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酒国(小说)

时间:2024/9/19 15:22:1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酒国》是著名作家莫言1989年到1992的作品,1995年作家出版社的《莫言文集》中名为《酩酊国》,2000年2月经过大量修改的《酩酊国》以《酒国》为名重新面世。它是一部小说文体的“满汉全席”,集侦探小说、残酷现实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象征主义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武侠传奇小说、抒情小说、结构主义小说于一体。这是一部小说文体的“满汉全席”,它集侦探小说、残酷现实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象征主义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武侠传奇小说、抒情小说、结构主义小说于一体。

  • 中文名: 酒国
  • 类型: 文学,中国文学,小说
  • 作者: 莫言
  • 创作时间: 2005年01月01日
№目 录
    详细介绍

    内容简介

    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奉命到酒国市去调查一个特殊的案子:酒国市的官员吃掉了无数婴儿。但到酒国市的人没有能经得起诱惑的,丁钩儿虽不断提醒自己不喝酒,最后却醉酒淹死在茅厕里。

    《酒国》由三重文本组成:检察院侦察员丁钩儿去酒国市调查所谓“红烧婴儿”案件的过程;酒国市酿造大学的写作爱好者李一斗与作家莫言的一组信件;李一斗寄给莫言的一系列小说。三重文本相互穿插,相互渗透,虚实交加,真假互映,构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文学世界。在莫言笔下,这个世界至少包含有三重真实性,这一点,不是那些坚持以单一的眼光看待世界真实性的人士所能理解的。《酒国》借助多重叙事,呈现出一种极为复杂的结构和重叠交错、自相悖谬的立场,或许在莫言看来,不如此不足以表达当下中国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荒诞性。惟其荒诞,才显写实。从这个意义上说,莫言确实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

    作品鉴赏

    莫言在1992年完成的长篇小说《酒国》在批评界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注意,仅在其封面上印有“一部无法评论的作品”,“90年代莫言最出色的小说”字样,但事实上《酒国》是莫言在小说叙事技巧上特别是“陌生化”手法的又一次成功建构,甚至有人说“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先锋小说”,而且认为是“只有莫言才能写得出来的长篇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莫言的创作是独具特色的,从1989年开始创作直到1992年完成(之后又有几次修改)的《酒国》则更有特点,但不知何故,1993年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国内批评界一直对此不置可否,未予评价,反而是先在法国引起轰动(其译本在法国获2000年度“卢尔·巴泰雍”奖)。即使在2000年2月由南海出版公司及2002年9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的再版后,也没有多大反响,相比之前的《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带来的影响力,《酒国》出版后在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批评文章,这些批评多持肯定态度,对《酒国》的“吃人”象征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色彩进行了肯定,但同时又缺乏从文本细读出发对《酒国》进行叙述形式上尤其是“陌生化”创作手法的探讨,研究。

    “陌生化”概念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他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写道:“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方珊说:“这里的‘反常化’是相对于‘自动化’而言的,它经英文转译后,通常译为‘陌生化’。其实是什氏一时疏忽,误写而成,什氏的原意是新奇,出人意料,异乎寻常,不平常,结果因少写一个字母H,而另创一个新词。”什克洛夫斯基把陌生化手法作为艺术的根本手法,而且把对“陌生化”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仅仅局限在形式创造的范畴。细读文本,我们发现这一手法表现在各个方面。

    在《酒国》中,它表现在叙述视角的变换上。所谓叙述视角,即“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它体现为“一个故事叙事行为发生时谁在讲故事、以谁的眼光讲故事、讲谁的故事和向谁讲故事四方面的要素。然而叙述视角的变换则可以造成“陌生化”效果,正像什克洛夫斯基所推崇的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借助一个乡下小姑娘的眼光来描写参加军事会议者的谈吐举止所获得的陌生化效果。在《酒国》中也存在这种变换叙事视角的情况,而不是单一的传统全知叙事视角。例如小说中写到省人民检察院派去调查的特级侦查员丁钩儿在酒席上被矿长、党委书记和金刚钻等人灌醉了,然后被服务小姐架着到房间,“她们架着我进了一间孤零零的小屋,小屋里有两位白衣小姐膝盖顶着膝盖坐在一张刻着字迹的写字台前。她们见到我们进入后膝盖分开了一些。有一位按了墙上的电钮,一扇门慢慢地缩出来,似乎是电梯。她们把我架进去。门关闭了。果然是电梯。它飞快的下降着。我佩服地想……”这里很显然是在以醉得意识都离开肉体了的丁钩儿的这一视角来看的。《酒国》中的另一主要人物李一斗给“莫言”的信及他的九篇短篇小说又有另外不同的视角。如:“他脸上的神情像个妖精,像个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那种旁门左道中的高级邪恶大侠一样,令我望而生畏。”“他蹲在那把能载着他团团旋转的皮椅子上,亲切而油滑地对我说……”在这里是通过李一斗的感知来叙述,把他作为叙事的聚焦者。在《酒国》中叙事视角的变换还表现为采用多个人的眼光来聚焦同一个事物,《酒国》第十章中叙述中年作家“莫言”在前往酒国市的途中就是一例。小说先是用居于文本之外的超叙述者来对“莫言”聚焦:“躺在舒适的——比较硬座而言——硬卧中铺上,体态臃肿,头发稀疏,双眼细小,嘴巴倾斜的中年作家‘莫言’却没有一点睡意”。然后又用“莫言”自己的视角写“莫言”,“我像一只寄居蟹,而‘莫言’是我寄居的外壳。‘莫言’是我顶着遮挡风雨的一具斗笠,是我披着抵御寒风的一张狗皮,是我戴着欺骗良家妇女的一副假面。有时我的确感到这莫言是我的一个大累赘,但我却很难抛弃它,就像寄居蟹难以抛弃甲壳一样。”通过叙述视角的不断变换,对人物进行了多点透视,从而具有了“陌生化”的效果。

    作者简介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获诺贝尔奖文学奖第一人。

    主要作品有《檀香刑》、《丰乳肥臀》、《透明的红萝卜》、《藏宝图》、《四十一炮》、《拇指铐》、《白狗秋千架》、《酒国》、《食草家族》、《红树林》、《战友重逢》。

    所获成就

    《酒国》法语版获得2001年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酒国(小说)】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酒国(小说) 小编为您整理酒国(小说)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