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王平

时间:2024/11/21 23:18:1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王平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与马谡一同守街亭,之后深受诸葛亮的器重,率领蜀汉的无当飞军,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拜前监军、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曹爽率领十万大军攻汉中时,被王平所击退,累封安汉侯。

  • 中文名: 王平
  • 别号名称: 王惟允,王明
  • 出生日期: 1907年10月12日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
  • 毕业院校: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 去世日期: 1998年02月08日
  • 职业职位: 军人
  • 代表作品: 《王平回忆录》
  • 主要成就: 参加攻打岳阳,长沙的作战和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参加长征、东征,指挥部队参加百团大战

一、王平

  • 王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 深受诸葛亮的器重,率领蜀汉的无当飞军,多次随诸葛亮北伐。
  • 街亭之战时,魏延追杀张郃,中了诱敌之计,被围困难以杀出,正惶恐无措间,王平杀入,魏延心中大喜道,“吾得生矣”!王平的军事能力不及魏延,但却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蜀汉名将。
详细介绍

人物生平

清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六(1907年10月12日),王平出生于湖北省1936年冬王平任红27军政委阳新县王英镇东源(原三溪口镇永福里横溪沅乡)大湖地村一个农民家庭。王平家境非常贫困,兄弟姐妹六人中排行最末。

民国十五年(1926年)十二月,参与组织农民协会,任乡农协委员和村农协负责人,大革命失败后仍坚持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活动。

民国十九年(1930年)五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3军团第8军一纵队战士,纵队宣传队副队长,机关枪连政治指导员,团党总支书记,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参加了攻打岳阳、长沙的作战和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任红3军团第3师第9团政治教导员,指挥该团参加第四次反“围剿”的南丰、黄陂、草台岗等战斗,在作战中舍生忘死,身先士卒,重创敌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任红4师第11团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参加了攻打福建沙县和回师江西保卫广昌的战斗。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参加长征,在突破国民党军队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和夺占娄山关、保卫遵义城等战役、战斗中,他率红11团英勇作战,多次担负军团前卫和后卫。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役。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二月,调任红1军团第4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长,参加了东征。同年六月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十二月任红27军政治委员。不久,又组织指挥清剿延南地区匪患。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平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科长,九月任中共晋察冀临时省委军事部部长,赴冀西山区阜平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以兼任阜平县中国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和县长名义开展工作,向曲阳、望都、唐县等县派遣干部,建立革命政权,组织了数千人的抗日义勇军,创建了以阜平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十一月晋察冀军区成立后,主持筹建了第3军分区并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其间着力团结、争取、收编、改造民间抗日武装,扩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并多次组织政治整军,提高所属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率部参加抗击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八路围攻和军区部队三次主动出击的战斗。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三月,任冀中军区政治委员,全力整编整训所属收编的地方武装,为第120师输送多支主力部队,并率部参加粉碎日军对冀中的战役围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九月,任第3军分区政治委员。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九月,兼第3分区地委书记,指挥部队参加“百团大战”,粉碎了敌人对北岳中心区的多次残酷的大“扫荡”,并向敌后之敌后进军,瓦解伪政权,逼退敌据点,粉碎敌人的“蚕食”、“封锁”,巩固了北岳抗日根据地。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十月,任冀晋军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和冀晋区党委书记,年底率部进军雁北、挺进绥东,积极对敌开展攻势作战,在平绥路以北开辟了新的根据地,从而打开了延安到东北的通道。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率部参加绥远、晋北、大同等战役。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三月,冀晋军区的4个主力旅升编为晋察冀军区野战纵队后,王平迅速重新组编了两个独立旅,扩编各军分区部队。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四月,晋察冀野战军主力连续发起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大清河北战役,王平指挥冀晋区部队、民兵积极参战,牵制敌人和组织战场勤务,保障主力部队长驱数百里。十月,指挥冀晋、冀中部队和民兵参加清风店战役,配合野战军主力全歼国民党军主力第3军,活捉军长罗历戎,取得晋察冀部队转入战略进攻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十一月,指挥冀晋部队参加了解放石家庄的战役,同时组织冀晋区民众有力地支援前线。十一月中旬,任北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兼一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发起了平绥路破击战,组成左翼兵团参加了察南绥东战役。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八月,改任北岳军区司令员,率北岳兵团掩护华北部队主力进军归绥,进到绥东兼任绥东工作委员会书记,开展地方工作。随后率部参加平津战役,解放了张北、张家口。

1949年1月,任察哈尔军区司令员,指挥北岳兵团等部围攻大同,以政治攻势为主,迫使国民党守军投降。大同和平解放后,组织指挥了察北、察南的剿匪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平兼任察哈尔省第一副主席和公安厅厅长,领导开展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斗争。

1951年5月,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兼干部部部长。

1953年5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率部参加了夏季反击战役。7月,与司令员杨勇共同组织指挥了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次战役—金城反击战,给敌军以致命打击。

1955年3月,任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然后奉命回国,组建动员部。参与主持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兵役委员会的组织和任务的规定》,主持拟制了《兵役工作条例》《动员工作条例》等几个动员法规性文件草案。

1957年2月,第二次入朝,王平任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0月任政治委员。组织部队加强战备,参加朝鲜的和平建设。

1958年10月,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组织志愿军部队撤离朝鲜回国。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58年11月,王平任军事学院政治委员。

1969年1月,任该院党委第一书记。他继承解放军办校的优良传统,坚持刘伯承元帅确定的办校方针,加强学院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主张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改革带动各方面建设,着力培养适应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指挥人才,学院工作多次受到军委领导和总部机关的肯定。“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诬陷迫害达8年之久,被关押5年。

1975年4月,恢复工作,先后担任军委炮兵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在这两个单位工作期间,坚决贯彻叶剑英、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排除干扰,冒着再次被打倒的风险,对所属机关、部队进行整顿,落实干部政策,调整组织,加强了党的领导和部队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1977年12月,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到任不久,正值全党开展“真理标准”讨论,他同张震在军内率先表态支持,并在总后各级干部中组织了这场大讨论,认清“两个凡是”的错误,端正思想路线。

1979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1980年1月,任中央军委常委,仍兼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并分管军委办公厅工作。他在总后和军委工作期间,认真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参与军队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方针政策的制定。

1985年,退居二线后,参加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继续完成中央和军委交办的一些重要工作。在担任《红一方面军战史》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红三军团战史》编审委员会主任和《八路军》编审委员会副主任期间,精心组织,亲自审查把关,为这几部战史的编纂付出了大量心血。他还撰写出版了《王平回忆录》。

1998年2月8日16时42分,王平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

主要成就

战斗作风 英勇顽强

红军时期,王平较长一段时间担任红十一团政治委员,他重视用革命思想教育官兵,激发官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他领导下,红十一团敢打恶仗、险仗、硬仗,善于长途奔袭和连续作战,在反“围剿”作战中屡屡重创敌军。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广昌保卫战,敌人凭借优势兵力将红军压缩至广昌城内,并突破红军防御阵地,冲到红军指挥部前面。在此危急时刻,红十一团作为红三军团预备队,奉命对敌反击。王平带领部队冒着敌机轮番轰炸扫射,前仆后继,勇猛拼杀。在部队两个营大多数同志牺牲、连队平均只剩二三十人的情况下,他身先士卒,指挥部队顽强战斗,终于击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保卫了红军指挥部的安全。战后,军团长彭德怀称赞说:“这是红军政治思想觉悟的最高体现,是政治工作高度发挥作用的结果。”长征途中,红十一团一直担任红三军团的前卫或后卫,参加了夺取娄山关、四渡赤水等著名战役战斗。在保卫党中央的遵义战斗中,敌人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对红军主力形成三面围攻态势。当时,情况非常危急,朱德总司令下达作战任务时讲,“中央机关在城里,背后是乌江,这是背水一战,一定要打好,如果敌人进了城,红军都得到乌江喝水”。为了保卫党中央的安全,王平同其他团领导一起率领部队,激战数日,在友邻部队的配合支援下,打垮了敌人一个旅,为取得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仗作出了贡献。

善于指挥 功勋卓著

抗日战争时期,王平参与开辟、建立、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工作,多次受到聂荣臻的表扬。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他到阜平仅两个月,就组织了数千人的抗日义勇军。在担任晋冀察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和冀中军区政委期间,通过团结、争取、收编和改造民间抗日武装,为八路军主力部队输送了十几个团的兵力。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他率部进军雁北、挺进绥东,在平绥路以北开辟新的根据地,打开了延安到东北的通道,为建立东北战略基地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了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和平津战役中重要作战的指挥,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清风店战役中,王平指挥部队浴血激战两昼夜,阻滞和拖住了敌人,为合围并全歼国民党主力第三军创造了战机。这是晋察冀部队转入战略进攻后的第一个大胜仗。

王平善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军事、政治手段打击敌人。在解放大同的战斗中,针对守敌兵力、装备处于优势的情况,在指挥部队坚决打击企图突围之敌的同时,巧妙分化敌上层关系,发起强大的政治攻势,动摇其军心,瓦解其士气,迫使守敌1.7万多人缴械投降。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打击敌军的嚣张气焰,促使和平早日实现,他与杨勇司令员抓住战机,发起了志愿军赴朝后的最后一个战役———金城战役(金城反击战),激战14昼夜,收复160平方公里土地,把战线向南推进了3至6公里,迫使敌人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这次战役,成为解放军历史上大规模阵地进攻战的典型战例。

尊重客观实际 注意调查研究

1937年8月,王平任冀中军区政治委员,上任第一天,军区政治部报来第二天准备枪决的28个所谓“托派”、“汉奸”的名单。涉及这么多人,王平没有贸然批准,而是连夜逐一复审,结果发现所定的“罪名”均不属实,于是果断命令全部免除死刑,并实事求是地分别作了处理。在军事学院工作期间,为进一步适应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需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认真听取教员、学员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比如,他强调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既反对教条主义又反对经验主义;既吸收外军先进经验、研究对手的作战理论,又用发展的观点研究和总结我军的作战经验,探索现代条件下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规律,以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军事理论素养和组织指挥能力。这对于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提高教学质量,为军队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中高级治军人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坚持真理 拨乱反正

1975年,王平重新出来工作后,先后到军委炮兵、武汉军区和总后勤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他根据叶剑英、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排除林彪、“四人帮”的严重干扰和破坏,冒着再次被打倒的风险,整顿部队的作风纪律,落实干部政策。在炮兵工作时,他大刀阔斧地平反冤假错案,仅5个月就为287名同志恢复了名誉,安排了工作。在武汉军区工作时,正值“四人帮”插手军队,他与杨得志一道,坚决贯彻军委扩大会议精神,狠抓部队全面整顿,改组“软、懒、散”班子,调整“骄、奢、惰”的干部,认真解决部队作风纪律问题,采取积极措施保持了部队稳定。1977年12月,王平同志调到总后勤部任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那时总后勤部是被林彪、“四人帮”破坏的“重灾区”,他认真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解决总后问题的指示精神,排除一切阻力,对林彪、“四人帮”的罪行进行“揭批查”。他同当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的张震一起,以很大精力抓党的干部政策的落实,推翻了113个假集团案,并在首都体育馆召开万人大会,为2700名干部和群众平反昭雪。

总结经验,参与国防和军队建设

1955年,他任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时,积极开展国防动员规律及法制化的研究论证,从中国国情出发,在继承人民战争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别国特别是原苏联的经验,组织制定了一整套动员工作和法规,为中国国防动员的规范化、法制化作出了贡献。他在总后工作期间,根据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军队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同张震同志一道,制定了后勤工作要坚持面向部队、面向基层,为部队服务、为战备服务的“两个面向”、“两个服务”的指导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全军后勤建设。他针对总后系统院校、医院、科研单位多的特点,强调政治工作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保障和服务作用。他积极建议并参与组织了全军后勤边防海岛和仓库等大检查,解决部队积存多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部队建设。1979年11月,王平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更直接地参与军队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方针政策的制定。为使军队后勤建设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他与洪学智积极建议军委解决各级后勤主要领导参加同级党委常委的问题,得到了军委主席邓小平的肯定。

人物轶事

三次改名

第一次王平参加革命初期叫王惟允。当时的连长余均是广东人,每次连队点名他都将王惟允喊成“王翁翁”。

第二次余连长和王平商量要改个好听的名字。王平心想自己识字不多,名字不能太复杂,要简单好记,于是就改名叫王明。

第三次1936年12月下旬,王平从红军大学毕业,准备到新的岗位上任,这时毛泽东找他与贺晋年谈话。交代完任务后,毛泽东见王平欲言又止,就问他:“有什么困难吗?”王平站起来说:“我想改名字。”毛泽东听后风趣地说:“叫王明,这个名字很好嘛,国际代表啊!”

意味深长的人生细节

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期间,以及晋察冀时期,王平工作一直特别忙,每次重要战役他都要带领部队战斗在最艰苦的战场。然而,战事再紧,教育子女他却毫不含糊,这期间有一件最令人敬仰、感动的事情。那时王平的三个孩子还都没长大成人,大女儿克丽、二女儿克忠、三儿子克光都是少年儿童。每当王平出征上战场的时候,三个孩子都要站在家门口依次一字排开,同父亲一一握手送别;每当王平胜利归来的时候,三个孩子又都依次排在家门口等待爸爸归来,再一一握手欢迎。这别开生面的举动看起来有些异乎寻常,颇有“将士远征,亲人壮行”与“英雄凯旋,举乡同庆”的传统意蕴,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智斗江青

文革中,江青一封亲笔信送防化连,官兵敲锣打鼓,学习讨论,并将信连夜送武汉军区。王平接信后,沉默无语,搁置数日。有常委建议:“政委,我们是否给江青同志回个信?”将军问:“回信说什么?”答:“以军区党委名义,感谢江青同志对部队的亲切关怀。”将军不悦,曰:“江青并未在军队担任职务,她给一个连队写信,也值得军区党委兴师动众;”该常委无言以对。

主要作品

1985年,撰写《王平回忆录》,1992年12月出版发行。

人物评价

《人民日报》:王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就是在病重住院期间,他也没有忘记关心部队建设,关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对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感到由衷的欣慰,对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前景充满信心,表现出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张万年、迟浩田(《功勋卓著名将风范——深切悼念王平同志》):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经受了长期革命战争与和平建设时期各种政治风浪的考验,曾经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教诲和器重。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南征北战、纵横驰骋、艰苦奋斗、忘我工作,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和我军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不愧为我们党和军队一位勋劳卓著、文武双全、军政兼优的老将军和党性坚强、品德高尚的老战士。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江泽民(2007年在纪念王平将诞辰100周年):功勋卓著,名将风范。

贺晋年:王平同志早年参加革命,在党、政、军内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是我党我军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目击人。他的一生中阅历丰富,从事过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调换过许多单位,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都有卓越建树。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王平】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王平 小编为您整理王平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