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生活服务榜 > 正文

丹东市第四中学

时间:2024/9/19 9:24:4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丹东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54年8月,是辽宁省重点高中之一、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辽宁省22校协作体发起校之一、省市示范性高中协作体重要成员、市国际化办学试点校。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学校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 院校隶属: 丹东市
  • 创建时间: 1954年08月
  • 学校校训:
  • 学校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临江后街51号
  • 学校官网: 点击查看
  • 联系电话: 0415-3778991,3778921
  • 英文校名: Dandong No.4 Senior High School
  • 电子邮箱: lnddsz@sina.com
详细介绍

学校简介

丹东市第四中学创建于1954年8月,定名为安东市第四初级中学,坐落在振兴区六纬路。1962年,学校改制为完全中学,定名为安东市第四中学,同年9月学校迁址元宝区天后宫街。1965年随市名变更,学校更名为丹东市第四中学,沿用至今。1978年,学校成为辽宁省重点中学。1984年,学校成为独立高中。1997年,学校党总支升为党委。2008年,学校迁至振安区临江后街51号,同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定为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14年,学校一次性通过示范校复检。

丹东四中是辽宁省22所重点高中协作体成员校,辽宁省6所重点高中协作体成员校,丹东市5所重点高中协作体成员校。

学校目前学生2338人,52个教学班。教职员工222人,高级教师61人,中级教师94人;特级教师4人,丹东市有名教师1人,名师工作室2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市骨干教师28人,硕士研究生50人,在职研究生14人。

学校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4.32平方米。校园分为三个功能区,即由教学行政楼、图书馆和综合实验楼组成的行政教学区,由体育艺术中心楼和运动场组成的体育运动区,以及由学生宿舍、超市、食堂、开水房、洗衣房和浴池等组成的后勤生活区。可供师生活动的场地、普通教室、专用教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必备条件达到省定标准。

管理模式

自主体验与阳光德育

构建德育工作新体系,完善“心育带动·自主体验”阳光德育模式,培养学生具有“文明高雅有气质,宽容和善有品质,活泼大方有见识,博学多才有本事”四大心理与行为特质的现代人。

1、德育工作主线化。三个年级以“体验中成长”为主线,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实施系列教育,即高一年级习惯养成的成长教育,高二年级素质提升的成才教育,高三年级身心健康的成功教育。

2、德育活动系列化。2016年,整合学生文体活动,设立了“律动青春”文化艺术节和“韵动青春”体育节,两大学生节日,内容丰富,突出体验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3、社团活动规范化。经过整合梳理,27个学生社团分为由教务处负责的学科类,由学生处负责的体育艺术类,由团委负责的实践类等三大类学生社团。校园记者联盟、种植体验社团、跳蚤市场、校运会,成为品牌社团和品牌活动。

4、学生管理自主化。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社团活动、文体活动、校园环境卫生管理、课间操检查、就餐秩序管理等五个方面,陆续启动了学生自主管理。

5、德育评价体系化。开展“打造公民素质培养工程,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围绕“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道德”三大核心教育目标,开展公民素质系列教育活动,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等方面,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德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他们走向前台,做策划、拉赞助、严密组织、有序实施,锻炼了策划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质,收获了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学定教与生本课堂

通过形式多样、途径丰富的“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学业进步,实行埋头训练、开展学情调研、举办学法讲座、实施分类推进、进行心理辅导、监测考试数据,建立起“以学定教、关注学生身心、提高学习主动性”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1、建设校本培训五大工程,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学校围绕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基地建设、培训形式建设、培训经费建设这五大工程,通过改革校本培训的内容、载体、方式和方法,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校本培训工作受到市教师进修学院领导的好评。

2、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探索教学模式。“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实践研究”、“从以学促教视角落实教学常规”、“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创建多元化课程体系,探究走班制教学模式”、“课堂观察的研究与实践”等教学改革项目,探索“适合学生的良好的教育”。

3、开发校本课程,多元评价学生,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及活动类课程,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我校多年来的实践。心理健康课、励志讲座、英语沙龙、书香校园读书课、诗歌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校本活动课深受学生喜爱。

4、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教育品牌。心理健康教育课型丰富,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在高三开展了心理咨询便签服务,实施了青年教师心育工作坊、家校合作等学校特色改革项目,形成了以学生为服务主体、并向教师和家长扩展的“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5、稳步推进国际化办学。国际化办学,是学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体现。作为丹东地区一所中外合作办学试点校,探索国际理解教育,加强与日本京都两洋高中等国外高校高中的交流,办好日语兴趣班和强化班,为学生发展开拓新路径。

重要荣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体育人才培养试点校、教育信息化试点校、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基地、学校食堂顺利晋级国家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A级单位、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先进学校、辽宁省家长学校实验校、辽宁省中小学图书馆示范校、辽宁省足球训练基地、丹东市文明单位、丹东市食品安全示范学校、丹东市平安校园先进单位、丹东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丹东市中学心理学科教师培训基地、丹东市高中化学学科教师培训基地、丹东市中外合作办学试点校。数学组、英语组、化学组、语文组先后分别被评为省市先进教研组。曾两次获得丹东市教育教学“银杏杯”大赛团体冠军。2012年至2016年,学校德育活动、教学改革、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被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媒体报道30多次。

文化传统

办学理念

1、建设四中精神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奉献、担当”为核心的教师精神文化,建立“文明、智慧”为核心的学生精神文化,塑造四中价值观,建设和谐校园。

①办学理念: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特色发展。

②教育理念:培养合格公民,为学生未来奠基。

③校风校训:校训:朴。校风:崇实尚美。教风:厚德树人。学风:善思求真。

2、确定四中办学思想。注重“平台展示、能力为重、多元评价”,实施“低起点、小坡度、勤、段段清”教学策略,实施“心育带动、自主体验”阳光德育,大力推进“体验教育”。树立“精研善教、厚德树人”的教师形象,培养学生成为“善思求真、文明智慧”的合格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优良素质的社会公民,努力创办校园文明、管理民主、师生和谐、人民满意的示范性普通高中。

3、实施“十大发展战略”。2008年,《丹东四中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教代会审议,学校开始全面推进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科研创新、课程优化、学科发展、国际化、校园数字化、后勤服务、精品校园等十大战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多路径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服务。

4、制定《丹东市第四中学章程》。2016年,面向全校教师和教师代表反复征求意见和建议,发挥集体智慧,制定了学校章程,并由教代会审议通过。学校将对学校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及补订,最终形成法制性、科学性的制度文化,推行依法治校。

5、实施民主管理。发挥职代会民主管理功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重要发展决策和重大事项,民主讨论,集体决策。建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生参与学校部分管理工作。抓好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认真办理“民心网”、“政府行风热线”等群众反映的教育问题。

6、开放办学。积极承办中国教育学会、辽宁省教师进修学院、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省市协作校等单位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邀请杨利伟领练主管申行运教授、复旦大学沈健教授、邦华资本创始人于银光先生、香港高盛亚洲投资管理部投资经理潘越峰先生等走进四中为师生做专场报告。多名教师开设丹东市名师工作室,多名教师为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多人担任兼职教研员。发挥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公共属性,义务承接社会团体、各行各业举办的大型活动。

7、教育途径。建立校本选修课、读书节、专家大讲堂的智育途径,体育节、大课间的体育途径,美术节、艺术节的美育途径,公民素质培养、绅士淑女评比的德育途径,注重社会体验的实践途径,以学生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心育途径等六大途径,推动学生的体验与实践,构建体验教育模式。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1954年

8月,正式建校。定名为辽宁省安东市第四初级中学,副校长宁本忠主持建校工作。

11月,洪日龙到任,任首任校长。建校初期,校舍坐落在振兴区六纬路,为原安东市中央完全小学旧址。学校成立工会委员会。

当时,学校设置两个年级,一年级8个班,二年级6个班(二年级六个班由当时的第二初级中学调入),共14个班级,学生约770人,学校干部、教职员53人,教师40人。

1956年

首届初中毕业生6个班全部毕业。

何日红副校长到任,负责全面工作。

成为辽宁省17所实验4年制中学之一。

1958年

按照上级要求,该校试办四年制,成为三年制与四年制同时并举的中学之一,新学期开学时,四年制招新生8个班。

1960年

第五届三年制6个班全部毕业。

9月,成为辽宁省17所实验四年制中学之一。

1961年

3月,中共安东市委文教部、市教育局联合下发文件,将市内两所四年制中学改为五年制,该校是其中之一。

7月,第六届初中毕业生7个班全部毕业,其中两个班升入该校高中。

1962年

7月,安东市调整学校布局,该校改为完全中学,提格为县团级单位,定名为辽宁省安东市第四中学。学校请郭沫若题写校名,更换了新校牌。

9月,该校校址由振兴区六纬路,迁至元宝区天后宫街,使用原辽东省行政干部学校的校舍。学制改革实验停止,恢复初高中三三制。

1963年

该校教师52名,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的17人。

1965年

2月,随着市名变更,该校更名为丹东市第四中学,沿用至今。

丹东市第四中学“文革”十年

1966年

因为“文化大革命”,学校党政工青等组织陷入瘫痪,毕业生工作和招生工作均被迫停止。

1968年

5月,该校革命委员会成立。

此时,该校共有24个班,初高中各12个班,学生1184人,教职员工84人。同年8月,从初一到高三的在校生,均按照毕业离校处理,全部动员上山下乡,同时,学制改为九年一贯制(中学四年制),初中41个班、高中12个班的新生入学,据统计,当时全校共有53个班,学生2800人,学校干部、教职员87人,其中教师71人。

1970年

9月,市文教组同意将原辽宁函授学院大楼(即大家熟知的教学主楼)拨给该校做校舍,开学时,部分班级进入大楼教室上课。

发展时期

1977年

上级决定取消学校的革委会建制,恢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杨德瑞任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1978年

该校成为辽宁省重点中学。

9月,将文革中的“丹东市抗大第四中学”校名恢复为“丹东市第四中学”,取消四年制,实行初高中三二分段制,按重点中学标准,新生择优录取。全校共有30个班,学生1599人,教职员工132人,教师104人。

1979年

3月,该校建立了每周星期一开早会、升国旗的制度。

9月,将在揭示板上写周日程,改为每周星期一下发《周日程表》。

10月,该校举办第14届运动会。从本届开始,该校运动会只在秋季举行一次。

1980年

副校长王忠实升任校长。

1981年

8月,该校党支部委员会升格为党总支委员会,杨德瑞为第一任党总支书记。

7月,高中恢复三年制。此时全校共有24个班,学生1148名,教职员工127人,教师92名。

12月,1980年恢复的民进组织改为独立支部,该校民进支部成立。

1982年

9月,该校不再招收初中新生,准备向独立高中过渡。

12月,该校召开首届教工代表大会。

1984年

1月,该校领导班子调整,杨德瑞仍担任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尹清河升任校长,原校长王忠实和原党总支副书记李学忠退居二线任研究员,李子斌继续担任副校长,曲福海提拔为副书记,宁传普提拔为副校长。

8月,该校成为独立高中,18个班,学生974名,教职员工106名,教师79名。

10月,该校民进支部改为民进支部委员会。

学校正式试行校长负责制,教师定编定岗,实行聘任制。

该校与丹东一中、东港二中、宽甸一中、凤城一中五校合作,研究高中各科教学,期末考试实行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

1985年

2月,该校建立教育科学研究室。建立了家长委员会。

1986年

3月,李纯声到校任党总支书记。

4月,日本尚志女子工业学校校长佐藤信一来校访问,该校学生曾丽萍赴该校学习,成为丹东市第一个赴日留学的中学生。

1987年

该校举办首届艺术节。

辽宁省18校协作体成立,该校是当时发起成立七所学校之一。

1989年

10月,辽宁省18校协作体在丹东召开第三届年会,该校与凤城一中为主持校。

1990年

该校增设劳技电化教研组,至此,学校共有11个教研组。

1993年

学校成立政教处,与教务处并行进行学校管理。

1994年

学校班额扩大,由以前的高一新生6个班,增加到8个班。1997年,增加到12个班。

1996年

2月,党总支书记李纯声兼任校长。

8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副校长李子斌升任校长,宁传普任书记,马继民任副校长。

1997年

该校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实行公费生和自费生分别编班。

1998年

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实行校务公开。日语班不再单独编班,日语学生编入英语班,实行“走班制”。

四、天高与海阔的新世纪

2001年

10月,市教育局宣布该校新领导班子,徐德惠任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李子斌任党委书记,刘卫东任副校长。

2003年

3月,徐德惠副校长升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学校教职员工186人,教师144人,其中本科学历人数为140人,硕士研究生1人,在职研究生16人。学生人数2600多人,班额每年级14个班。

2006年

张伟校长到任,担任丹东四中校长兼党委书记,与德育副校长侯传波、教学副校长张良组成校领导班子。行政副校长邓伟于2008年到校任职。

2007年

报国务院、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丹东市人民政府决定在丹东市鸭绿江大道上游,异地新建丹东市第四中学。新四中建设标准为全封闭、寄宿制、设施设备全省前列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总投资1.5亿元,为当年丹东市政府民生10大工程之首。

9月10日教师节,新四中建设工程举行开工奠基仪式。丹东市四大班子领导和驻军部队首长参加了开工奠基仪式。

2008年

9月,高一学年师生先行迁入新四中学习、生活。

10月2日,高二、高三学年师生陆续迁入新四中学习、生活。

11月28日,市政府举行了新校舍正式启动仪式。

学校迁入新校址,学校通过辽宁省专家组检查测评,成为辽宁省示范性高中。

同年学校出台《丹东市第四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大发展战略”,学校以此为指针开展各项工作。

从2008年开始,学校走进高校招聘教师,2010年学校新聘教师均为硕士研究生。截至2014年9月,该校共有教师20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3人,在职研究生14人,学生人数2564人。

2002年开始,该校多名教师走出国门,进行国际交流。

2010年

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丹东地区一所中外合作办学试点校,学校与日本京都两洋高中、美国安大略教会中学、韩国炼武高中、韩国又松大学结为友好校,实现了经常性互访。与日本京都两洋高中合作举办高中双学历教育,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中日两国高中毕业证,现有18名学生赴两洋高中留学,已毕业的11名学生均考入理想的日本高校。

2013年

该校在丹东市开始实行“小班化”。

2014年

每班生均数44人,向“小班化”教学迈进一大步。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丹东市第四中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丹东市第四中学 小编为您整理丹东市第四中学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生活服务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