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历
1945年11月6日,李家明出生于云南昆明,原籍江西临川。
1968年,从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获得工程学士学位。
1974年,从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
1975年—1976年,担任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天文系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
1977年—1978年,担任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激光能量研究所高级研究助理(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
1979年—198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7年,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03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
2017年1月,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
主要作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家明研究发展了多通道量子数亏损理论应用量子电动力学于高能原子过程,阐明了电子轫致辐射过程和辐射复合过程的内在关系建立相对论性多通道量子数亏损理论,为分析高离化度、高Z原子的激发态能级结构建立了理论基础建立了非相对论性多重散射的分子自洽场理论计算方法,并阐明分子里德伯态电子结构同时建立了原子超越自洽场的多通道理论计算方法,以阐明电子关联效应。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奖励名称
1990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2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8年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预研基金二等奖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李家明认为:要保持对自然界的兴趣,这对科学工作者是最重要的。科学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要有毅力去弄清楚,弄明白,而且是全面的。不能只是局部的、或者像鸵鸟一样的。不论什么行当,只要本着它自身的道德伦理去做,就不会出现学术道德问题。没有搞清楚就是没有搞清楚。现在这个社会环境,由于种种问题和诱惑,使一些人无法坚持这个简单的常识。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各行各业的出路也很多,如果自己不适合从事对自然的探索工作,不能天天想着去弄清楚未知的自然奥秘,还有很多出路,为什么一定要从事这个行当呢?先要养成习惯,要自己做好准备,也喜欢从事科学研究,那将来就可以干这个行当。年轻人要明白这个道理,有兴趣,就有乐趣。每个行当都有每个行当的基本要求,有的行当如果从赚钱的角度讲,比教授赚得还多。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6年
卡斯特勒奖(Kastler奖)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
1990年
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中国科学院
199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1年
中国科学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务先进工作者
中国科学院
1992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
1994年
在863计划科研工作中的先进个人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2001年
863计划十五周年先进个人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家科技部
200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
人物评价
李家明为中国惯性约束聚变研究计划的“精密物理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何梁何利基金评)
李家明在原子分子理论方面作出了贡献。(北京大学电子学系评)
李家明在发展多通道量子数亏损理论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抚州市政协评)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李家明】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