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时间:2024/11/22 10:48:0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

    详细介绍

    简介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地理

    地势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地形

    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脉

    中国有三大平原,它们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由于位置、成因、气候条件等各不相同,在地形上也各具特色。以上三大平原南北相连,土壤肥沃,是中国最重要的农耕区。除此以外,中国还有成都平原、汾渭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等,它们也都是重要的农耕区。

    中国有四大盆地,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由于所在位置不同,其特点也不相同。此外,著名的吐鲁番盆地也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它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155米)。

    中国有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由于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蚀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征各异。

    中国丘陵众多,分布广泛。在东部地区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有些丘陵地区林木茂密,矿产丰富;有些丘陵被辟为梯田,或蕴藏水能,还有的丘陵峰峦竞秀,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山地延伸

    成脉状即为山脉。山脉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条山脉):北列为天山一阴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南列为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著名山脉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两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成,由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界上,绵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水系

    河流

    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

    河流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中国的河流,按照河流径流的循环形式,有注入海洋的外流河,也有与海洋不相沟通的内流河。

    湖泊

    中国湖泊众多,共有湖泊24800多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个。湖泊数量虽然很多,但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总的来说,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较为集中,多为内陆咸水湖。外流区域的湖泊都与外流河相通,湖水能流进也能排出,含盐分少,称为淡水湖,也称排水湖。

    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内流区域的湖泊大多为内流河的归宿,湖水只能流进,不能流出,又因蒸发旺盛,盐分较多形成咸水湖,也称非排水湖,如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海拔较高的纳木错湖等。中国的湖泊按成因有河迹湖(如湖北境内长江沿岸的湖泊)、海迹湖(即睸湖,如西湖)、溶蚀湖(如云贵高原区石灰岩溶蚀所形成的湖泊)、冰蚀湖(如青藏高原区的一些湖泊)、构造湖(如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火口湖(如长白山天池)、堰塞湖(如镜泊湖)等。

    气候

    冬季气温的分布

    从1月等温线图可看出:0℃等温线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夏季气温的分布

    从中国夏季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区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高达32℃,是中国夏季的炎热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

    中国的温度带

    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政治

    禅让和世袭

    原始社会以氏族部落构成。后来逐渐出现中央政权。尧、舜、禹时代采用禅让制继承统治权。史学家认为禹的儿子启建立夏王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商周都采用分封制,诸侯贵族的权力很大。秦朝将行之已久的郡县制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域的主体架构,皇帝取代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自秦以后,中国主要采用 宗法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各个朝代又有较多差别,如西汉的中央集权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主流)。通常的情况是一个王朝在建立的初期可以励精图治,国家处于上升阶段。之后开始守成,社会矛盾逐渐积累。在王朝的末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最终通过大规模的战争结束旧王朝,建立异姓的新王朝。或者是大规模的外族入侵,导致旧王朝的覆灭。

    古代中国的政治是人治与法治并行。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在概念上有所区别,古时法治是公民必须守法,现代法治是政府必须首先守法。

    宗法制和政府中央集权强化了统一的国家观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描述了国家在统一和分裂的状态间不断循环的历史。

    三公九卿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晏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栩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继汉代察举制和征辟制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大体上应该是在东汉末年曹操家族掌政的时候萌芽的。曹操在汉末群雄割据,不拘一格起用人才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同时,曹操也从汉代的选人制度中发现了察举不实和过分注重品德的弊病,因此提出“唯才是举”的主张。曹操曾数次发布求贤令,他明确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是“高才异质”,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可以起用他们来治国安邦。这无疑是对当时用人标准的一次有力纠正。这一指导思想的改变,带来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从而为建立新的选人制度创造了条件。

    九品中正制的初期,确实包含了“唯才是举”的精神,但由于中正官大多由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人士担任,于是品评的标准逐步转向由家世(门第高下)来决定,豪门大族把持了人才选拔的大权,渐渐形成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腐败现象。

    三省六部

    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炀帝曾封杨素为尚书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亦职为宰相。

    从隋唐开始,对中央行政机构中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总称。又称“六曹”。发端于秦少府尚书,经后汉尚书台诸曹演化而成。

    六部的职务在秦汉时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由曹渐变为部,至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中的六官,秦汉九卿的职务大部并入。元代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太祖废宰相不置,以尚书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更加提高。清末,新设外务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废。

    军机处

    军机处作为清代最重要、存在时间最长的中央最高辅弼机构,在成立时间上,学术界尚有分歧,有雍正四年、七年、八年、十年说。大部分学者认为,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对西北准噶尔用兵,为方便皇帝随时召见大臣研究军政大事并能保守军事机密,在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作为临时军事指挥机构。雍正十年(1732年)军机房正式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民主共和

    清朝末期,清朝统治者受到内外压力,中国出现了立宪与保皇之争。清朝统治的结束后,中国告别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开启了共和的大门。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北伐结束后,时任东北领导者的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实际控制了一些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国共内战后,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大陆地区的控制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军事

    中国有悠久的军事史。中国历史上历次王朝更替大都是以大规模战争导致的。在清朝以前,中华帝国连续三千年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商王朝即使在灭亡时还拥有三十万正规军(当时在南方执行作战任务),历史上不断有民变和起义。

    中国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有不断的冲突。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落后的军事力量无力抗击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清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和西方列强的战争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一次例外,即中法战争,还迫使法国内阁倒台,但是最终法国“不胜而胜”,取得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还让中国开放了西南口岸,允许法国在西南地区筑路。

    自清朝后期,中国的军事开始效仿西方。十九世纪末期以来,日本作为新兴的工业国家,大规模侵略中国。中国在美国等盟国帮助下,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亚战场,即中日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之后是历时四年的国共内战,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对大部分中国的领导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民党退守台湾。

    经济

    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经济,其经济规模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领先于世界。在历史上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战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具有相同的周期。

    明(明朝前期实施海禁,后来隆庆开关,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清以来,中国固守农业经济,而西方世界在同一时期率先实现了工业革命,中国经济遂落后于西方。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原来保守的农业经济体系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极大挑战。

    中国效仿西方发展工业的过程,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后至中日战争开战前夕已顺畅发展,尽管其间受到内外因素的多重干扰。尔后直至中日战争和国共战争的结束,中国始有较为长期的和平发展时期。

    1980年代以来,邓小平政府宣布改革开放,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大陆近年至2010年,GDP超过72000亿美元,已经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普遍认为中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位于世界中等水平(第89位),并逐渐受到资源限制和贫富差距加大的制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份中,广东为GDP最高的第一强省,浙江为人均收入最高的第一富省。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之间的经济联系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日益紧密。

    文化

    语言文字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汉字是中国人感受最亲切的文字,是中国的国粹。

    现代汉语有标准语(普通话或国语)和方言之分。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

    汉语方言通常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北方方言分为北方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四个次方言。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现使用的汉字是从古文字逐渐演变而来。汉字是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一些民族也已经完全使用汉字,同时汉字也是全国各少数民族通用的文字。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对现行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制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标准。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规范汉字为国家通用文字。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21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先后为壮、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纳西、侗、佤、黎等民族制订了文字方案。

    从文字的体系和字母的形式来看,中国的文字有意音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体系和古印度字母、回鹘文字母、阿拉伯字母、方块形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形式等。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汉语拼音方案》也是拼写中国地名、人名和中文文献等的国际标准。

    礼制

    儒教传统里,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取字,女子行笄礼,为成人之道。

    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日本近代以来称之为成人式。

    中国遵循婚礼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就是求婚,问名为请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纳吉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为交纳彩礼,请期为确定迎亲日期,亲迎为迎接新娘。

    中国遵循丧服、丧制的礼仪,主要表现为披麻戴孝、招魂等等礼节。办丧礼的时间越长,越能表现家人对死者的敬重和爱意。在古时代,在葬礼过后还需守一百天的哀悼期,并且在接下来的一到三年内,家中的人都不可嫁娶。

    根据儒教经典,汉人祭祖,祭祀日月、星辰、社稷、山川、大傩。

    文学

    从先秦始,诗经、楚辞、汉赋、晋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章回小说、民国杂文,描绘了中华古代文学史的灿烂。

    经史子集是传统中国的学问。东晋李充正式确定甲乙丙丁即经史子集次序,但尚未直接用经史子集之名。唐初编成《隋书·经籍志》,这是正式以经史子集为类名的四部分类法中现存的第—部目录。它分经史子集4部,下分40细类,经史子集各部书籍六万九千五百七十余卷,译本书千三百二十余册,释藏七千零&八卷,书画图象等约二百余种。其外又有艺术志、道书志、书志、画志、通为八目。

    音乐

    自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出现了骨笛,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管乐器。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包括了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中国传统音乐有鲜明的特色。常用的乐器有筝、琴、箫等,音律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

    中国传统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而且和武术、杂技、戏曲有着密切关系。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舞台艺术,综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方式,包括了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秦腔、评剧、粤剧、越剧、昆曲、黄梅戏、潮剧、晋剧、花鼓戏等多个剧种。

    绘画

    中国画在中国被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墨和国画颜色在帛或宣纸上作画。

    中国画按照内容可分为花鸟画、山水画及人物画;按照技巧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重彩画、水墨画、白描画、壁画、内画;按照艺术层次可分为具象国画和抽象国画等。

    中国画擅长写意,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运用散点透视法不用焦点透视法,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

    科技

    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有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科技传统。古代中国为世界贡献了诸多发明创造,而且在天文、数学、医药、机械、冶金、陶瓷、纺织、建筑等众多方面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先进成果。

    一些由中国先于其他国家发明的包括: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地震仪、算盘、伞(现今所用,能张开收回的伞)、牙刷、马镫、丝绸、舵、瓷器、石油井、纸币、火柴、漆器、风筝、热气球、钓竿、扇子、弩、船坞、投石机等等。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科学研究不断发展。2003年开始的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及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聚焦中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小编为您整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