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为西汉时期铜器,于1956年,出土于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遗址M12墓,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通高51厘米,盖径32厘米,底径29.7厘米;出土时器内贮贝300余枚,上铸圆雕立体人物127人(残缺者未计入),以干栏式建筑上的人物活动为中心,表现了滇王杀祭诅盟的典礼场面。
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上祭祀仪式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奴隶们正在准备食物的场景和各类人在广场上进行交易的场景。表明祭祀既是神圣的祈祷,也是各阶层生活的交汇。
2013年8月19日,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文物历史
1954年10月,云南省博物馆派遣人员去晋宁调查,发现了石寨山古遗址和古墓地。
1956年,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在云南晋宁县石寨山M12墓出土。
现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内。
文物特征
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通高51厘米,盖径32厘米,底径29.7厘米;出土时器内贮贝300余枚,上铸圆雕立体人物127人(残缺者未计入),以干栏式建筑上的人物活动为中心,表现了滇王杀祭诅盟的典礼场面。此贮贝器器身呈筒形,腰微束,两侧有对称的虎形耳,底部有3只兽爪足。盖上铸1间干栏式房屋及各种人物127个(未计残缺者)。房屋建筑主要由屋顶和平台构成。屋顶呈人字形,平台由小柱支撑,上面高凳上垂足坐着一位主祭人。这位主祭人的周围放置16面青铜鼓,其左前方和右侧均为参与祭祀者,面前摆放着祭品。平台左右两侧为椎牛刑马、屠系宰羊等场面。平台之后有击打青铜鼓和錞于的,有待刑的裸体男子和持器盛物的妇女等。
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记录了以下场景:房屋平台之上置一高凳,一人垂足而坐,似为主祭人;主祭人两侧列坐多人,左侧五人,右侧三人;两巨锅鼓周围及楼梯处有妇女人15人,双手扶膝踞跑。
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有一形体较大的女人,头梳银锭髻,戴蚌蛤式耳环,双腕套有壁形镯,腹前悬有圆形扣饰。跣足高坐于后柱前,似为会盟祭祀大典的女主人或首脑。
文物鉴赏
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整个布局以盖上的干栏式建筑为中心,形成梯级层次,所有的人物活动均围绕着这个有倒人字坡形屋顶的干栏式建筑展开,生动形象地记录了滇王杀祭诅礼场面,仿佛是一幅点体的《清明上河图》。
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反映了古滇人仍有母系氏族的传统,而用较大的形体来突出主要人物则是古代世界各地造型艺术通用之手法。因为此时人们还不善于用塑造个性的方法或用服饰、环境来烘托主要人物,所以只有用较大的形体予以突出。
出土环境
石寨山遗址M12墓系竖穴土坑墓,一棺一椁,与呈贡天子庙M41墓相同。位于晋宁石寨山墓群中部偏东,坐向对着呈贡天子庙庄踽(M41)墓和庄踽之子(M33)墓。M12墓坑长3.8米,宽1.95米。长度比呈贡天子庙M41墓多0.5米,比晋宁石寨山M6墓少0.4米;宽度比呈贡天子庙M41墓少2.05米,比晋宁石寨山M6墓多0.5米。总体看,墓坑规模与晋宁石寨山M6墓差别不大。
文物价值
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是古滇青铜器中的独有器物,是滇王和贵族用来盛放海贝和珍宝的宝箱。西汉以来,贮贝器上出现了大量现实生活的场景,祭祀、战争、狩猎,这些不仅是古滇人生活的缩影,更是滇王和贵族们权力的表现。
文化寓意
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上,祭祀仪式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奴隶们正在准备食物的场景和各类人在广场上进行交易的场景。表明祭祀既是神圣的祈祷,也是各阶层生活的交汇。
《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论当时的南中习俗说:“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建宁郡·味县》条下云:“有明月社,夷、晋不奉官,则官与共盟于此社也。”都说明诅盟为古代西南民族中极为盛行的一种风俗,凡有重大事件都要用盟誓来约束,设立祭坛,供奉祭品,举行典礼。从此贮贝器的器盖上平台后面杀人祭柱场面来推测,这是一次立柱祭社的仪式。
重要展览
2007年,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等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参加《国家宝藏特展》,在郑州展出。
保护措施
2013年8月19日,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西汉狩猎场面铜贮贝器】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