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鼠蛇,学名Ptyas korro,是游蛇科鼠蛇属的一种无毒蛇,行动敏捷,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袭击人。灰鼠蛇(Indo-Chinese rat snake),物种命名人为Schlegel,命名年代为1837年,别名:黄梢蛇、索蛇、过树蛇、过树龙、上竹龙(广西东部)、过树榕、跳树标、黄肚龙、高山标蛇(廉江)、山蛇(泉州、晋江)、土蛇(福建德化)乌歪(德宏)、上竹龙等。据介绍,灰鼠蛇在被捉住时,具有断尾逃逸的习性。 香港俗称过树榕,广泛分布于印度、泰国和印尼等国。在中国见于华南诸省(包括香港和台湾)。
外形特征
蛇体略细长,一般在1米以上。眼大而圆。背面棕褐色或橄榄灰色,躯干后部和尾背鳞片边缘黑褐色,整体略显网纹;上唇和背面灰褐色,体中、后部每一背鳞中央有黑褐色纵线,前后缀连成黑褐色纵纹;腹面淡黄色。
生活习性
灰鼠蛇是无毒蛇,行动敏捷,性格温顺,胆子小,一般不主动袭击人。
生活于丘陵和平原地带,主要活动在田基、路边、沟边的灌木林中,在水田,溪流、溪边石上或草丛中也可见到,常攀援于溪流或水塘边的灌木或竹丛上,故广西群众称它为过树龙。有时也到地上寻找食物。昼夜活动,阵雨后太阳出来时,常遇见于路边、沟边的灌木顶上,等待太阳光的照射;晚间也蜷伏于竹枝上。捕食树蛙、雨蛙、蜥蜴,也食小鸟、其它蛙类。11月开始冬眠,在田基、墓地向南的鼠洞内越冬,冬眠期随每年气温变化而有异,广西南部三月即苏醒活动。
生长繁殖
卵生,每次产卵1~9枚,孵化期约2个月。灰鼠蛇无毒,与金环蛇、眼镜蛇合称三蛇。三蛇是中国南方著名的食用蛇类。卵生。5-6月产卵,卵数9枚左右。5~6月间产卵,卵数10枚左右,卵径29~44 mm×12~20 mm,卵产于灌木丛中的落叶下,有护卵现象。35~47天孵化。
根据统计,灰鼠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2.7%,受精卵占产卵数的77.3%,孵化率占受精卵数的59.2%,自然成活率可达30%。
种群分布
云南、贵州南部、四川、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国外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
云南的河口、个旧、墨江、永德、腾冲、盈江、陇川等县分布数量较多。20世纪50年代数量达230万条,进入21世纪后下降到30万条。颊鳞2-3枚,前半段体色灰棕,后半段体鳞鳞缘棕黑,略显网状纹。体长多超过1米,最大可达2米。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医学用途
与金环蛇、眼镜蛇合称三条蛇。三条蛇是中国南方著名的食用蛇类,为“三蛇酒”、“三蛇胆酒”和“三蛇胆”的原料。可入药治风湿症。
灰鼠蛇肉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麻痹、瘫痪等症。其去内脏后,为三蛇酒和五蛇酒的原料之一。其胆制成蛇胆酒、蛇胆陈皮、蛇胆川贝等中成药,具有消痰止咳作用。灰鼠蛇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蛇类之一。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灰鼠蛇】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