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西周旟鼎

时间:2023/10/7 14:43:1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旟鼎,西周早期青铜器,铸于西周康王时期,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此鼎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重78.5公斤,为立耳,三柱足,口沿下方饰有兽面纹,地衬细雷纹,耳外侧饰两条蟠龙。鼎内壁共铸铭文四行共28字,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旟鼎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敦厚雄伟,纹饰庄重神奇,所刻铭文是研究西周初期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具有珍贵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同时铭文铸刻时代明确,被公认为周康王时的断代标准器。
    №目 录
      详细介绍

      旟鼎为西周早期的文物,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眉县杨家村。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铸于西周康王时期。造型敦厚雄伟,纹饰庄重神奇。腹内壁铸有铭文二十八字。旟鼎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厚重庄严,纹饰十分精美,所刻铭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具有珍贵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加之铸刻时代明确,被公认为周康王时的标准器,是一尊著名的西周时期的国宝。

      鼓腹,敛口,折沿,立耳,柱足,沿下和足上饰竖扉和饕(tāo)餮(tiè)纹。腹内壁铭文27字,记王姜(周康王后)把师栌的三田转赐给旟(yú)。为纪念受赏之荣耀,旟特作此鼎。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实物资料。

      旟鼎为立耳,三柱足,口沿下方饰有兽面纹,地衬细雷纹,耳外侧饰两条蟠龙。雷纹是一种带有方折角的回旋曲线,蟠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条像龙而只有一只脚的动物。这些都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样。

      旟鼎内壁共铸铭文四行,28字,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

      铭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占有制形态。王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可以将土地和耕种土地的人任意赐给他的下属,也有权将土地收回,其臣属对君王所赐的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青铜器的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是我国文字史上继甲骨文之后又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根据旟鼎的形制及铭文可知,这件鼎是西周早期成王时代的器物,之所以确定为国宝,很大程度就是源自与这补史、证史的铭文。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西周旟鼎】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西周旟鼎 小编为您整理西周旟鼎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