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线式战术

时间:2024/11/19 7:22:3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线式战术是17—18世纪欧洲国家军队的作战方法。欧洲人正是在线式战术时代,确立起了在全球领域内的军事霸权。在德国历史上,18世纪中叶普鲁士王国的腓特烈大帝,对“线式战术”所做的改革是同时代无人可与之相比的。正是因为他的成功,普鲁士军队才赢得远超其实力的军事成就。普鲁士王国也凭借着腓特烈大帝一手打造的军队与胜利,在欧洲拥有了显赫地位。

    №目 录
      详细介绍

      线式战术(排枪战术),是指17、18世纪欧洲国家军队的作战方法。一般是将军队沿正面平均配置,展开成二至三线。各线相距50至200步,每线又分为3至6列,步兵居中,骑兵位于两翼,火炮视情况配置在队列的两翼或各线之间。步兵在炮火支援下以缓慢的步伐(每分钟75步)整齐前进。线式战术提高了射击武器的效果和步兵火力的作用。但此种战斗队形呆板,转动不灵活,只能适应开阔地形,不便机动。19世纪初,线式战术逐渐被纵队形与疏开队形相结合的战术代替。

      16世纪后期,线式战术在莫里茨统帅的荷兰军队中始具雏形。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1618~1648年),线式战术在瑞典军队中形成并被普遍采用。18世纪,线式战术在欧洲战场上占有统治地位并得以完善。运用线式战术时,军队展开成2或3条步兵线,每条线3~6列,各线相距50~200步,骑兵居于两翼,火炮配置在步兵线前后或翼侧。战斗时,火炮先行远射,掩护步兵推进;距敌人150~200米时,最前列步兵进行齐射,而后后退装填弹药,第二列再行齐射,如此交替射击;最后,一起转入冲击。骑兵由两翼迂回突击。线式战术在战术史上标志着单纯冲击作为基本战术手段的结束,从此,火力和冲击开始结合起来。线式战术的长处在于能发挥更多数量的火炮和步兵的作用,便于指挥,使雇佣士兵在战斗中保持整齐的战斗队形,有秩序地进行射击。但线式战术只适于在平坦的地形上战斗,难以随战斗的变化变换战斗队形和实施机动,且纵深浅,两翼薄弱,易被敌方突破。随着火器性能的改进,线式战术于18、19世纪之交时,逐渐被纵队战术所取代。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线式战术】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线式战术 小编为您整理线式战术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