起床难。
天天打算把酒戒,又恐经脉不循环。
只知戒酒心不乐,不知戒酒身健全。
开始感觉戒酒好,真正戒酒在今天。
从此一直戒下去,一直戒到成神仙。
戒得仙颜换旧容,岂止戒它千万年!
背景介绍
此诗大约作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是陶渊明闲居时的作品。此诗与《和郭主簿二首》创作时间相近。这时陶渊明住在上京里(今江西九江市郊)老家,家境尚有略见优裕的底子。估计是亲人再三劝其戒酒,陶渊明也“决心”戒酒(事实上后来破戒,亲人们也不再阻止了),便写了这首诗。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每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鉴赏评价
整体赏析
陶渊明可以辞官,可以守穷,但不可一日无酒,饮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所以对于他来说,停止饮酒将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陶渊明却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说明自己对于酒的依恋和将要戒酒的打算。诗中每句用一“止”字,读来风趣盎然,具有民歌的情调。
这首诗大意并不难懂,总体来说是因为饮酒伤身,要“止酒”(戒酒)罢了。但这首诗的“止”字解释起来还真麻烦,如果全按“停止”(戒除)解释,“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这四句就解释不通了。“止”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止于”,说得直白点,就是“停留在……上面”,那么“高荫”“荜门”“园葵”“稚子”就是陶渊明乐意停留在这上面了。但按这个意思解释后面“止酒”又解释不通了。因为“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这两句明显是说“只知道戒了酒不爽快,但不知道戒了酒对自己又好处”。这篇中的“止”字,是前后分成两个意思的。
另外,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个特点,每句都带一个“止”字。朱自清推测此体早已有之。既然早有此体,就应该有所留传。但在陶渊明此诗之前,又没有例子流传下来。这未免让人对朱自清的推测难以信服。清代陈祚明和吴瞻泰都认为这种每句中含有同一字的写法是陶渊明开创的。即使如朱自清所说,此前已有此体,陶也当是此体较早的作者之一。当然这种写法被后人发扬广大了。明代薄命才女贺双卿,有一首词《春从天上来·饷耕》,就是这种诗词极至。
名家点评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止酒诗》云:“坐止高荫下,步止筚门里。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余尝反复味之,然后知渊明之用意,非独止酒,而于此四者,皆欲止之。故坐止于树荫之下,则广厦华堂吾何羡焉?步止于筚门之里,则朝市声利吾何趋焉?好味止于瞰园葵,则五鼎方丈吾何欲焉?大欢止于戏稚子,则燕歌赵舞吾何乐焉?在彼者难求,而在此者易为也。渊明固穷守道,安于园丘,畴肯以此而易彼手?
清代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故作创体,不足法也。
清代吴瞻泰《陶诗汇注》:一句一“止”字,创调。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止酒】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