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孔子的智慧(文集)

时间:2024/9/20 4:52:3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孔子的智慧》为林语堂文集之一,本书完整地表达了林语堂的孔子观,也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了儒家学说。不仅从《论语》,更从《礼记》《孟子》《中庸》和《大学》等古籍中精致而妥当地撷取儒学经典的智慧哲思,以诗意雅致的文字,于风趣睿智中,为我们解读经典,对孔子思想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论述。
  • 类型: 小说
  • 作者: 林语堂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孔子的智慧》为林语堂文集之一,共分11章,其中《孔子传》首次把孔子的传记译成英文,这是孔子最早的传记,也是孔子惟一的传记,依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孔子世家》英译;《中庸》给儒学系统一个完整适当的基础;《大学》虽然在伦理与政治之间,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国家世界之间的立论未必允当,文字则是前后一贯的论辩;经过重新排列重新选录的《论语》文本,大体而论,是《孔子的智慧》最为隽永有味的一章。

内容梗概

孔子以七十三年的人生,穿透了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用一生坎坷的命运,创造出古今中外最温柔、最诗意、最无可替代的哲学。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以诗意雅致的文字,于风趣睿智中,为我们解读儒家经典,对孔子思想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论述。在这繁盛、浮躁、充满变数的时代,读这本书使人有一种朴素的幸福感。

作品目录

译者序

第一章 导言

孔子思想的特性

孔子的品格述略

本书的取材及计划

第二章 孔子传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世系,童年,青年

三十岁至五十岁

掌大权时期

五年漂泊

厄于陈蔡

再度漂泊

孔子之治学与生活习惯

孔子逝世

附:《孔子世家》白话翻译

第三章 《中庸》

孔子逝世

附:《孔子世家》白话翻译

第三章 《中庸》

(原为《礼记》第三十一章)

第四章 《大学》

第五章 《论语》

第六章 论以六艺施教

(《礼记》——《经解》第二十六)

第七章 《哀公问》

第八章 理想社会

(《礼记》第九——《礼运》)

第九章 论教育

(《礼记·学记》)

第十章 论音乐

(《礼记·乐记》)

第十一章 《孟子》

(《告子》篇)(原为《礼记》第三十一章)

第四章 《大学》

第五章 《论语》

第六章 论以六艺施教

(《礼记》——《经解》第二十六)

第七章 《哀公问》

第八章 理想社会

(《礼记》第九——《礼运》)

第九章 论教育

(《礼记·学记》)

第十章 论音乐

(《礼记·乐记》)

第十一章 《孟子》

(《告子》篇)

点评鉴赏

林语堂用美妙的英文向世界介绍中国人和中国历史文化,但是,囿于所处时代、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他的思想认识不免带有历史的局限。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正是中国国内动荡变迁、破旧立新的时期,特定的创作背景无疑也给他的作品留下印痕。显而易见地,比如当时对朝代称谓与历史纪元的划定不统一(如称清朝为ManchuDynasty);且时无汉语拼音方案,专有名词均使用威妥玛拼音音译等。此外,也能发现作者在解读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现象时的不足,如反映在民族关系的表述上,称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为foreign blood、foreign race,乃至以Chinese特指Han Chinese等。诸如此类,为不妨碍我们对文学和语言的鉴赏,在我们最大程度地保留作品原貌的同时,敬期读者明辨。

西方的读者,一般以为孔子是满口格言的智者,这当然不足以解释儒家学说的深远影响。如果不是基于深奥的思想系统,一套格言绝对不能像儒家在中国这样主导一个国家的历史,西方读者的印象可能主要是由于阅读《论语》一书得来的。其实,《论语》固然记载了许多孔子的卓越的意见,可是时常没有同时登陆上文下理,读者必须在《孟子》、《礼记》等著述去寻觅,才能充分明了孔子的影响与声望,必须认识孔子的各项观念是一套完备的思想系统。

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孔子的思想不只是“处世格言”“道德修养”,更是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执著追求,充满了诗意的情感内容,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孔子的思想代代相传,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心魂”。

名人评价

虽然他讲的是数十年前中国的精彩,但他的话,即使在今天,对我们每一个美国人都很受用。

——美国总统布什

读林先生的书使人得到很大启发。我非常感激他,因为他的书使我大开眼界。只有一位优秀的中国人才能这样坦诚、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

——《纽约时报》星期日书评

孔子走出他在历史上的时空框架,与我们现代人以白话文直接对话,亲切可喜不在话下。孔子的思想又以英文这种国际语言展示在我们眼前,好像由此彰显了普世化的绚丽色彩,使人在惊艳之余又多了几分自豪之感。林语堂先生在评价中西文化时站在一个较为平衡的位置上。他在《孔子的智慧》短短二十多页的导言中,就多次以摩西及耶稣来与孔子作为对照比较,藉此凸显东西方的圣人“心同理同”的深刻涵义。这对西方世界的读者来说,自然深具启发性;对我们中文读者而言,也不难由此体会人类所共有的心灵胜境。我推荐这本书,因为它选材精致而妥当,使人读来有一种幸福之感。

——傅佩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我所知道的林语堂先生,其实就是,很难得的兼具有“君子”和“文艺复兴人物”之长的人。前者比后者多一份优游园林的隐逸雅致,后者比前者多几分新时代男儿的慧黠矫健。……林语堂先生的著作又一多又好又极富使命感,百年之内恐怕很少有人能接近他所缔造的光荣纪录。

——张晓风(台湾著名散文作家)

成就影响

《孔子的智慧》是林语堂应蓝登书屋约请而写的。本书完整地表达了林语堂的孔子观,也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了儒家学说。1938年出版后,受到了美国广大读者的欢迎,而且在长时期内,一直是西方读者了解孔子及其学说的入门之作,为促进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珍惜时光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孔子的智慧(文集)】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孔子的智慧(文集) 小编为您整理孔子的智慧(文集)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