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尘缘(代序)(一)尘缘(代序)(二)
收魂记(一)收魂记(二)收魂记(三)
沙巴军曹(一)沙巴军曹(二)沙巴军曹(三)沙巴军曹(四)
搭车客(一)搭车客(二)搭车客(三)搭车客(四)搭车客(五)
第二部分
哭泣的骆驼(一)哭泣的骆驼(二)哭泣的骆驼(三)哭泣的骆驼(四)哭泣的骆驼(五)哭泣的骆驼(六)哭泣的骆驼(七)哭泣的骆驼(八)哭泣的骆驼(九)哭泣的骆驼(十)
第三部分
逍遥七岛游(一)逍遥七岛游(二)逍遥七岛游(三)逍遥七岛游(四)逍遥七岛游(五)逍遥七岛游(六)逍遥七岛游(七)
一个陌生人的死(一)一个陌生人的死(二)一个陌生人的死(三)
第四部分
大胡子与我(一)大胡子与我(二)大胡子与我(三)大胡子与我(一)
哑奴(二)哑奴(三)哑奴(四)
三毛一生大事记
作者简介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韩湘宁、邵幼轩三位画家习画。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作品
从学生时代开始喜欢三毛,想像她那样万水千山走遍,想像她那样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
每个人都有梦,却不是每个人都敢去追梦,所以她便成了我们心灵上的那点寄慰,至少有人那么努力的按自己想过的方式在生活,至少有人在拥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至少有人怀抱梦想,干净而透明~~~
当自己不敢前行的时候,她便成了远处的灯塔,成了我那梦中向往的橄榄树。
三毛,一个眷恋沙漠生活的女子,以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反映社会与人生,构筑了一个有泪有笑的文学世界。
《哭泣的骆驼》以战争为背景,那是一个得不到独立的民族,它的子民有的悲贱,有的无知,有的高傲,有的善良,有的悲壮…… 一个在屠杀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军曹,在这片沙漠里埋藏着他整个团的兄弟,他眼睛里折射出的仇恨,是整个撒哈拉沙漠翻过来都遮不住的。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灯光下,沙伊达的脸孔不知怎的散发着那么吓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得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那么的优美,目光无意识的转了一个角度,沉静的微笑,像一轮初升的明月,突然笼罩了一室的光华,众人不知不觉的失了神态,连我,也在那一瞬间,被她的光芒震得呆住了。穿着本地服装的沙伊达,跟医院里明丽的她,又是一番不同的风韵,坐在那儿的她,也不说话,却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的梦境里去。”
这样美好的女子,最终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她和她的爱人——民族英雄巴西里被自己人出卖遇害。小说结尾通过对骆驼悲鸣的描写,写出了三毛心中的无限悲愤。 “我蹲在远远的沙地上,不停的发着抖,发着抖,四周暗得快看不清他们了。风,突然没有了声音,我渐渐的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屠宰房里骆驼嘶叫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波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
看三毛的书,心里总是觉得有浓浓的悲伤,就快要化不开来。但是这本书,给我以强烈的震撼,那是一种震撼心灵的悲怆。让人痛恨战争的残酷,痛恨愚昧的人类。可怜红颜薄命,英雄末路。正义美好被扼杀,骆驼为之悲鸣、苍天大地为之哭泣。
相较于三毛的其它作品,这部小说的故事性更强一些,而且讲的是当地的一段真实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段传奇故事。小说的绝妙之处在于用骆驼嘶叫的悲鸣来烘托气氛,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骆驼们哭波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
三毛虽离开好多年了,但她的作品使她依然活在喜欢她的读者心中。我喜欢三毛的作品,尤其喜欢这部作品,更欣赏她豁达超脱的个性。这个坚韧不拔的女子,有着不为一般人所能窥视的内心世界。
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
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
-----三毛-----
她从来尊重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就是给予生命最为尽情的爱,最为尽情的燃烧。三毛做到了。在她短暂而传奇的一生里,她将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燃烧得多姿多彩,她将奇异艰辛的流浪生涯锻造得悲怆且浪漫,她将和荷西刻骨铭心的爱情推向了极致,化为至悲至爱的永恒乐章……
------《怀念三毛》------
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因为过分执著,拼命探求,而得不着答案,于是有了一份不能轻视的哀伤。
-----《雨季不再来》-------
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撒哈拉的故事》-----
意外地在图书馆借到《爱情路上》还是《爱的路上》,摘录的是诸多当代作家的爱情感言,包括老舍等,但唯独三毛的那篇《大胡子与我》读的我嬉笑不止。这本精致的文摘是繁体版的,而且是香港出版的,因为价格是以港币标注的~
《大胡子与我》绝对是一个亮点,先前刚读了《爱与信任》中关于三毛和荷西的《亚当与夏娃》,这两篇简直就是幽默的呼应,对三毛的作品了解不多,只知道她是个很有个性坚持自我的现代女性,与至爱荷西相识于十八岁,结拜与二十五岁,婚姻却只有短短的六年,丈夫就离开了人事,他们很长的一段日子是在沙漠生活的,1991年三毛因思念亡夫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两篇小文中无不流露彼此间与众不同的感情,充满情趣和幽默,尤其《大胡子与我》,相信是很多向往自由的心灵所追求的感情境界,当下的我看来,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人生贵在遇见如此的对手,一起演绎爱情,他们是无憾的。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珍惜时光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哭泣的骆驼(小说)】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