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臭牡丹

时间:2024/9/19 8:44:3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臭牡丹(拉丁学名: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别名有大红袍,臭八宝,矮童子,野朱桐,臭枫草,臭珠捅,臭脑壳。外形酷似牡丹,伴有恶臭味故俗称臭牡丹。为马鞭草科大青属的植物。叶色浓绿,花朵优美,花期长,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园林花卉。适宜栽于坡地、林下或树丛旁。喜阳光充足和湿润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由于它萌孽生长密集,还可作为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用于护坡、保持水土。中药中的臭牡丹一味即来自臭牡丹的根、叶,具有祛风解毒,消肿止痛之效。夏季采叶、秋季采根,鲜用或晒干备用。著名的云南蛇药中即含有“臭牡丹”。
    详细介绍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米,植株有臭味;花序轴、叶柄密被褐色、黄褐色或紫色脱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圆形,皮孔显著。叶对生,叶片纸质,宽卵形或卵形,长8-20厘米,宽5-1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截形或心形,边缘具粗或细锯齿,侧脉4-6对,表面散生短柔毛,背面疏生短柔毛和散生腺点或无毛,基部脉腋有数个盘状腺体;叶柄长4-17厘米。

    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密集;苞片叶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3厘米,早落或花时不落,早落后在花序梗上残留凸起的痕迹,小苞片披针形,长约1.8厘米;花萼钟状,长2-6毫米,被短柔毛及少数盘状腺体,萼齿三角形或狭三角形,长1-3毫米;花冠淡红色、红色或紫红色,花冠管长2-3厘米,裂片倒卵形,长5-8毫米;雄蕊及花柱均突出花冠外;花柱短于、等于或稍长于雄蕊;柱头2裂,子房4室。核果近球形,径0.6-1.2厘米,成熟时蓝黑色。花果期5-11月。

    性状鉴别 小枝呈长圆柱形,长1-1.5m,直径3-12m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皮孔点状或稍呈纵向延长,节处叶痕呈凹点状;质硬,不易折断,切断面皮部棕色,菲薄,木部灰黄色,髓部白色。气微,味淡。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宽卵形,长7-20cm,宽6-15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棕褐色至棕黑色,疏被短柔毛,下面色稍淡,无毛或仅脉上有毛,基部脉腋处可见黑色疤痕状的腺体;叶柄黑褐色,长3-6cm。气臭,味微苦、辛。

    以枝嫩、叶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粉末特征:绿色。①腺毛较多,腺头2-8细胞,直径22-35μm;腺柄单细胞。②非腺毛2-8细胞,锥形,常弯曲,长40-150μm,基部直径约28μm。③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坡、林缘、沟谷、路旁、灌丛润湿处。喜阳光充足和湿润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旱,也较耐阴,宜在肥沃、疏松的腐叶土中生长。生于山坡、林缘或水沟旁。

    喜温暖潮湿、半阴环境,宜于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基质生长。生长适温为18~22℃,越冬温度8~12℃。

    分布范围

    国内:产华北、西北、西南,具体省份有: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

    国外:印度北部、越南、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原产南美热带,现各地多有栽培。

    生长繁殖

    主要用分株繁殖,也可用根插和播种繁殖。分株,在秋、冬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挖取地上萌蘖株分栽即行。根插,梅雨季节将横走的根蘖切下插于沙土中,插后1-2周生根。播种,9-10月采种,冬季沙藏,翌春播种,播后2-3周发芽。

    主要价值

    臭牡丹叶色浓绿,顶生紧密头状红花,花朵优美,花期亦长,适宜栽植于坡地、林下或树从旁,也可作地被植物。

    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治痈疽,疔疮,乳腺炎,关节炎,湿疹,牙痛,痔疮,脱肛。

    根、茎、叶入药,有祛风解毒、消肿止痛之效,近来还用于治疗子宫脱垂。

    ①《纲目拾遗》:“洗痔疮,治疔,一切痈疽,脱肛。”

    ②《福建民间草药》:“活血散瘀,拔毒消痈。”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健脾,养血,平肝。治崩带及小儿疳气。”

    ④江西《草药手册》:“叶:有降压作用。”

    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痛。”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臭牡丹】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臭牡丹 小编为您整理臭牡丹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