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由于该作包含推理成份, 以下内容包含大量的解答、真相、剧透。可能会极大地降低您观赏作品的兴致,请谨慎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写持有万贯家财的林内特·里奇维小姐和她朋友杰奎琳·德·贝尔福特的恋人西蒙·道尔结婚了,他们乘坐由英国驶向埃及尼罗河的豪华游轮去度蜜月。这艘游艇上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豪绅、名媛、没落贵族……这本是一次迷人浪漫奢华的旅游,然而发生在游艇上的连环谋杀案使整条游船变成“死亡之旅”。
百万富翁的女继承人林内特头部中了一枪,死在她度蜜月的游艇上,她的那条价值五万英镑的珍珠项链也不翼而飞了,表明这是一桩谋财害命案。正值波洛寻找破案线索时,林内特的女仆路易丝·布尔热被杀死在房间中,她手里握着一张一千法郎的一角,显然她发现了凶手,并进行敲诈而被杀死。值得庆幸的是,奥特勃恩太太是这件凶杀案的唯一目击证人。但是正当她要说出凶手时,却被窗外的一颗子弹击毙。最后,侦探波洛揭露了这一离奇曲折的真相,他详细讲述一些通常易被人忽视的蛛丝马迹,譬如:凶杀案发生当晚喝了“发浑”的酒;在尼罗河里找到的有枪眼的披肩;林内特的梳妆台上留有红墨水的指甲油瓶以及墙上用血刻写的大写字母J……波洛精心地把这些表面看来毫无关联且错综复杂的线索摘理清楚,最后推断正是杰奎琳和西蒙合谋杀害林内特。这让读者有始料未及之感(解谜结束)。最后结局同其它侦探小说一样,真凶杰奎琳和西蒙自杀。
详细介绍
波洛
侦探波洛是一个温文尔雅,喜爱整洁,尊重女性,极具绅士风度的退休侦探。“他的肚子是讨人喜欢的圆形,他的头型像颗蛋,而他的胡须华丽夸耀地往上弯翘。”与福尔摩斯这个瘦高敏捷的硬汉相比,波洛柔和的曲线增加了亲和力,让侦探从近乎神话的英雄形象回到了人间。
杰奎琳
灰姑娘杰奎琳颠覆了传统侦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女性不再作为男性的陪衬出场。她为了捍卫爱情不择手段,冷酷无情的实施多次谋杀。她的贪婪,渴望和计谋绝不输于任何一个男性。
林内特·里奇维
林内特·里奇维作为拥有一切的女王,本可控制自己,却目空一切不顾友情道德夺人所爱,从头到尾,林内特的显赫家世被一再强调,富贵令她自私残忍,嚣张跋启,如波洛所说“就像《圣经》里的那个富人,把穷人仅有的一头羔羊抢走了”。这个控制欲极强而又残忍的人,不但引起了所有女性的嫉妒和仇视,更让男性对她万分厌恶。最终她自食其果,成为了物欲和贪婪的牺牲品,完成了男权话语对她的谋杀。
路易斯·布热尔
林内特的女仆路易斯·布热尔,她本来知情,却贪心不足进行敲诈而被杀死。作者对她的笔墨并不多,仅仅是死的很难看,手中还紧紧握着敲诈来的钞票的一角。显然侦探没有给予她任何的同情,贪婪狡猾破坏了女性温柔隐忍的特质。
奥特伯恩太太
奥特伯恩太太,当她故弄玄虚,即将说出凶手的高潮时刻,被窗外的一颗子弹击毙。作者描述了一个追逐名利,虚伪做作浮夸的母亲。她因自己的小说无法受到关注而沉迷酒精,她不体面的言行给她的女儿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她违反了女性作为母亲的重大职责,也就遭到作者的抛弃。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克里斯蒂在该小说中添加了爱情成分以赢得读者青睐,这是她写作技巧上的另一个特点。《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凶手的作案动机是缘于爱情,西蒙和杰奎琳真心相爱但物质上却陷于困境。因此,杰奎琳为了以后的“幸福”不得已把心上人西蒙暂让给林内特,西蒙和自己并不爱的人结婚就是要得到她的财产。所以他们合谋导演了一场谋财害命案。很显然杰奎琳对西蒙的爱已经超出理智,爱得有些过分。因此,掺杂了欲望、嫉妒,不道德的爱情只能以悲剧告终。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
在进行人物设定时,作者力图让杰基成为一个颠覆传统女性形象定义的新型女性,她个性独立、是一位神枪手、是一位很具天赋的演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女性意识的觉醒,让同样身为女性的小说家阿加莎不再将女性等同为男性罪犯的附属品或者传统小说中的“疯妇”形象,而是以自身的女性视角,将女性本身的心思细腻、缜密都刻画出来。
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同样可以找到传统父权制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女性形象:天使化的女性形象,这类女性是纯洁美丽的,是男性理想中的女性却缺乏自身真实,妖魔化的女性贪婪嫉妒,是男性认为的已经心理扭曲的女性,科妮莉亚和林内特就是典型的“天使”和“魔鬼”的化身。
正是由于杰基爱得太深而构成了故事的主线,延伸了故事情节。对话中,杰基一连说了四个“我会死!”,违反了会话中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和言语行为理论。一个“我会死!”足以向对方表明意向,四个“我会死!”就产生了“言外之意”,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人性的温情,杰基对西蒙爱得太深,简直无以言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杰基从头到尾都在追求委曲求全的爱情,为了愚蠢的西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哪怕置身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就像一只执着的飞蛾义无反顾地扑向爱情之火一样。这一故事主线帮助读者从人性的角度理解整个故事,对其涵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杰基的爱情让人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林内特是故事环境中的“女王”,她所到之处众人追捧。无论在外貌、财富、性格上林内特都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女性,引来无数裙下之客。然而,随着谋杀案的发生.这种“众星捧月”的环境被撕开了面纱,展现出来的是对林内特的愤恨、鄙视以及各种心怀鬼胎的企图。“女王”最终成为各种丑恶情感的牺牲品,不能不说是一种深刻的反讽。反讽型环境的设置通过强烈的对比和不和谐感,成功地凸显了克里斯蒂笔下各色人等的内心世界。
写作手法
文中出现的三具尸体引起读者对侦破凶案的期待心理(布谜)。当读者刚刚朦胧地意识到某人是凶手时,克里斯蒂笔锋一转,出现了新的逆转情节,让读者对自己的判断一次又一次产生怀疑,而真正凶手始终让读者摸不着看不清(解谜发展和高潮)。
在该小说中最有杀人动机的是杰奎琳和西蒙,林内特的财产托管人彭宁顿也有做案可能。因为他在财务上的投机取巧瞒不住精明的林内特;考古学家里格蒂因为林内特无意中看了他的信而对她耿耿于怀;对林内特专横的脾气颇有微词的提姆·费格森当然也不能排除在外;还有可能的就是弗利特伍德,他因林内特发现他以前曾结过婚,让她的女仆和他分手而怀恨在心;罗莎莉不喜欢林内特甚至嫉妒她的富有,有可能因抢劫项链将其杀害。这种疑云密布、奇事迭出的写作手法使读者产生迷惑和好奇心。
作品影响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早被翻译到中国大陆的侦探小说之一,《译林》创刊号选登了《尼罗河上的惨案》,广受读者的欢迎。1979年底,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尼罗河上的惨案》,社会反响强烈。
作者简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国推理小说作家。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她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的笔名出版的小说。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战时她担任志愿救护队员。在这部小说中她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成为继福尔摩斯之后侦探小说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侦探形象。
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罗杰疑案》(又译作《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1952年,她的剧本《捕鼠器》被搬上舞台,此后连续上演,时间之长久,创下了世界戏剧史上空前的纪录。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一笑易欢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尼罗河谋杀案(小说)】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