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丁衡高

时间:2024/11/21 19:33:2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丁衡高(1931.2.3-),江苏南京人,惯性技术和精密仪器专家。1952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1961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光学学院获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制导武器的陀螺仪、加速度计、惯性平台系统等的研制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衡高1994年6月8日晋升为上将军衔。曾担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兼任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南京大学校友总会第五届名誉会长。
  • 中文名: 丁衡高
  • 出生日期: 1931年2月3日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 出生地: 江苏省南京市
  • 星座: 水瓶座
  • 生肖:
  • 配偶: 聂力
  • 毕业院校: 南京大学
  • 职业职位: 科学家
  • 代表作品: 《惯性技术文集》
  • 主要成就: 中国战略导弹惯性技术奠基人之一
№目 录
    详细介绍

    个人信息

    丁衡高,江苏南京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赴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及光学仪器学院学习。长期从事导弹自动控制系统及惯性器件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的技术领导工作。是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战略导弹惯性技术奠基人之一。1983年被评为研究员。参加了战略导弹的研究、设计、试验和卫星发射的组织领导工作。1987年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组织起草制订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多年来组织领导中国的战略导弹试验、核试验和卫星发射试验及重大国防科研试验项目。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第十四届中央委员。现任南京大学校友总会第五届名誉会长。

    主要成就

    著有《精密机械传动精度与刻划技术》,译有《光学仪器手册》。曾主持并参与突破惯性平台系统、仪表及器件的多项关键技术,制定我国惯性技术发展纲要,并被采纳、实施,成为我国惯性技术有关学科领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为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长。目前研究的方向之一是精密仪器的控制"九五"计划期间的重要课题有国防科工委重点预研项目"微型惯性测量组合(MIMU)"技术研究。

    1965年至1977年,他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空气轴承、三自由度气浮陀螺及陀螺加速度计,该成果曾应用于我国中远程运载器制导系统,及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器。后又主持并参与"高精度液浮惯性平台"的研制,并取得成功。

    获得奖项

    1985年,某型号任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为各硬件系统第一获奖人。

    1979年,"静压气浮技术及其在惯性仪表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重大成果一等奖。

    1978年,"静压空气轴承"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1979年,"气浮陀螺加速度计"、"三自由度气浮陀螺"均获国防科技重大成果二等奖。

    出版著作

    论文著作

    《精密机械传动精度与刻划精度研究》,《惯性平台伺服系统设计》,《仿真技术与导弹飞行试验》以及其它数十篇文章和技术报告。

    科学专著

    《惯性技术文集》,《工艺与新技术革命》,《现代质量观与可靠性研究》等多本。

    近几年来发表有关微米/纳米技术的专著有:《面向21世纪的军民两用技术-微米/纳米技术》(1994年),《微型惯性测量组合》(1995年),《微型机电系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1996年)。

    平常生活

    丁衡高院士喜欢足球,侃起世界杯。谈及决赛的结果,丁院士有些激动:“巴西队太不应该。0比3的结果,叫人很难接受。”

    “失利的原因,我认为技术是一方面,其它原因也有。首先是巴西队劳师袭远,法国队则以逸待劳,自然法国已占了先手。再加上几万法国球迷势如狂飙的呐喊,给保冠心切的巴西球员极大的心理压力,以致于他们发挥有些失常。另外,法兰西民族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很有创造力,他们往往会无拘无束地给世人一些惊喜。佐证很多。巴黎是艺术之都,法国人在各种文艺潮流中往往得风气之先。就连喷气式飞机的后引擎,也是法国人的发明。”

    说到这里,丁院士笑了:“其实我对足球没有什么研究,一家之言,你别当真。”他一本正经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言谈间似乎能感受到,丁院士对现代足球运动的前景并不十分看好。他同意荷兰球星克鲁伊夫的观点——

    —现代球坛已很难再有新的足球皇帝产生了。“现在的球星钱多,活得太舒服,缺乏进取心。而过去从贝利到

    马拉多纳,哪个成功者不是从困难中走出来的!”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苦难往往是成功的助推器。对此,丁院士深有感触。他的人生之舟也曾历尽风雨,这却令他奋进—而不是消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被贬在小山沟里的一个军工研究所;一呆就是8年。生活艰苦异常,他的科研成绩却日见精进。至今仍在那里工作的人们还念念不忘,是丁所长的工作为他们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停顿了一下,丁院士深情地说:“我怀念那段生活,我与那里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那8年的磨砺使我从此不再畏惧困难。”这是一个走过人生风雨的老科技工作者对生命的体悟,听来意味深长。

    “从一线退下来,我工作基本上没太大的压力了,做事的效率较以前也就差了不少。我真怕自己会懈怠下来。所以我还在继续做一些事,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年轻人。”丁老从行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仍在不断努力。他在清华大学带着博士生,又忙着撰写科普著作,目的是弘扬科学精神,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

    “科技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是各国的共识。我国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的重大决策,令人振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要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我们仍然任重道远。”言及此,丁院士忧患之情溢于言表。

    “历史容不得我们再落后。而真正要前进最终还得靠教育。从目前看尤其要下大力气普及电脑教育。否则我们的孩子将很难与人家‘网上的一代’相竞争。”接着,丁院士不无遗憾地说:“电脑我也在边学边用,它更属于年轻一代。我只能在科普方面为教育事业尽一些力量吧!”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丁衡高】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丁衡高 小编为您整理丁衡高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