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崇阳铜鼓

时间:2024/11/19 5:00:4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崇阳铜鼓又名商代兽面纹青铜鼓、商代饕餮纹青铜鼓,1977年发现于湖北崇阳县,曾到美国、日本、英国等地展出,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湖北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崇阳铜鼓通高75.5厘米,由铜鼓身、铜鼓座和铜鼓冠三部分组成,仿木质皮鼓的形制,为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的青铜鼓之一,是距今约三千多年商代晚期。这件铜鼓质地厚实古朴,造型奇伟庄重,花纹流畅粗放,代表了我国商代青铜工艺的制作特点与水平。此铜鼓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铜鼓,也是国内保存的唯一一件商代至西周早期的铜鼓。它堪称绝世之珍品,可谓青铜的瑰宝矣,另外一面(“双鸟鼍鼓”)已流失至日本,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

    详细介绍

    崇阳出土的这面商代铜鼓,是我国仅存的商代兽面纹青铜鼓,有相关报道称之为“商代饕餮纹青铜鼓”。铜鼓由鼓冠、鼓身、鼓座三部分组成,仿木质皮鼓的形制,为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的青铜鼓之一,这鼓的时代约为商代晚期,距今约三千多年。

    此铜鼓1977年6月14日出土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是由四位农民在洪水冲刷过后的岸边发现。轻敲鼓面,它仍能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只铜鼓曾到美国、日本、英国等地展出,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据了解,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商代铜鼓仅两面,崇阳商代铜鼓就是其中一面,是国内保存的一件商代至西周早期的铜鼓,是研究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和奴隶社会礼乐制度珍贵的实物资料。它堪称绝世之珍品,可谓青铜的瑰宝矣,另外一面(“双鸟鼍鼓”)已流失至日本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

    发现出土

    商代兽面纹青铜鼓(商代饕餮纹青铜鼓)1977年6月14日出土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汪家嘴。当时由于连降大雨,山洪暴发,致使白霓镇沿河一带的田坎坍塌,稻田被淹。14日上午,有四位农民去大市河边查看水情,忽然发沿河岸田坎坍塌处有个像“树蔸”样的东西,四个人掏挖了三个多小时将这件器物挖出,发现原来是件铜鼓,他们非常高兴,忙把铜鼓推到河里冲洗干净,然后找来绳子和木杠,将铜鼓捆好抬回家。当天下午,恰有一农机修理员来到大市村,此人略知一些文物考古知识,当他看到这件铜鼓时,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件珍贵文物,将这一消息及时报告县文化馆。文物干部迅速赶到现场,经过仔细察看和实地勘察后,认为此铜鼓应为青铜时代的文物。

    随即,县文化馆馆长及文物干部又前往大市村,将铜鼓的发现者及其他有关农民请到一处,经过反复宣传、说服,铜鼓发现者终于同意将铜鼓上交国家。此后,崇阳县委、县政府向铜鼓发现者颁发了奖旗和奖金。铜鼓送到县里后,经湖北省博物馆数位文物考古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此鼓可能是商代晚期遗存下来的战鼓,后被河道变迁所掩埋,这应与文献所载武丁征伐荆楚有关。

    (引用5注:因鼓面其它部位均饰有云雷纹为主组成的饕餮纹,则有相关报道称之为“商代饕餮纹青铜鼓”)

    铜鼓外形

    这面铜鼓,造型奇伟,其主体恰似一横置的腰鼓,上有马鞍状冠饰,下有长方形支座。通体饰阴刻的云雷纹和乳钉组合的饕餮面,双面圆睁,突起如杏。铜缘犹碧,古朴而凝重。

    此铜鼓造型奇伟,纹饰繁缛古雅。鼓整体由鼓冠、鼓身、鼓座三部分组成,仿木质皮鼓的形制,鼓冠做成马鞍形,中间有一圆孔可供悬挂时穿绳索用;鼓身为现代腰鼓形,横置,有椭圆形鼓面,能左右敲击;鼓座是正立方体形,中空,并且与鼓腹相通。铜鼓鼓面无纹饰。其它部位均饰有云雷纹为主组成的饕餮纹,鼓身两端还饰有三圈乳钉纹。铜鼓通高75.5厘米,重47.5公斤(85市斤)。

    铜鼓价值

    此类铜鼓世上仅有两面

    此铜鼓被交归国家后,又经省博物馆考古专家的再次考证确定,它的具体铸造年代为商代,同时也是仅存世上的二面兽面纹青铜鼓(饕餮纹铜鼓)中的一面。另外一面商代铜鼓为“双鸟鼍鼓”,从纹饰上判断它属于殷墟晚期的器物,比崇阳发现的这面年代略晚,解放前就流失于日本,现藏于京都泉屋博古馆。

    据介绍,崇阳县发现此面青铜鼓和另外一面流入日本的商代铜鼓,鼓体基本一致,只是崇阳县的铜鼓顶部为马鞍形,而藏于日本的“双鸟鼍鼓”为双鸟相背。从这两面鼓的造型可见,商代的鼓与的鼓在造型上基本相同,说明鼓的器形在商代已经形成基本形制,并流传至今。不同的只是商代铜鼓多了钮和底座,这是不同安置方式所致。些鼓及国之珍品,可谓青铜的瑰宝矣,是研究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和奴隶社会礼乐制度珍贵的实物资料,它堪称绝世。

    相关展出

    1977年9月,出土于崇阳的这面铜鼓被调到省博物馆后,又被转调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它的说明牌上醒目地写着:铜鼓。时代:晚商。出土地点:湖北崇阳。

    1981年,曾被选入《中国青铜器展览》到美国、日本、英国等巡回展出;

    1993年选入《中国文物精华展》;1999年又被选调到香港展览。先后有《文物》、《江汉考古》、《武汉师院学报》、《人民中国》、《人民画报》、《长江日报》等报刊杂志均先后登载了有关崇阳铜鼓的研究、报导和论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目。

    崇阳铜鼓自出土至今,知名度越来越高,2010年,它还代表湖北走进上海世博会,成为会场八件展出国宝之一。

    2011年05月19日这面铜鼓回到了它的故乡湖北省并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

    2014年7月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内展出。

    鼓的历史

    鼓,是中国一种极为古老的乐器,流传到风采依旧,许多庆典上,仍以它独特的音韵而受到青睐。

    鼓字左边当中的“口”是鼓面,“口”下面的两点一横象征鼓架,右边的“支”表示一只手握着鼓槌的样子。故鼓字有敲击的意思。(《说文》:“鼓,击也”)

    《五经要义》说鼓为舞音之长,“凡鼓瑟、鼓琴、鼓钟、鼓簧、鼓缶皆谓之鼓,以五音非鼓不节”(《群书考索》),就是说五音中非鼓不足以调节其节奏,可见鼓的重要地位。

    鼓在我国起源很早,相传神农氏的时候就有了‘土鼓’,传说黄帝在征伐蚩尤的涿鹿之战中,元女用鼓声‘以象雷霆’,造‘夔牛鼓’八十面以壮军威。据记载,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战,鲁庄公采用曹刿的策略,等齐军三次击鼓进军之后,才第一次击鼓进军反攻,取得以弱胜强的战果。除此之外,鼓还用来作为婚丧礼仪的乐器。

    铜鼓

    据了解,铜鼓作为一种古代礼乐器,经历了用于狩猎、联络信号、战争、报时、祭祀、礼器、乐器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

    铜鼓的起源,有革鼓说、撑于说、象脚鼓说、铜釜说等等,甚或起源于更早的陶釜、陶双耳鼓腹罐等。中国古代文献中有“掌土鼓”的记载,土鼓即是陶鼓,以瓦为框,以革为面,可惜没有实物出土。木匡皮鼓在商代安阳侯家大墓中有出土,但实物已朽,仅有痕迹。

    铜鼓的型制大概就是仿木质皮鼓发展而来的。鼓在古人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据《周礼地官鼓人》记载,当时的人们在“神祀”“社祭”、“鬼享”、“军事”、“役事”、“金奏”等活动中都要击鼓。

    还有一种鼓身、鼓面全以青铜浇铸而成的商周铜鼓,为世之珍宝。

    铜鼓是一种古代乐器,大体分为两类:单面铜鼓、双面铜鼓。单面铜鼓曾风行于云、贵、川、桂的少数民族地区。“双面铜鼓,可置可悬,从侧面敲击。这是华夏文化的传统乐器,比较罕见”(史石《商兽面纹双面铜鼓》)。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崇阳铜鼓】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崇阳铜鼓 小编为您整理崇阳铜鼓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