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株高1-3米,基部近木质,顶部常分枝,旋卷。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5-20厘米,宽6-10厘米,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近圆形,叶背密被绢毛。穗状花序顶生,椭圆形或卵形,长5-15厘米;苞片卵形,革质,红色,长2厘米,被短柔毛,具增厚及稍锐利的短尖头;小苞片长1.2-1.5厘米,淡红色;花萼革质,红色,长1.8-2厘米,3裂,嫩时被绒毛;花冠管短,长1厘米,裂片长圆状椭圆形,长约5厘米,白色或顶部红色;唇瓣宽喇叭形,纯白色,长6.5-9厘米,顶端具裂齿及皱波状;雄蕊花瓣状,长约4.5厘米,宽1.3厘米,上面被短柔毛,白色,基部橙黄。蒴果稍木质,长1.3厘米,红色;种子黑色,光亮,长3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分布范围
原产地为热带亚洲,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等地,东南亚及南亚地区也有分布。生于疏林下、山谷荫湿地、路边草丛、荒坡、水沟边等处,海拔45-1,700米。热带亚洲广布。
生长环境
闭鞘姜性喜温暖、湿润环境下生长,生于疏林下、山谷阴湿地、路边草丛、山坡、水沟边等处,呈野生状态的闭鞘姜能长势良好。
对土壤适应性强,适于各种土壤生长,根系分布深而广,吸收能力强,多分布在10—30厘米的土层周围。根茎好气性强,在根茎分枝处易发生分枝和气生根,因此,应选择水源充足、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种植为宜。闭鞘姜喜温、喜光,生长适温为20—30℃,在华南地区春、夏、秋三季均可生长,冬季呈半休眠状态。
其耐寒力较强,能耐0℃以上的低温,霜冻时,地上部受冻害、枯死,翌年地下根茎株芽萌发出新株,在北京部分地区也可栽培。在35℃以上高温仍能生长,但长势缓慢,生长不良。秋季是其开花的最佳季节。
生产实践证明,闭鞘姜适应性强,粗生快长,鲜切花产量高。
生长繁殖
闭鞘姜以分根(株)法和扦插法繁殖为主。分根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挖取其地下根茎,以1~2个株芽连根茎分开种植于大田即可。扦插法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方法是:剪取老熟的枝茎条,以2~3个节位为一小段剪断,斜插于通透性良好的砂床或半砂质性的壤土,坚持淋水,保持砂床湿润状态,大约15天后,在其茎节位芽眼处即可长出新株,一个月后即可移植于田间。
病虫防治
闭鞘姜管理较粗放,抗病性强,病虫害少。主要应防治毛虫、毒蛾类等危害叶片,可用敌敌畏1000~1500倍液、灭扫利(甲氰菊酯)、吡虫啉等药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主要价值
绿化
主要作鲜切花、干花和庭院绿化之用途,鲜切花年亩产高达15000—20000枝,瓶插期长达15—20天。因其红色革质状的穗状花序形状独特,极易制成干花,是良好的干花材料。将其丛植于庭院小区、公园、花坛等,生长郁郁葱葱,花后婷婷玉立,极为雅致。
闭鞘姜俗称“白头到老”,主要指其开花时每次从下向上只开放两朵白花,直开到顶端花谢为止。因此,花的采收在其开花时就可进行,也可等其花穗足够长而大时采收。采收时从茎基部剪除,剥干净叶片和叶鞘,然后浸于水中保鲜。作干花用的,可等其花完全开完,采收其红色革质状的穗状花序。
药用
植物还可入药。根茎供药用,有消炎利尿,散瘀消肿的功效。
【来源】姜科闭鞘姜属植物闭鞘姜Costus speciosus (Koenig) Smith,以根状茎入药。四季可采,以秋末为宜,洗净切片,蒸熟晒干。
【性味归经】辛、酸,微寒。有小毒。根头新鲜时有毒,食量过多引起头晕、呕吐、剧烈腹泻等。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止痒。用于百日咳,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外用治荨麻疹,疮疖肿毒,中耳炎。
【用法用量】2~5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禁忌】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备注】服过量或用鲜品内服,容易中毒,出现头晕、呕吐、下泻等症状,可给冷粥服,或用甘草2~5钱,水煎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闭鞘姜】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