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直-20

时间:2023/9/30 6:57:1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直-20战术通用直升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中型双发多用途直升机,于2013年12月23日在哈尔滨某机场成功首飞。它采用单旋翼尾桨、低位后置平尾构型、低阻气动外形、高性能旋翼气动布局总体设计,配装两台国产的先进涡轴发动机,能在昼夜复杂气象条件下遂行机降,可以执行运输、携带导弹和后勤支援等任务,负责警戒、侦察和补给,亦可在驱逐舰执行巡逻、反潜、救援等任务。

    详细介绍

    亮相

    2013年10月,媒体曝光了在谷歌地图上发现哈飞试验场中的新型5桨直升机,并猜测就是研制中的“直20”运输直升机。

    2013年12月23日,直-20首飞。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中的阅兵式上出现了6架直-20,这是直-20首次在阅兵中亮相。

    2019年10月10-13日,直-20亮相第五届中国国际直升机博览会。

    设计

    陆航版本

    该机型采用“五叶旋翼”设计,这一主旋翼与中国研制的武直-10、直-15等相似。直-20机体采用了复合材料,其直升机斜梁首次以国产T800碳纤维制造。飞控方面,直-20采用电传操纵系统,乃中国之首款电传飞控直升机。直-20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研制,总设计师为邓景辉。直-20的飞行仪表采用有五个多功能液晶显示器的玻璃驾驶舱代替了传统式指针仪表,机头下则安装了激光防撞雷达。自卫方面,直-20机身两侧装有雷达预*接收器和导弹逼近预*器,及共四个箔条/曳光弹发射器,提供全方位覆盖,没有盲区。

    海航版本

    直-20的海基型于2015年开始研制,2018年试飞成功,其总设计师为姜滨。 为了上舰,直-20的海基版和陆基版有不少区别,就像尾桨下方安装的水平稳定器一样,其中心处有一个独特的缺口,这是与陆航版本的直-20最明显的不同。直-20海基型的尾部和旋翼可以折叠;其尾部铰接在尾桨的前方,以减少飞机存放在飞机机库中时的长度。主旋翼桨叶的折叠方式为SH-60舰载直升机采用的旋翼电动折叠技术,但此技术为的中国自行独立研发,直-20海基型是中国大陆第一款采用此技术的国产直升机;和之前直-9人工折叠旋翼的方式相比,以旋翼电动折叠技术折收海基型直20旋翼时,不但所需时间较海基型直-9人工方式所需的半小时大大缩减,所需人力也大为减少,因此提高了舰上起降速度。此外,海基版直-20还以光纤网络通讯和射频综合系统提升了航电系统综合化程度。

    亮相及意义

    2013年12月23日上午11时20分许,填补国内空白型号的10吨级中型通用直升机“直20”在东北北部某机场成功首飞。直20成功首飞,预示其将成为我国未来通用直升机装备的主力,从而真正为中国陆军“插上翅膀”。

    突击能力

    中国陆军航空兵在组建之初仅以运输直升机为主,后来引进了少量“小羚羊”武装直升机,随后直9系列也装备部队,但是作战模式长期停留在支援地面作战上,尚无法成为实施空中突击的主力。尽管直10、直19武装直升机的服役,大大扭转了中国陆航装备缺乏侦察和攻击直升机的局面,但中国一直缺乏一种10吨级的通用战术 直升机来执行突击运输、空运及后勤支援任务。

    从外形上看,直20通用战术直升机外形比较类似中国进口的美制“黑鹰”S-70C-2直升机,但与“黑鹰”不同的是,直20主旋翼采用五桨叶结构,具有更好的控制性和机动性;另外, 直20在机身和尾梁连接处,有较明显的过渡结构,猜测是对机舱的运输性能进行了优化。

    作战性能

    直20服役后,配合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的投送能力,中国陆军力量能够迅速被投送到热点地区,并形成机动突击作战能力,如果未来中国海军能装备大型两栖突击舰,搭载直20等机型后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诸如岛礁冲突等风险。

    中国在1980年代首次引进了24架美国“黑鹰”直升机,这批直升机让中国充分领略了美国航空技术的领先。“黑鹰”直升机无论从飞行性能、材料工艺还是可靠性,都大大超越当时中国本土水平。

    在1980年代,“黑鹰”是中国能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域使用的直升机。在长期不通公路的墨脱县,“黑鹰”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空运作用。即使1990年后多次引进的俄制米-17系列 直升机,多项性能也远远不及“黑鹰”。这种情况,直到中国引进提升发动机功率的米-17B5之后,才得到一定解决。而这个时候,这批“黑鹰”在青藏高原的严酷环境下,已经超负荷使用20年,但多数仍在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仍出动多达18架。

    据称,中国在引进“黑鹰”的最初时期,就曾考虑仿制这款机型。尽管中国引进的型号只是民用出口型,但工艺技术却是中国在当时无法达到的。例如当时的“黑鹰”就使用了大尺寸钛合金部件,而中国在1990年代也根本没有这种制造工艺。尽管“黑鹰”属于1970年代的产品,但中国即使到了21世纪初仍无法拿出类似的产品。可见,同大多数航空机型一样,中国仿制“黑鹰”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需要材料、工艺、加工、研发等无数环节的积累。而一些研发和工艺经验,没有10年、20年时间的磨合,没有有足够经验的队伍,就算有了材料和机器,也根本谈不上一款型号的成功开发。所以说,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足够的工艺、技术经验积累,别说70年代的美国型号,就连50年代的型号也造不出来。中国直升机发展的艰苦历程,实际上是一个航空后进国家必须经历的痛苦过程。

    中国直-20成功首飞,并不仅是一个美国老式直升机型号的“复制品”这么简单,而是中国已拥有全套先进直升机研发、生产体系的象征。同时,直-20在吸收“黑鹰”设计理念的同时,也加入了中国特色的技术,外形细节大有不同。这一切,都浓缩了中国航空工业多年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汗水。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直-20】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直-20 小编为您整理直-20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