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亚历山大大帝(希腊语:Αλ?ξανδρο?,英语:Alexander the Great;前356年-前323年6月13日),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国王(前336年-前323年6月13日在位),称亚历山大三世。世界古代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西方历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之首(其他三人为汉尼拔、恺撒、拿破仑)。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
亚历山大少年时师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16岁时代父统治马其顿。前336年,在腓力二世被刺杀后继位,年仅20岁。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他迅速平定宫廷内部动乱,击败各种反对势力,并于前335年统一希腊全境。前334年起率军东侵,相继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及高加米拉战役中大破波斯帝国军,横扫小亚细亚、中东及伊朗高原,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前330年吞并波斯帝国。前329年转战中亚,前327年继续南征印度。到前324年西撤为止,亚历山大在13年内征服了约5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建立起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锡尔河的大帝国,使马其顿成为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前323年在巴比伦病逝,年仅33岁。
经由亚历山大在军事上的征服,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与繁荣发展,东西方文化、经济进行密切的交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同时,他鼓励民族间通婚,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世界史中公认的军事天才,他本人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主要经历
天才降生
前356年,亚历山大(意为“人民守护者”)出生在马其顿王国的行政首都佩拉。他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与伊庇鲁斯的奥林匹娅斯的儿子。亚历山大小的时候,腓力二世聘请了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做他和其他马其顿贵族子弟在米埃札的导师。亚历山大珍爱诗人荷马的诗歌《伊利亚特》,受到其中的英雄阿喀琉斯和传说人物赫拉克勒斯影响。
前340年,腓力二世出战拜占庭城邦的时候,16岁的亚历山大代父统治马其顿,并率领部队镇压马其顿北部Maedi的起义,建立了一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亚历山德鲁波利斯。
前338年,由于腓力二世在拜占庭受挫,希腊城邦中产生了反马其顿的大叛乱,雅典和底比斯两大城邦结成了同盟,准备对抗腓力二世。腓力二世领导色萨利、伊庇鲁斯、埃托利亚、北福基斯、罗克里斯联军,与雅典、底比斯展开了一场决定希腊命运的战役——喀罗尼亚战役。这次战役中,亚历山大作为联军的左翼(一说右翼)总指挥,瞅准时机果断的突入联军的缝隙,全歼了底比斯圣队,并且从背后直接打击了敌人,使马其顿获得了极为关键的胜利。此年亚历山大才18岁,他的天才却展现无疑。
前337年,腓力二世与奥林匹娅斯离婚,随后娶了马其顿贵族阿塔鲁斯的侄女克利奥帕特拉。当阿塔鲁斯在腓力二世与克利奥帕特拉的婚礼酒会上评价说马其顿王室将会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时,亚历山大回答:“那么我呢,你这卑鄙的人,你把我当成什么了?一个杂种吗?”说完便把酒杯向他扔去。当腓力二世靠着他的侍卫阿塔鲁斯站在椅子上向亚历山大抽剑时,生气的他因为醉酒站不稳而在椅子上摔倒了。亚历山大向他嘲弄道:“你们瞧啊!一位准备从欧洲横扫小亚细亚的国王,却连一张椅子都跳不过去。”
此事发生之后,亚历山大母子遭到腓力二世的驱逐,回到伊庇鲁斯。亚历山大在马其顿的继承权也受到挑战。不久之后,腓力二世派使者召回亚历山大,与他和解。
登基之初
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埃格举行的女儿克丽欧佩特拉和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一世的婚礼上,被近身护卫官帕萨尼亚斯刺杀身亡。
随后,20岁的亚历山大被马其顿军队中的重臣安提帕特推举为新国王,称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大利用在佩拉的优势,他通过腓力二世的葬礼和减少税收的政策赢得了马其顿人民和军队的支持。他以参与腓力二世的暗杀的罪名处死埃罗普斯的两个儿子。同有继位权的阿明塔斯则以策谋颠覆亚历山大的罪名被处死。奥林匹娅斯则杀死克利奥帕特拉和她拥有继位权的儿子,亚历山大成为了马其顿王族中惟一健全的男性继承人。
被迫与腓力结盟的雅典和仇恨腓力二世的底比斯把腓力二世被刺看作是重新赢得独立的机会,开始展现出了不稳定的迹象。雅典在德摩斯梯尼领导下,又一次掀起反马其顿的斗争。伯罗奔尼撒各邦(除麦加洛波利斯和美塞尼亚外)也团结在斯巴达之下,展开反马其顿的斗争。亚历山大首先镇压了马其顿贵族的谋叛,然后率军南下,越过温泉关,进入福基斯,在特尔斐召开近邻同盟,重掌腓力时代盟主的大权。接着进军伯罗奔尼撒,控制了斯巴达以外各邦。雅典虽未受亚历山大兵锋所及,但慑于兵威,只好派使向亚历山大请罪,承认他为希腊的霸主。前336年秋,亚历山大在科林斯召开希腊同盟大会,除斯巴达外各邦皆有代表参加。会上任命亚历山大为反对波斯的联盟统帅,领导对波斯的复仇战争。
在平定希腊的叛乱后,亚历山大并没有立即进攻波斯,他认为在进军之前,必须扫荡北部和西部,清除前进路上的障碍,以便在真正进军时,他的后方基地马其顿能得到安全保障。因此,亚历山大决定先征服在马其顿与多瑙河之间的野蛮部落。前335年,亚历山大亲自率军出征马其顿北部的色雷斯,为东征小亚细亚稳固北部防线,并报复前338年当地特里巴利部落对腓力二世部队的偷击和战利品的盗窃。在多瑙河打败特里巴利后,亚历山大进军并打败威胁马其顿西北的伊利里亚人。
与此同时,希腊各邦误传亚历山大在多瑙河战场上阵亡。底比斯把这一谣言看作新的机遇,首先起事,杀死留驻的马其顿官员,围攻驻扎在卫城卡德米亚的马其顿军。雅典和伯罗奔尼撒各邦都参加了反马其顿运动,但保持慎重态度。亚历山大闻讯后,迅速从伊利里亚赶回,只用14天便到达底比斯。底比斯抵抗失败,城市被彻底摧毁。亚历山大平分其国土给盟友,并把大部分底比斯邦民售为奴隶,只有神庙和诗人品达之家幸免,港口遭到马其顿人封锁的雅典随后也放弃抵抗,希腊各邦望风慑服,纷纷派使向亚历山大谢罪。不到2年内,亚历山大就稳固了他在希腊的地位。在科林斯召开的希腊同盟大会上,各邦重申拥立亚历山大为希腊盟主,支持他东征波斯。在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希腊各邦反马其顿运动时有发生,但都没有成功。
初战告捷
希腊与波斯的敌对始于前6世纪,当时位于小亚细亚的自由希腊城邦沦陷于向西扩张的波斯王国。在爱奥尼亚叛乱和马拉松战役后。前481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在第二次波希战争时试图占领整希腊。虽然薛西斯一世被打回波斯之后也再没有进攻希腊,但薛西斯一世在前480年火烧雅典卫城及其他被认为渎神的行为使得亚历山大时的希腊政界仍存在着报仇和反攻波斯的声音,这也成为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利用开战的借口。
公元前334年,以父亲被波斯人刺杀和“解放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口号,亚历山大出征小亚细亚,母亲奥林匹亚斯则留在佩拉执政,安提帕特也留守在马其顿,以约12000步兵和1500骑兵维持对欧洲的势力。亚历山大自己带着由马其顿和其他希腊城邦组成的约30000~40000步兵和4000~5000骑兵越过了希里帕(今达达尼尔海峡)。虽然他的出征弥补了腓力二世遗留给他的债务,但一个空了的国库使他只带了30天的补给。
在小亚细亚亚历山大和小部分部队首先访问了特洛伊,他和他从童年来的亲友海菲斯提恩分别祭阿基里斯和《伊利亚特》中阿基里斯的亲友帕特洛克罗斯。随后亚历山大与将军帕曼纽带领的其余部队会合,继续向波斯地方总督的要塞进军。附近的两个希腊城市已独立于波斯,不希望被“解放”,而亚历山大的部队急需通过征服得到补给。
波斯的希腊雇佣军统帅,罗德斯的蒙农建议焚烧周边的田地,但由于波斯地方总督怜惜他们的财产,未被采纳。当时波斯边疆省份的3位总督,包括波斯皇帝大流士的附马,联兵4万人(其中2万波斯骑兵,2万希腊雇佣兵)在格拉尼库斯河与亚历山大正面交战。亚历山大在格拉尼库斯战役中自己率领着近卫骑兵“伙伴骑兵”队,率先与波斯骑兵交战,2位波斯总督被亚历山大和他的“伙伴骑兵”队杀死。亚历山大自己的头盔和帽缨也被其中一位波斯总督的战斧劈掉。另外一位波斯总督在亚历山大身后偷袭时被亚历山大的部将克利图斯杀死。为恐吓为波斯人效劳的希腊雇佣兵,亚历山大让部队于战场上屠杀大部分希腊雇佣兵,其余被押回马其顿强迫劳动。他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夺取。”
与波斯部队相比虽然是敌众我寡,尽管存在许多不利,亚历山大仍对波斯军队致以一系列毁灭性的打击,取得了胜利。他的成功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腓力二世留给他的军队比波斯军队训练有素。第二,亚历山大是一位杰出天才将领。第三,亚历山大本人具有英勇无畏的精神。虽然每场战斗初期亚历山大是在后方坐镇指挥,但他的方针是如果部队发动决定性进攻,他则身先士卒。这种冒险的战术使他屡次受伤,但士兵们看到他与他们生死与共,并不要求他们去冒那些他自己不愿冒的危险,这对鼓舞他们的士气影响巨大。
直取埃及
此战之后,他发现波斯的海军优势对他的后勤补给产生严重困扰,但是当时希腊又没有足够强大的舰队来挑战波斯的制海权。因此他决定从陆地上攻占所有的东地中海港口和基地,使波斯人迫使亚历山大在海上作战的企图落空。同时,为了减轻维持舰队所需的财政负担,亚历山大将舰队遣回马其顿。亚历山大从当代的土耳其地区出发,一路征战南下叙利亚,巴勒斯坦,直到埃及。
前333年,亚历山大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同年秋,亚历山大向叙利亚北部挺进,此时大流士三世御驾亲征,从亚洲腹地征调大军迂回到亚历山大的背后,切断马其顿军的供应线。前333年11月,亚历山大回身面对大流士的优势兵力,在伊苏斯城附近和波斯军队发生了激战。
大流士三世在亚历山大的后方利用优越地形摆开阵势,准备以逸待劳。亚历山大在中路和左翼牵制了波斯的步兵主力,随后集中优势兵力,直捣波斯中军。
战后,为了巩固侧翼,防止补给线被波斯人切断,亚历山大没有穷追,而是在前332年回身继续向南征服地中海沿岸港口。许多腓尼基城市不战而降,只有岛屿城邦推罗(位于今黎巴嫩)凭借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势,进行坚决抵抗。经过7个月的艰难围攻,使用了撞槌、攻城塔、穿城螺旋锥等当时所有攻城武器,亚历山大才攻克这座城市。城破后,推罗居民遭到屠杀,有8000人阵亡,30000人被卖为奴隶。
前332年冬,亚历山大由腓尼基南下,征服加沙,侵入埃及。由于长期遭受波斯人压迫,且波斯在埃及的统治者认为大流士大势已去,仅在两个月的围攻后,波斯驻埃及总督马扎凯斯便主动投降。亚历山大在埃及采取了征服和怀柔相结合的政策,他任命了两名埃及人为政府首脑,而将军事和财政大权交给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掌握。亚历山大特别注意笼络埃及的宗教势力,对祭司大献殷勤,慷慨馈赠。为了表示对埃及神祗的尊崇,他穿越茫茫沙漠前往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进行了一次极其隆重的拜谒。埃及的祭司在感激之余,宣布年仅24岁的亚历山大为太阳神阿蒙的儿子,埃及法老的合法继承人。西瓦之行给亚历山大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后人对此有许多揣测,并渲染为神奇的故事。据说,阿蒙神曾谕示他将战胜一切敌人,成为全世界的统治者。此外,他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了一座城市,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亚历山大里亚(今埃及亚历山大)。这座城市后来发展成为地中海地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征服波斯
前331年春,亚历山大在埃及补充了自己的军队以后,北上向波斯腹地进发,经过巴勒斯坦、叙利亚,来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在底格里斯河左岸的阿贝拉城附近的在高格米拉(Gaugamela)平原上,亚历山大统领40000步兵和7000骑兵,面对御驾亲征的大流士召集的波斯帝国各部族军队。10月1日清晨,双方开始交战。波斯军首先发动攻势。大流士命令绑着锋利刀剑的战车全力冲扑过去,指望以数目众多、装备精良的战车一举击溃马其顿的方阵,但亚历山大事先向马其顿军队作了部署,当波斯战车进攻时让开一条通路,听任其穿越而过。疾驰而过的波斯战车没能给马其顿的密集方阵以多大危害,反而遭到预先埋伏好的马其顿弓箭手的迎头射击。主力战车兵的扑空使波斯队形混乱,失去自制。这时,亚历山大率领轻快的骑兵,向波斯军队的左翼猛冲过去。波斯军顿时阵势大乱,溃不成军。大流士带领残军逃往米底。
前330年,亚历山大继续向东推进,占领了巴比伦。为了笼络人心,像在埃及一样,亚历山大对巴比伦神祗也表示尊崇,特令修复主神马都克的庙宇。不久,他又侵占了波斯首都苏萨和波斯波利斯,深入到波斯帝国的腹地。亚历山大在此进行了惊人的掳掠,洗劫了苏萨和波斯波利斯的王宫,夺得无数金银和财宝。仅在波斯波利斯的金库中便掠得120000塔兰特的财宝。巨额的金银财宝被源源不断地送往马其顿或赏赐给将士。
此后,亚历山大移兵北上,展开长途奔袭,占领了米底首府埃克巴坦那(Ecbatana,今伊朗哈马丹)。为了追踪大流士三世,他率军经过险峻的山岭和无水的荒漠,于前330年来到了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地区。这时,巴克特里亚总督贝苏斯(Bessus)拥兵自立,擒杀了大流士,自称波斯国王。不久,贝苏斯为共谋者所弃,被亚历山大擒获。他召开了有巴克特里亚贵族参加的审判大会,并以公诉人身份指控贝苏斯对自己的君主和亲戚大流士下毒手。他把自己打扮成波斯帝国政制的维护者,依照波斯习惯处贝苏斯以极刑。亚历山大找到大流士三世的尸体,按照国王礼仪将其安葬在波斯王室的坟墓中。大流士三世死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便告终结。亚历山大以其“合法继承人”自居。
在征服波斯东部后,为了慑服东方的反抗,他继续兴师北方,转战于中亚。
前329年,亚历山大经过乌浒河(今阿姆河),来到了粟特。在攻占首府撒马尔罕时,亚历山大遭到粟特部落的激烈反抗。同年,锡尔河上游爆发了斯皮塔米尼斯的粟特部落大起义。斯皮塔米尼斯刚毅果敢、行踪诡秘,曾经率领一只游牧军队击败了亚历山大的一支别队,并且攻陷了亚历山大的一些堡垒。亚历山大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后,对其展开军事上的围捕,并且对当地的叛乱势力进行残酷的镇压。期间亚历山大在锡尔河之战中还击败了西徐亚人的游牧骑兵,使其首领臣服。斯皮塔米尼斯与亚历山大周旋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被亚历山大指派的部将科纳斯彻底击溃,被当地人献出后被处死。
主要对手被消灭后,亚历山大着手镇压各地的叛乱,在索格迪亚纳岩的战役中展现了他率领的部队的山地作战能力,俘虏了当地的贵族和反叛首领、粟特人阿克雅提斯的家眷,并且一改其在此地区的残酷风格,接纳战俘,并且打算正式迎娶阿克雅提斯的女儿罗克珊娜。其父得知消息后,亲自上门投降,自此东方行省的战役彻底结束。
止步印度
在征服了整个波斯后,亚历山大本可以返回家园,重新筹划新领土的统治方法。但他征服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
前327年,亚历山大继续挥军越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进军到印度河以东的海达斯佩斯河,击溃了前来抗击的印度国王波拉斯的军队。因为钦佩波拉斯的勇敢,也为了赢得当地人的拥护,亚历山大战后义释被俘的波拉斯,仍然让他为王,得到了波拉斯本人的效忠。通过利用西北印度各邦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亚历山大软硬兼施,迅速占领了西北印度的广大地区。
接着,他企图继续深入印度的心脏地带,但疲于长期紧张作战的士兵,由于对印度的气候不适应和军中瘟疫流行,开始拒绝前进,要求回家。他们举行集会,甚至哗变。这种情况迫使亚历山大决定只留下一部分人驻守战略要地,将大部分军队撤出印度。开始西归。
马其顿军队分两路回撤。一路在海军将领奈阿尔科斯率领下,取海道沿伊朗海岸入波斯湾。另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从陆路经伽德罗西亚和卡曼尼亚沙漠而归。途中,他击败了不服从他的部落。回到巴比伦后,还派人进行了一系列探险活动,包括查明印度河入海口,寻找波斯湾,并绘制海岸地形图,还想查清里海究竟是海还是湖等。
前324年初,马其顿海陆两军会师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由于归途中的大量消耗,亚历山大的军队已所剩无几。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到此结束。
短暂稳定
亚历山大经过大规模的军事远征,在辽阔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它的版图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锡尔河。首都设在巴比伦。
如何统治这样一个帝国,是亚历山大不得不加以解决的问题。从前326年开始,他已经把按马其顿军队样式装备的波斯人编入军队。回到巴比伦后,他曾建议马其顿士兵回国。后来,他的军队主要由东方人组成。
亚历山大从小就认为希腊民族代表了惟一真正的开化民族,而所有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民族。这当然是在整个希腊世界流行的观点,甚至亚里士多德也有这种看法。但当亚历山大彻底打败波斯军队后,逐渐认识到波斯人不是野蛮人,他们与希腊人一样具有智慧和才能,一样值得尊敬。因此他产生了融帝国的两部分于一体的设想,把大量的波斯部队编入自己的部队,还在苏萨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东西方联合”宴会,鼓励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
英年病逝
在巴比伦,亚历山大还积极准备继续进行远征,企图进一步征服地中海西部和南部地区,如迦太基和罗马。但在前323年6月初,亚历山大突然因发热而病倒,到6月13日溘然长逝,时年仅33岁。
为政举措
政治
鉴于缔造的帝国的复杂性,亚历山大对帝国内部的统治政策是多样的。有的地方他把民主派吸引到自己这方面来,如小亚细亚;在埃及,他礼赠祭司,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并在埃及及一些地区和当地统治者建立亲属关系(如在卡里亚,他就让女王阿达收为养子);有的地方则直接委任马其顿人为总督;有的地方又任用原总督,但把财政权和军事权归马其顿人掌握。
总的来说,在新建的帝国中,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位居要津。而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治组织则沿袭了波斯帝国及其各地的旧制,他擢用东方降臣,采用了东方豪华阔绰的礼仪。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形成,亚历山大也从一个权力受到公民大会和氏族贵族议事会限制的马其顿国王和泛希腊同盟的领袖,变成了帝国的主宰,专制的君主。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威,他强令人们尊奉他为神,还模仿东方君主的穿戴服式,命令周围的臣民对他行叩拜礼。亚历山大的这种做法,曾经引起许多马其顿的将领和士兵的强烈不满和激烈反对。
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促进马其顿人和东方人融合的政策。他积极倡导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
但在其它方面,亚历山大却目光短浅。如他没有安排接班人,这被认为是在他死后帝国迅速瓦解的主要原因。而且,与波斯帝国一样,亚历山大帝国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也没有能够维系它的长期统一的政治机构和组织制度,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认为“这些帝国是一些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语言的部落和部族的集合体”。因此,这种建立在武力征服基础上的帝国,一旦随着强有力的领导人的死亡,各种矛盾的激发,其瓦解也就不可避免。
军事
进行军事活动的特点
亚历山大作为伟大的军事统帅,进行军事活动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善于分析形势,能迅速采取果断的措施
亚历山大首次同波斯在格拉尼库河交战时,波斯方面2000骑兵和数千希腊雇佣兵陈列在河对岸。由于波斯军内部将领的意见分歧,他们把骑兵调到河岸的边缘而把步兵放到后方。这一举动使骑兵很难发挥冲锋作用,在战术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亚历山大很快发现了波斯方面的军事失误,当即下令马其顿军冲过河去迎战,最终取得胜利。
(2)善于在阵前鼓动士兵的斗志,并能身先士卒
在前333年的伊苏斯会战中,大流士三世率领号称60万的波斯军迂回到亚历山大背后摆开阵势。亚历山大并不慌张乘马飞驰在阵前鼓舞他的军队。他高喊部下将士的名字特别是对有功将士的名字都能一一喊出而他的军队也从四面八方向他高喊呼应。此举使开战前马其顿军的战斗意志高昂。同时,在历次的战斗中,亚历山大基本都能做到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战前充分的鼓动工作及以身作则的战斗表现,也是亚历山大能够取胜的重要因素。
(3)爱护士兵,对伤亡的士兵家属进行抚恤,对功臣加以奖励
每次战斗之后,亚历山大都会下令埋葬阵亡将士,豁免死者家属的地方税、财产税和一切劳役。亚历山大还经常看望伤员。有一次,他不顾自己大腿上的刀伤,执意去探视受伤的士兵。他常为阵亡将士举行隆重的葬礼,表扬他们在战斗中立功的人员按功劳大小发给适当的奖品,以资鼓励。
(4)善于指挥多兵种作战
亚历山大在战斗中除了指挥方阵外,还善于运用骑兵取胜。恩格斯称赞亚历山大是“历代最优秀的骑兵指挥官之一”。他还善于指挥多兵种协同作战。如在高加米拉战役中,他指挥方阵、骑兵、掷石兵、弓箭兵、梭标手协同作战,击败了大流士的军队。
军事征服
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约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船组成的联军开始东征。5月在格拉尼库斯河畔击败波斯军,乘胜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安哥拉(今土耳其安卡拉)等地。前333年在伊苏斯之战中击败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三世所部。翌年攻占提尔(今黎巴嫩苏尔)、加沙,接着顺利占领埃及。为建立东征的后方基地,在尼罗河口兴建亚历山大城。前331年在高加米拉之战中歼灭波斯军主力,继而南下夺占巴比伦、波斯都城苏萨和古都波斯波利斯(波斯波利斯战役),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今伊朗哈马丹)。前330年夏率部沿里海南岸继续东进,经帕提亚(安息)、阿里亚、德兰吉亚那,北上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在中亚转战近三年。前327年夏到达印度河上游的旁遮普地区。翌年打败印度波鲁斯的王国后停止东进。亚历山大东征10年,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社会
亚历山大通过远征,使希腊同西亚、中亚、印度等地的贸易更加密切。在远征过程中,他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新城,这些城市都被命名为亚历山大里亚(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认为新建城市多达70余座,近代史学家认为有40余座)。虽然初建时大多是军事要塞,但后来都发展成各地的经济中心。其中著名的有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埃及亚历山大),中亚细亚的亚历山大里亚(今阿富汗赫拉特)和边区亚历山大里亚(今塔吉克斯坦胡占德)等。
大批的希腊商人和殖民者随着远征军的足迹,活跃在亚非的许多城市,开设手工业作坊,经营投机买卖和贩卖奴隶。同时,亚历山大把一向储藏在波斯王宫里的大量金银,铸成货币,投入市场,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他不仅在希腊和西亚之间实行统一的币制,还着手采取措施改革以往的税收办法。这些财政方面的改革措施,对于贸易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此外,亚历山大还组织考察幼发拉底河,疏通河道,兴修新的水利灌溉工程。他在巴比伦附近开辟一个大港,可停泊一千艘船只,并附设有船坞。他还专门派出考察团,调查里海沿岸和阿拉伯海域情况,并着手计划作环绕阿拉伯的新的航海远征。
文化
亚历山大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上具有显著地位。他的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互相融合,缓和了东西方之间的矛盾,开创了全新的时代,其表现大致如下:
首先,亚历山大在亚历山大里亚等城市建有领先的学术机构——博学园和图书馆,它们作为当时地中海世界的文化圣殿,吸引了大批优秀学者来进行学术研究。
其次,涌现出了繁盛的学术成就,他们的成就表现于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为后世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由于亚历山大的文化建设,亚历山大里亚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由于希腊人、埃及人和犹太人是亚历山大里亚最主要的三个居住民族,希腊文化与埃及文化、希腊文化与犹太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它们构成了当时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亚历山大征服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使希腊和中东开化民族开始相互密切往来,因此极大地丰富了这两个民族的文化。远征前后,不少希腊学者来到东方,研究东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搜集地理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的资料和标本。这些不仅丰富了科学研究资料,扩大了知识范围,开阔了思想境界,而且还使东西方文化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促进了这个地区往后一段时期科学和艺术的繁荣。英国古典学家保罗·卡特利奇在《亚历山大大帝:寻找新的历史》中对亚历山大在传播希腊文化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就文化而言,他是历史上播种能力最强的人之一。希腊文化通过视觉、文字等形式向非希腊地区传播已经有好几百年了,并且在亚历山大之前,腓力亦曾大力推广。但是亚历山大加速了它的传播,并且使之传播到了更远更广的地方,使得这种传播成为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
在亚历山大在世期间及其死后不久,希腊文化迅速传入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以色列和埃及;而亚历山大以前的希腊文化仅以缓慢的速度传入这些地区。亚历山大还把希腊的影响波及以前从未到达的印度和中亚地区。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地中海东部地区社会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所谓“希腊化”时期。
人物评价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认为亚历山大与迦太基的汉尼拔、古罗马的凯撒、瑞典的古斯塔夫是(西方)军事史上四大名将。1816年,他把亚历山大与汉尼拔、凯撒、古斯塔夫、杜伦尼、欧根亲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并列为七大统帅。此外,他多次给出具体的评价:
反复阅读记载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古斯塔夫·阿道夫、杜伦尼、尤金(欧根亲王)和弗里德里希二世这些著名统帅的有关战役的文献,使自己效法他们。这是成为伟大统帅和寻求兵法奥秘的唯一途径。
他(亚历山大)的作战方法是讲究方法论的,值得大大赞扬。
我对于亚历山大最羡慕的地方,不是他的那些战役,而是他的政治意识,他具有一种能赢得人民好感的能力。
将领的个性是不可缺少的,他就是头脑,他就是全军……侵入印度的不是马其顿的方阵,而是亚历山大。
德国历史学家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亚历山大这个名字象征着一个世纪的结束和另一个纪元的开始。
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他不仅是一个世界征服者,他还创立了一种世界观念,自此以后的每个时代,这种观念都一再地复活,就因为这一点,在历史上没有另外一个人能够赶得上他这种光荣的地位。
美国历史学家勒芬·斯塔夫罗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以后,古典希腊文化普及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文明;希腊化时代一词就来源于这一新文明。
美国军事史学家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没有亚历山大的天才,希腊人就不可能征服波斯帝国;但是,亚历山大对突击骑兵的出色运用,对征服行动所依靠的战术成功做出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贡献。
中国学者李春元在《外国历史名人传》“亚历山大大帝”条目中评价:
亚历山大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关于亚历山大远征在社会政治方面的影响,过去有人强调他的“合并”政策的积极作用:统一了欧洲和亚洲,团结了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使希腊的民主政治和东方的专制制度结合为一体。实际上,亚历山大的某些措施,尽管对缓和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尖锐矛盾产生过某些影响,从根本上说,只是沿袭了东方专制帝国的旧规。……亚历山大并不是“超人”,不应该将其理想化。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远征东方的胜利,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是当时的时势造成的。
轶事典故
所罗门王结
前323年冬,亚历山大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弗吉尼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几百年前,弗吉尼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亚洲)的国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的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大多数人只是看看而已,从没有一个人静下心来想方设法解开这个难解之结。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亚历山大仔细观察这个结许久,却连绳头都找不着。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解开这个绳结呢?于是,亚历山大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了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年的难题,就这样轻易的被解开了。
巧驯烈马
公元前344年,一名色萨利的卖马人带来了一匹价值高达13塔伦特的骏马,腓力的所有最优秀的驯马人都试图驯服它,但都失败了。年仅12岁的亚历山大向父亲声称,如果自己能驯服这匹马,那么要求他的父亲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他。腓力嗤之以鼻,认为他无视应有的对年长者的礼仪,但是认同了这个赌局。亚历山大首先将马头牵往面向阳光的一边,然后轻轻的抚摸,培养信任感,然后突然上马,骑着马奔向远方。原来亚历山大在那时用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发现这匹马害怕看见自己的影子,最后他给那马起名为布塞法洛斯。当亚历山大骑着马回来的时候,腓力兴奋的热泪盈眶:“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
拒绝和议
在围攻腓尼基城市推罗期间,亚历山大收到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一封书笺,提出为了达成和平协议,他愿把半个波斯帝国割让给亚历山大,并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部将帕曼纽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他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就采纳这个建议。”亚历山大回答:“如果我是帕曼纽,我也许会采纳这个建议。”随后,亚历山大给大流士一封十分傲慢的复信,内称,当他有可能取得波斯帝国的全部领土时,他不希望只得到它的一部分。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亚历山大大帝】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亚历山大大帝 小编为您整理亚历山大大帝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