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黑领椋鸟(学名:Sturnus nigricollis):一种大型椋鸟,体长27-29厘米。整个头和下体白色,上胸黑色并向两侧延伸至后颈,形成宽阔的黑色领环,极为醒目。腰白色,其余上体、两翅和尾黑色,尾具白色端斑。眼周裸皮黄色,嘴黑色,脚黄色。特征极为醒目,野外不难识别。
生长与分布
主要栖息于山脚平原、草地、农田、灌丛、荒地、草坡等开阔地带。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以甲虫、鳞翅目幼虫、蝗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 均为留鸟。
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南半岛等地。
形态及特征
黑领椋鸟头白色,颈黑色与下喉和上胸的黑色相连,形成一宽阔的黑色领环,领后颈黑色领环后有一窄的白环。背和尾上覆羽黑褐色或褐色、具灰色或白色尖端,但此白色尖端常常被磨损而不显或缺失。腰白色。尾黑褐色具白色端斑,且越往外侧尾羽白色端斑越大。两翅黑色,初级覆羽白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白色尖端,初级飞羽黑色,先端微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具白色端斑。眼周裸皮黄色。下体白色,下喉至上胸黑色,向两侧延伸与后颈的黑环相连,形成一宽阔的黑色领环。
生活习性
食性: 主要以甲虫、鳞翅目幼虫、蝗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
习性: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见和八哥混群。鸣声单调、嘈杂,常且飞且鸣,特别是当人接近的时候,常常发出嘈杂的叫声。觅食多在地上。可学习发声说话。
繁殖方式
繁殖期4-8月。营巢于高大乔木上,置巢于树冠层枝杈间。巢为有圆形顶盖的半球形,也有呈瓶状的。结构庞大,较粗糙而松散,主要就地取材,由枯枝、枯草茎和枯草叶构成。每窝产卵4-6枚。卵白色或淡蓝绿色,为卵圆形,大小为29.4-37.4毫米×21.5-24.5毫米。
价值及其他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黑领椋鸟】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黑领椋鸟 小编为您整理黑领椋鸟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