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钢琴曲)

时间:2024/9/19 21:22:12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G小调,OP.16,作于1913年,因当时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自杀,故此曲呈献给斯密特霍夫·因原谱丢失,普罗科菲耶夫1923年凭记忆再整理而成。新颖的和弦和配器、具有浓重普氏风格的乐思,是此曲的一大特征。此曲1913年8月23日由普罗科菲耶夫主奏而首演。首演时,因为一直是节奏的激烈敲击与不协和弦的连续,曾遭许多人退席谩骂。多数报道称:“这种未来的音乐,送给魔鬼去吧。
  • 中文名: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 类型: 钢琴曲
  • 片长: 30分钟
  • 作者: 普罗科菲耶夫
  • 创作时间: 1913年8月23日
№目 录
    详细介绍

    概述

    自我评价

    普罗科菲耶夫自己曾说,No.3是音乐的,华贵浪漫;而No.2是物理的,抽象而艰深。并且他也亲口承认在这首曲子里把音符写得太过于多,几乎不能演奏而且不适宜演奏。

    创作背景

    创作此曲是因为其挚友的英年早逝对他造成了极其深重的打击,普氏在一种神经质般的沮丧与压抑中完成了创作,写得难度如此恐怖是一种愤懑和抑郁的发泄。

    业界评价

    此曲发表并首演之后恶评如潮,更被古典乐界讥讽为“比一只发情的雄猫在键盘上乱蹦所发出的声音还要难听”,原稿同时也被普氏不慎遗失。

    改编历程

    十年之后普氏凭借记忆与录音复原了此曲的乐谱,并且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再一次的对此曲进行修订(在原著的基础上倾其所有尽其可能的加上了大量的音符和旋律,更疯狂地强化对于技术对的超高要求),使此曲在难度和技巧上变得几乎达到人类的极限,最夸张的时候甚至要求奏者在一秒之内弹奏十多个音且要求绝对的清晰度和独立性,普氏自己将其形象地形容为“颗粒性”。

    如果说最初的No.2是一部发泄愤懑与惊恐抑郁之作,那么最终的No.2则完完全全升格为一首登峰造极、辉煌而疯狂的炫技神曲。这是一位钢琴大师在他生命中低谷的时候所完成的最凝聚其智慧与技术的伟大杰作。

    作品正式发表之后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无人肯高攀。

    作品介绍

    此曲共4个乐章:

    第一乐章:

    小行板,G小调,奏鸣曲型的自由形式。呈示部以弦乐拨奏和单簧管2小节序奏作引导,钢琴左手弹分散和弦,右手出现充满忧愁的第一主题。主题在木管与钢琴间一来一往后,移至快速音群。第二主题为小快板,钢琴弹出第二主题后,不断展开华丽的音型。移至长笛与双簧管、长笛与单簧管后,稍慢一点,以乐队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钢琴在大提琴震音背景上展开第一主题华丽发展始,以快速达到高潮,平静之后再现部钢琴一出现第一主题立即结束。

    第二乐章:

    谐谑曲,活泼地,D小调,三段体,为快速进行的托卡它型乐章。第一段一开始就以强烈的钢琴主题为中心,弦乐拨奏,管乐作滑稽音型夹在中间。中段是伴奏的乐队不断奏跃动性乐念,钢琴不断继续托卡它音型。

    第三乐章:

    间奏曲,温和的快板,三段体。第一段以乐队沉重步伐似的序奏始,钢琴进入作华丽发展。中段小提琴拨奏出明确主题并加以发展,钢琴一再奏滑奏音型,乐队与之互为纠缠,构成优美的音色效果。第三段把第一段要素作各种不同变化。

    第四乐章:

    暴风雨般的快板,G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ABCBA结构。A以钢琴与长笛呈示自由奔放的旋律始,钢琴以敲击手法进入,与弦乐拨奏形成对比。B速度转慢,钢琴敲出一半和弦后,单簧管、低音管、大提琴奏出平易的俄罗斯风格的D小调旋律,钢琴继承后再交给低音管、双簧管,圆号又以逆行。C速度转快而进入快板,长笛与弦乐拨奏造成音型交叠,乐队咆哮和钢琴和弦构成高潮。平静后,在沉重的和弦后,钢琴独奏华彩,B段要素再现,到行板趋于平静,又变成快速音群,钢琴冥想性独奏。然后乐队形成尖锐的音响,回到热情奔放的快板A段曲趣,最后进入C段要素构成的短小终结部而结束。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钢琴曲)】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钢琴曲) 小编为您整理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钢琴曲)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