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理论
围绕着如何有效地实施进攻,苏联军事家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大纵深作战思想。
一战后,军队和武装的发展非常迅速,军队已有新的技术装备,同时军队中已建立了新的兵种。这些军事上的进步使进攻的威力大大增强,于是,军事家们提出了大纵深战斗的基本原则,规定在兵团和部队的战斗队型中应建立突击群、牵制群、预备队以及火力群。突击群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实施进攻:牵制群用于辅助突击方向上作战,其任务是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保障突击群的顺利进攻;预备队用以完成战斗进程中突然出现的任务;火力群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突击群的快速突破。
初期,苏联军事专家们认为,为了粉碎敌人庞大的集团军,必须连续实施一系列在时间上互相联系并能导致全线胜利的战役。他们在分析当时几场战争的经验和新式兵器的发展情况后,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连续的战役来消灭敌人。连续战役的理论的实质就是在实施头一个战役的过程中就考虑并准备下一个战役,以防止供应中断和运输堵塞,达成战斗行动的连续性,不给敌人以变更部署和组织战斗的时间。连续战役的胜负主要取决于后勤工作是否跟得上。根据这个理论,方面军被认为是一个战略单位,遂行统帅部赋予的任务。它应当统辖一个战区内的军队,并应当能够为了解决一个总战略任务而在几个作战方向上实施进攻。进攻地带的宽度定为300-400公里,战役的纵深定为200公里。但是,随着军队大量装备新式武器和技术兵器,连续战役的理论已不再适合未来战争的要求。于是,大纵深作战理论应运而生。
基本原则
苏联卫国战争给了大纵深战役理论以很大的修正。它保留了这一理论的总的思想,但根本改变了建立突击集团和军队战役布势、组织突破敌防御及发展进攻等项原则的内容。
战役军团的战役布势以及兵团和部队的战斗队型摒弃了战前突击群、牵制群、预备队以及火力群的区分,而是由第一、第二(个别情况下包括第三)梯队、合成预备队和各兵种预备队组成。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将在战役和战斗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在突破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进攻战役中开始采用炮兵进攻和航空兵进攻的方式,即包括冲击前的火力准备,冲击的火力支援和纵深战斗时的火力护送,以便在敌防御的全纵深不间断地支援步兵和坦克战斗。战后随着苏联陆军完成了机械化后,主要采用从行进间发起进攻的方式,在炮兵和航空兵进攻内容中又增加了开进时的火力掩护。
理论核心
在大纵深理论中,突破理论和追击理论是最关键的两个组成部分,同时也着重强调防御时的反突击。
突击理论
大纵深理论要求集团军司令员在选择主要突击方向时应考虑一系列因素,敌方战役企图、敌军集团防御性质和集团编程、地形条件、己方军队状况和能力等。在选择方面军和集团军的主要突击方向时,总是力求把实施主要突击的地点选在敌人防御的薄弱处,或能保障最有效地使用各兵种。首先是坦克兵的地形上。此外,方面军有时也从当时的战役情况出发(如变更部署复杂困难、地形对我有利,拥有便于进攻的基地等),选择敌人防御最强的地段实施突击。有时为了达成突然性,也可选择在地形复杂的地段实施主要突击,但必须做好工程保障准备。
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大量集中使用兵力兵器,是保障突破和发展进攻的一项最重要的原则。一般在仅占方面军地带总宽度7-12%的突破地段上,就集中了50-80%的步兵,近70%的炮兵。80-100%的坦克和航空兵,密度可以达到每公里正面200-250甚至250门以上的火炮和迫击炮,70-85辆甚至更多的坦克和自行火炮。
步兵军第一梯队师突破敌人的第一(主要)防御地带后,集团军快速集群(坦克军)即可进入战斗,协同军第二梯队从行进间突破敌人的第二防御地带,从而完成对敌人整个战术地幅的突破,此时方面军快速集群(坦克集团军或骑兵机械化集群)即可进入所谓的“纯突破口”,向宽广的战役纵深突进,将战术突破迅速转化为战役突破。但在实战中,为了加快对敌人防御战术地幅的突破,坦克集团军第一梯队坦克军的先遣旅往往直接参与对敌人第二防御地带的突破。
追击理论
追击是为达到歼敌目的而向退却之敌实施的进攻,以插入退却之敌的后侧并实施合围,分割并歼灭或俘虏敌军集团,一旦发现敌人准备退却时,就应该立即转入追击,力求阻止敌军有组织的退却,在敌到达新的防御地区并与从纵深开来的预备队会合之前予以围歼。进行追击的队型一般是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先遣支队成临战队型,而主力则收拢成行军队型在后跟进,随时准备展开成战斗队型投入交战。
详细内容
创始人
苏联元帅米·尼·图哈切夫斯基是大纵深理论的创始人,因斯大林为巩固权力,排除异己,于一九三七年六月十一日因叛国罪被宣判死刑。
最早对大纵深战役思想进行研究的是特里安达菲洛夫。他提出,为了夺取对敌人的全面胜利,必须实施一系列连续的突击,以打击敌人的所有兵力,打乱敌人的组织,使之无法继续进行顽强抵抗。
重要性
要追击顺利,指挥员的指挥是十分重要的,在定下进攻战役的决心时就应该考虑到追击时的措施,要确定:随着摧毁哪些集团和前出至哪些地区可预期敌人的退却;当军队转入追击时,敌人可能用哪些兵力进行抵抗;敌退却的可能方向和截断这些方向的路线;追击时主要力量的集中方向;兵团和部队实施追击的方向;先遣支队和空降兵的编成、任务。对于这些问题,指挥员在追击前就应该认识到,同时,在追击过程中,军团和兵团指挥所应派出由司令员领导的作战组,以便进行具体的领导。为了保证不间断的指挥,各级指挥所应采取逐次跃进的方法进行行动。
在实施追击时,先遣支队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先遣支队通常由一个加强团或加强营组成,而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先遣支队则由一个坦克旅或机械化旅编成。先遣支队中加强有坦克、摩步、炮兵、高射炮兵、反坦克兵、工兵分队。在追击过程中,航空兵的作用也是很大的。航空兵能够从空中掩护追击部队免遭敌军伏击(防止狗急跳墙。),另外,航空兵还可进行空中侦察,保证追击的目的性。
追击方式
追击一般有三种方式:正面追击、平行追击和正面与平行相结合的追击。
正面追击一般是在敌军进行预有退却的条件下,或者己方军队的兵力特别是快速军队不足,兵力对比不利,无法通过坚决行动前出敌退却道路时实施的。目的是在整个退却正面牵制敌人基本兵力,限制其机动,迟滞其退却。
平行追击就是沿与敌军退却平行的路线进行追击,它能破坏敌人行军队形,使其无法向中间地区前出,还使退却之敌一直处于侧翼遭突击的威胁之下。
正面与平行相结合的追击,就是以一部兵力从正面实施追击,目的是迟滞敌军基本兵力的退却,不让其脱身,并以集团军主力实施平行追击,前出退却集团侧翼,切断退却道路,最后合围和消灭敌人。
突破口理论
突破口理论是一种理想的进入交战的理论。此理论认为,快速集群应在突破梯队完全突破敌战术纵深,打开突破口后,始进入交战。而在此之前,快速集群应完全保存实力,待进入交战后再全部释放能量。这里所说的突破口是什么样的突破口呢?就是由突破梯队完全肃清了突破地段的敌有生力量,并在突破口两侧开辟出地一般反坦克火器对在突破口内行动的部队不能构成直接威胁的保障地带,而且有一定地幅的一条直接通往敌人纵深的“安全走廊”(为坦克军打造的突破口大约宽6-8km;坦克集团军8-20km。保障地带一般要求宽度在2-3km以上)。故此突破口亦称“纯突破口”,此理论亦称“纯突破口理论”。纯突破口一旦形成就意味着快速机群此时此地进入交战是再实时,再安全不过了。纯突破口理论所刻意追求的是一中纯粹理想化的进入交战的时机和环境。尽管往往与现实相去甚远。但它毕竟是人们的理想。所以,纯突破口理论为人们普遍承认。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快速集群
快速集群是指苏军在进攻作战时临时组建的,用于第一攻击梯队(突破集群)突破成功后,进入突破口纵深,打击敌纵深内的有生力量和重要目标,以达成战役目的之用的机动兵力集团。在WWII中后期,也就是快速集群发展和应用的鼎盛时期。方面军快速集群一般由坦克集团军组成,机械化骑兵集群往往也能担任方面军快速集群;而集团军快速集群一般由坦克军组成。(其中在柏林战役中。苏军以4个坦集和9个坦克军担任快速集群,创快速集群规模之最。)据苏军对几十个战役的统计,担任快速集群的坦克集团军前进纵深平均320km,最高达到800km;进攻平均速度为25-45km/D。个别战役高达60-90km/D;在进攻中,方面军快速集群往往脱离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数十公里。凭心而论,突破集团的作战任务相对困难,快速集群作战任务相对容易(试想,一个要砸开坚硬的核桃壳,一个只需吃酥脆的核桃仁)。
步兵实施的机动问题
闪电战和大纵深作为现在机械化作战最现实的战略思想,除了在装甲部队使用上有不小的分歧,另外在步兵的作战使用上也有各自的见解。闪电战注重的是以装甲部队为核心,要求包括步兵在内的其它兵种也要以同样的方式实施机动。步兵在作战中也首次被要求具有高机动,能够跟的上坦克的进攻节奏,这也就是步坦协调。一旦对步兵提出了此种要求,就必须有良好的运载车辆,而且进攻的行进过程中,这些车辆也和坦克一样面临被击毁的危险。德国在二战中主要使用的是Sdkfz.250和Sdkfz.251半履带装甲车,这两种车辆可靠性很好,而且还可以在车体上安装各种武器,防护水平一般,可以满足闪电战对步兵的要求。不过由于德国的工业基础较薄弱,无法腾出生产线大量生产这些辅助车辆,步兵和大量的火炮辎重还得依靠轮式车辆,甚至是骡马。为解决步兵的机动问题,德军曾想出在坦克后挂拖车运载步兵的主意,但最后也不了了之。因此古德里安的机械化设想在整个二战也没有在德军中实现。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炮兵中间,即使摩托化牵引炮兵在机动性方面也无法于坦克机械化部队相提并论,这样在大纵深进攻战役后期,步坦、炮坦协同失调的情况屡见不鲜,造成苏军坦克兵团的重大损失。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大纵深战术】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大纵深战术 小编为您整理大纵深战术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