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1865年1月,美国内战已经快要结束,北方胜利在即。对于林肯来说,他为了取消蓄奴制度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努力奋战,美国宪法无法更改,只能推动第13修正案的通过。但是林肯遭遇了来自党内党外的双重压力,他的对手,来自南方的民主党,想要坚持奴隶制,而林肯所在的共和党一再要求林肯推迟投票时间。所有人都不愿看到非裔种族拥有平等权利的那一天,所有人都会害怕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发生。
角色介绍
Abraham Lincoln
演员 丹尼尔·戴-刘易斯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其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Mary Todd Lincoln
演员 莎莉·菲尔德
第一夫人玛丽·托德,银行家的女儿,1841年与林肯结婚,有四个儿子。她出身美国南方,在内战中因同情南方叛军曾经受到批评。她在第三个儿子威廉死后精神崩溃,被大儿子罗伯特·林肯送进精神病院。
Robert Todd Lincoln
演员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林肯的长子,哈佛毕业生,他希望参军而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
William Seward
演员 大卫·斯特雷泽恩
美国律师、地产经纪人、政治家,曾任纽约州州长和美国国务卿。以激烈的反对奴隶制内战时期阻止内战时期外国政府承认南部联邦而著称。
幕后花絮
1、在片中,会时常出现林肯的表的滴答声,这是斯皮尔伯格专门跑到博物馆里,录制林肯当年所使用的手表的走时声。
2、丹尼尔·戴-刘易斯在本片中扮演林肯,他在《纽约黑帮》里扮演的屠夫比尔是反对林肯的人物。
3、林肯的比克斯比信函曾经出现在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雷恩》之中。而葛底斯堡演讲也曾出现在他执导的《少数派报告》之中。
4、连姆·尼森曾经是扮演林肯的人选,但是他则选择了退出。他的理由是,自己在等待这部电影太多年之后,年龄已经不再适合扮演林肯了。取而代之的是丹尼尔·戴-刘易斯。丹尼尔·戴-刘易斯比尼森小5岁,在年龄上更为贴近1865年时候56岁的林肯。
5、哈尔·霍尔布鲁克在片中扮演了皮特森·布莱尔。他曾经在两部电视迷你剧集里扮演过林肯,并获得了艾美奖。
6、在拍摄中,导演创建了一个演员联系本。在这个表上,没有丹尼尔·戴-刘易斯的名字,写的是亚伯拉罕·林肯。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要拍摄关于伟大的林肯的影片,是斯皮尔伯格的夙愿。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切入点和角度,也让他的这部电影迟迟没有开拍。2000年,斯皮尔伯格就开始为这部电影收集资料了。后来,他遇见了普利策获奖得主、历史学家桃瑞丝·吉恩斯·古德温,并且决定把她的历史作品《对手团队:政治天才林肯》作为他的影片的改编来源。因为这部作品的篇幅浩瀚,所以一股脑地全部拉进电影是非常不现实的,因此改编就非常重要了。为了把作品中的精髓和那种对人物的把握带入剧本,编剧托尼·库什纳为此付出了6年的时间。
拍摄过程
虽然有一大批演技派演员的助阵,但是整个演职人员里最令人关注的还是林肯的扮演者丹尼尔·戴-刘易斯。而对于这个英国演员来说,扮演林肯这个美国总统最难的在于两件事,第一是改掉自己的英国口音,第二则是要给这个角色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声音--因为声音不对,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其疯魔入骨的工作态度再度传为佳话。刘易斯在克服英式发音的前提下,试图让自己说话的嗓音尖细高亢一点,他认为,没有哪个连续做三小时辩论的人会是个小嗓门。
发行信息
票房收益
《林肯》北美首映三天收入票房2100万美元,之前有小范围上映,所以首映两周下来的累计票房为2241万美元。自2012年11月初在北美上映至2013年2月,《林肯》累计入账1.79亿美元。
《林肯》于2013年2月22日在中国台湾上映,上映首周台北票房收238万。
《林肯》2013年2月21日在香港首周票房203万,排在票房榜第五位。
影片评价
带着你的小孩一起去看这部电影,即使他们会觉得无趣,或者看不懂,要知道无趣和糊涂也是民主的一部分。《林肯》是一部朴素而又高贵的彰显民主力量的大作。(纽约时报评)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筒下的《林肯》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寻常人物卓越的领导才华,而不是完美有如蜡像的总统,也没有通常的吹捧。(华盛顿邮报评)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用了一个非常严肃的标题向观众讲述了林肯生命中的最精彩的故事,也是林肯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光。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林肯为了让这条法案通过不惜一切代价,他愤怒、沮丧、流泪,甚至使用三名说客,用贿赂的方法劝说民主党成员——这些游走在宪法边缘的桥段也成为电影的点睛之处,充满着幽默与对政治的嘲讽。这次,斯皮尔伯格的导筒深深地碰触到了历史,当然,关于电影中的细节是否属实的争论仍然存在,但观众们都选择相信林肯是一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丹尼尔·戴-刘易斯可以说是诠释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林肯高挑瘦弱的身形、卷曲的山羊胡须和两鬓、深陷的脸颊以及嘴角的猛烈抽动,这些细节被丹尼尔·戴-刘易斯还原地十分到位。在影片中,斯皮尔伯格竭尽全力描述林肯废奴的过程,对少年林肯丝毫不提,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勤勤恳恳,谨遵民主,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家,更丰富了这一伟大人物的形象。(新浪娱乐评)
《林肯》可以说是斯皮尔伯格迄今为止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电影。相比于他执导的《辛德勒名单》用真挚的情感打动观众,《林肯》则是通过更加娴熟的电影技巧和克制收敛的叙事方式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还魂。
在美国的历史中,亚伯拉罕·林肯是一个被教科书神话过的人物。他早期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当选美国总统后的赫赫功勋是无法通过一部电影的容量来涵盖的。斯皮尔伯格很聪明地把影片的切入点缩小到了林肯遇刺前的最后四个月里,将观众直接带入到这个人物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
电影中有多处激烈的斗争场面,不过这些场面不是发生在原野的战场上,而是发生在参议院的辩堂上的。在斯氏的电影中,从来没有哪部电影像《林肯》这样如此依赖人物的对白讲故事。《林肯》在150分钟里包含了大量的室内戏和人物对白,剧本的用词非常考究,信息量巨大并且充满戏剧感。如果不借助字幕的帮助这部电影里的很多对白都听不懂,并且部分出现的地名人名需要结合影片之外的历史知识来理解。
在影片的制作上,斯皮尔伯格这次显得非常克制。影片的前半段,你可能几乎感受不到导演的个人痕迹。斯皮尔伯格收敛起了以往“伪文艺”的个人风格,而将电影完全交给了故事。除了影片的开头,电影几乎没有出现史诗般的视觉奇观和过度煽情的配乐,影片的摄影和配乐都完全融入到了故事当中,点到即止,毫不喧宾夺主。正是因为这种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才可以让电影变得更有价值。此外,《林肯》不是一部乏味的教育片,斯皮尔伯格出众的商业才能并没有让《林肯》在娱乐上失败。(凤凰网评)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林肯(电影)】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林肯(电影) 小编为您整理林肯(电影)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