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1973年四川炉霍地震

时间:2024/11/18 15:31:1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1973年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大地震,震级为7.6级,北西起于甘孜县东谷附近,向南东经朱倭、旦都、虚虚、老河口,止于炉霍县仁达,全长约90公里,是四川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这次大地震导致2175人遇难,2756人受伤,引发这次地震的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带,甘孜、道孚、色达、新龙、壤塘等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详细介绍

    1973年四川炉霍地震:地震形成的地裂缝带呈北50o-60o西方向沿鲜水河谷、以斜列式或锯齿状断续展布。北西起于甘孜县东谷附近,向南东经朱倭、旦都、虚虚、老河口,止于炉霍县仁达,全长约90公里。地裂缝带宽20-150米,一般可见五、六条地裂缝平行排列。地裂缝带穿过河漫滩、阶地、陡崖、山坡和垭口等不同地貌单元。其展布显然受炉霍-道孚断裂带的严格控制,并继承该断裂带的左旋扭动性质。

    地震震源

    1973年2月6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炉霍县发生了7.9级地震,甘孜、道孚、色达、新龙、壤塘等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地震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鲜水河中游。区内层状地貌发育。耸立于高原上的贡卡拉山,地势陡峻,高出鲜水河谷1000多米。震区内分布有二级夷平面和八级阶地。鲜水河河谷两侧为低山丘陵,左岸缺失高阶地,低阶地的宽度也小于右岸。西南侧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不少洪积扇呈串珠状分布。

    这次地震发生在川西印支期的甘孜-阿坝褶邹带内的炉霍-道孚断裂带上。断裂带呈北50o西方向展布,沿断裂带有中、基性岩侵入,具有深断裂特征。断裂带上新构造活动十分显著,沿此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震。

    地震影响

    地缝

    地震形成的地裂缝带呈北50o-60o西方向沿鲜水河谷、以斜列式或锯齿状断续展布。北西起于甘孜县东谷附近,向南东经朱倭、旦都、虚虚、老河口,止于炉霍县仁达,全长约90公里。地裂缝带宽20-150米,一般可见五、六条地裂缝平行排列。地裂缝带穿过河漫滩、阶地、陡崖、山坡和垭口等不同地貌单元。其展布显然受炉霍-道孚断裂带的严格控制,并继承该断裂带的左旋扭动性质

    滑坡

    在极震区内,由于山题岩性软弱破碎,因此,在较陡的公路边坡出现不同规模的崩塌和滑坡,对公路交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倒塌

    震区房屋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在极震区内,房屋倒塌十分严重。建筑在基岩上的房屋(如旦都附近)一般破坏较轻,而建筑在高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上的房屋,由于土质疏松,地下水位较高,破坏较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1973年四川炉霍地震】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1973年四川炉霍地震 小编为您整理1973年四川炉霍地震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