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坦克

时间:2024/11/22 11:01:2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坦克是T-72主战坦克。T-72主战坦克(俄文:T-72 ОСНОВНОЙ БОЕВОЙ ТАНК ,英文:T-72 Main Battle Tank),是苏联设计生产的一款坦克。除了大量服役于苏联红军之外也外销和授权华沙条约盟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生产。T-72坦克在1977年11月苏联纪念十月革命60周年的红场阅兵式上首次亮相。作为第三代主战坦克,T-72坦克制造简单、可靠耐用,堪称苏联继T-34坦克后的又一名作,不但在苏联大量服役,还畅销到世界各地,几乎成了苏联坦克的新招牌。
    详细介绍

    发展沿革

    苏联在量产T-64之后,便着手研发另一种造价低廉且性能相近的坦克,以大量配发给红军坦克部队与外销给华约盟国,取代老旧、性能落伍的T-55与T-62。于是位在下塔吉尔(Nizhny Tagil,俄语:Нижний Тагил)的Uralvagonzavod(UVZ,俄语:Уралвагонзавод)自1967年开始研发原型车Object 172,它以T-64的设计为基础但炮塔改为采用铸造均质装甲,并且安装了一台700匹马力的V-45型柴油发动机,以取代原有不可靠的5TDF型发动机。

    原型车的重量较原本的T-64增加了5吨,这对悬挂系统造成额外的负荷。所以设计工程师以167项目(1961年开发的新式悬挂T-62原型车)的悬挂系统取代,同时换装一台780匹马力的V-46型柴油发动机,遂成为原型车172M项目。从1971至1973年期间在欧俄、中俄与西伯利亚等地区进行野外测试,于1973年开始拨发部队,正式命名为T-72“乌拉”(Ural)坦克。

    2006年4月,俄罗斯正式关闭了T-72主战坦克生产线,然面对于这款经典战车的争论可能仍会持续很久。

    技术特点

    总体布置

    T-72坦克的车体用钢板焊接制成,车内分为前前驾驶舱,中部战斗舱,后部动力舱3部分。驾驶椅在车体前部中央位置,驾驶员有1个位于车体顶装甲板上的舱口盖,可从车内开关舱盖。驾驶员开窗驾驶时,首先必须将火炮向一侧转动一定角度并加以固定,关窗驾驶时,昼间借助潜望镜、夜间借助红外或微光潜望镜观察。

    车体前上装甲板上有1个“V”型防浪板,并装有前灯,型号为ФГ-125。驾驶员两侧的车首空间存放可防弹的燃油箱。车体前下甲板上装有推土铲,平时有防护作用。车体两侧翼子板上有燃油箱和工具箱,车体后部还可以安装两个各200升柴油的附加油桶。

    炮塔系铸造结构,呈半球形,位于车体中部上方,炮塔内有车长和炮长2名乘员。车长在炮塔内右侧,炮长在左侧,他们各有1个炮塔舱口盖。车长指挥塔采取双层活动座圈结构,可相对炮塔作同步反向旋转。战斗舱中装有转盘式自动装弹机,取消了装填手,战斗舱的布置围绕自动装弹机安排。整个战斗部分连同车体顶甲板前倾1°30′,因此加大了火炮向前时的俯角,可达-6°,而且火炮转向后方时俯角自动抬高3°,避免与后部突起部相碰。

    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

    T-72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2A46式短后坐距离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身管长是口径的48倍,由身管、炮尾、摇架、驻退机、复进机、热护套和抽烟装置等部件组成。

    火炮相对于炮塔的俯仰角为-4.5°~+14.5°,由于炮塔座圈向前倾斜1.5°,所以,火炮向前时实际俯仰角为-6°~+13°,火炮向后时实际俯仰角为-3°~+16°。热护套用轻合金薄板制成,共4节,抽气装置在炮管中段偏向炮口位置。

    2.弹药

    T-72主要装备125毫米滑膛炮,主要型号为2A46系列,包括2A46M和2A46M1。

    БР11式或БМ12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穿甲弹最大有效射程为2120米,初速1800米/秒,两种穿甲弹的穿甲厚度分别为300毫米/1000米和400毫米/1000米。

    3БМ42型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有效射程2500米,2000米穿深420毫米,1500米穿深500毫米。

    3БМ32型贫铀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有效射程2500米,2000米穿深550毫米,1500米穿深610毫米。

    ЗБК14М式尾翼稳定破甲弹;破甲弹初速为900米/秒,最大直射距离为4000米,破甲厚度为475毫米/1000米;

    ОФ19式尾翼稳定榴弹初速为850米/秒,最大有效射程9400米。

    T-72坦克携有39发炮弹,其配比一般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12发、尾翼稳定榴弹21发和尾翼稳定破甲弹6发。自动装弹机的旋转输弹机中存放22发炮弹,上层为药筒,下层是弹丸;炮塔吊篮后的中组弹架存放9发炮弹;车体前部驾驶员右边的小室存放4发炮弹,旋转底板上立放3发、卧放1发炮弹。

    3.自动装弹机

    T-72坦克的装弹机由旋转式输弹机、链式提升机、链式推弹机、火炮闭锁器、自动抛壳机、控制盒和操纵台等部件组成。旋转式输弹机中的炮弹按弹丸和装药分别存放在输弹机的下层和上层,呈圆形辐射状盎,由驱动电机将所需弹种转至提升机提升位置,提升机提升弹匣内的弹丸和装药至火炮正后方位置,推弹机分别将弹丸和装药推入膛内,记忆盒记忆所储放弹种。

    在装填之前,火炮闭锁器将火炮固定在4°30′仰角位置上,以便进行准确装填。自动抛壳机可将非可燃的短柱形金属药筒底壳自动抛向炮塔外。该炮射速为8发/分钟。自动装弹机出现故障时,可采取半自动方式装填,其过程包括人工选弹、人工提升和人工推弹入膛。

    2006年装在T-90和其他新式T-72上的新式自动装弹机除了能够装载较长的炮弹,能够双向旋转,还具有连续装填模式:在主炮击发後自动装弹机会自行装填同一种炮弹。这些改进使得自动装弹机的装填程序更加缩短,在13秒内能连续射击3发炮弹,平均每发仅花费4.3秒。99式主战坦克上的自动装弹机即从此仿制得来。

    4.辅助武器

    T-72坦克炮的右侧,并列安装1挺7.62毫米ПКТ式机枪,配有250发待发射弹。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新设计的HCBT式12.7毫米机枪,它只能由车长将上身露出炮塔进行操作,对地面目标射击的最大瞄准距离为2000米,对空射击时的最大瞄准距离为1500米。

    火控系统

    T-72坦克车长指挥塔前面有1具TKH-3双目昼夜合一瞄准镜,它的红外探照灯装在指挥塔上。车长瞄准镜两旁各有1具潜望镜,指挥塔舱盖上有2个朝向左后和右后方向观察的观察镜。

    炮长舱盖上有1个潜渡时装潜渡筒的通气孔和2个观察潜望镜,舱盖左前位置有1具昼夜合一的周视瞄准镜,红外探照灯在瞄准镜左前方。炮长瞄准镜通过四连杆与火炮同步动作,型号为ТПН-2,左侧是夜间使用的ТПД1-49-23红外瞄准镜,其目镜高度与ТПД-2齐平。

    早期的T-72坦克装有合像式光学测距仪,基线长为1.5米,放大倍率为8×,测距范围为1000~4000米。ТПД-2瞄准镜右目镜系光学测距仪的目镜,测距时用炮长主瞄准镜粗瞄目标,使目标置于视场中心区,目标图像位于分像线上下,距离不符时目标垂直轮廓线在左右错位,转动操纵台使垂直线在分像线上对齐,此时距离指示线对着的数字即表示目标的实际距离。

    改进型T-72坦克在炮长舱盖前下方装有激光测距仪。125毫米火炮配有双向稳定器。

    动力系统

    1.发动机

    T-72坦克装有1台B-46型4冲程12V60°水冷多

    种燃料机械增压发动机,结构与B-54发动机基本相同,外形尺寸变化不大。由于该发动机采用机械增压,标定功率比B-54发动机提高50%,达到574千瓦(780马力)。为了安装增压器,取消了原发动机曲轴的第八主轴承,使发动机长度与B-54发动机基本相同。

    该发动机在车内横向布置,可以燃用柴油、煤油和辛烷值为68~78号的汽油以及上述燃油的混合物。燃油供给量因燃料品种不同有差异,通过转动转轮、调节供油杆进行控制。转轮上标有Д、К和Б3个字母,分别代表柴油、煤油和汽油供给位置,使用混合燃料时,需要将转轮转到燃用重油位置上。

    2.传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行星式机械传动装置,由传动箱、双侧变速箱和侧传动装置及手动液压操纵装置组成。

    传动箱连接发动机、变速箱以及风扇、起动电机和压气机等装置。

    在车体两侧各有1个结构相同、用手动液压操纵的3自由度行星式机械变速箱,它有4个行星排、6个操纵件、7个前进档、1个倒档,除变速作用外,还具有转向、制动和切断动力等功能。

    直线行驶时,两侧变速箱同时换入相同排档,通过刚性联动轴的左右两个操纵阀阀芯保证两侧变速箱同步操作。

    一档或倒档转向时,转向侧的变速箱制动,高速侧挂一或倒档;二至七档转向时,转向侧的变速箱档位比高速侧的变速箱低一档,外侧履带保持原速。

    传动装置中无主离合器,但具有主离合器功能,需要切断动力时,只要操纵油路使换档制动器和离合器油缸与回油道相连通即可。

    侧传动装置是单级同轴式行星减速器,太阳齿轮为输入件,齿圈固定、框架输出。

    3.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由离心式冷却风扇、油散热器和水散热器等部件组成,采用了高温冷却技术。为消除水蒸汽对散热效果的不良影响,系统中增加了1个膨胀水箱,收集气缸排和水散热器中的蒸汽,进行冷凝,返回水泵,部分水蒸汽经调压活门排出水箱。

    4.行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高强度扭杆悬挂装置,车体每侧有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3个托带轮、1个前置诱导轮、1个后置主动轮,在第一、二和六负重轮位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

    履带为单销式,销耳挂胶,宽580毫米,节距为137毫米。

    由于使用了难溶于水的ЯНЗ-2润滑脂,行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5.潜渡设备

    潜渡设备由进气管、密封盖、排气阀、导航仪、排水泵等件组成。

    进气管分3节,按直径大小依次套装在一起,平时装在炮塔后部或右后部位,使用时盖可防止水大量进入车内;排气阀可将发动机废气顺利排出车外;排水泵可排除进入车体内的积水;导航仪确保潜渡时不迷失航向。

    防护系统

    1.装甲护防

    T-72坦克车体除在非重点部位采用均质装甲外,在车体前上部分采用了复合装甲。

    前上装甲厚200毫米,由3层组成,外层和内层分别为80毫米和20毫米的均质钢板,中间层是100毫米厚的非金属材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2°。

    炮塔为铸钢件,各部位厚度不等,炮塔正面位置最厚。

    2.张开式屏蔽板

    早期T-72坦克车体前侧部翼子板外缘各装有4块张开式屏蔽板,第一块较小,其余3块稍大,由较厚的金属板和橡胶板组成,以铰链方式装在翼子板上。铰链上有弹簧,可将屏蔽板向外张开,与车体纵轴线成70~80°夹角。坦克通过时,车旁障碍可以将屏蔽板压至与车体平行,不影响坦克通过性;平时,屏蔽板用带钩的链条固定在与车体平行的状态。

    后期的T-72坦克装有整体式侧初板。张开式屏蔽板和整体式侧裙板都具有防破甲弹的屏蔽作用。

    3.防辐射衬层

    该坦克的驾驶舱和战斗舱四壁装有含铅有机材料制成的衬层,厚度为20~30毫米,具有防辐射和防快中子流的能力,同时还能减弱内层装甲破片飞溅造成的二次杀伤效应。

    4.三防装置

    三防装置为集体防护式,由探测装置、控制装置、增压风扇、滤毒罐、关闭机构等部年组成,可对进入车体的空气进行过滤,车上滤毒器可对车内的放射性法埃及化学毒剂进行消毒。

    5.其他措施

    车体前下甲板为均质装甲,与水平面夹角为30°,其上装有推土铲,驾驶员可以从车内操纵推土铲进行构筑工事作业。不使用时,将推土铲收起,置于前下甲板外侧,可增加前下甲板的防护力。

    在车体前下甲板上还备有安装千米T-4G型扫雷器用的螺栓孔,安装前需要收起推土铲。苏军为每个坦克连配备了3具千米T-4型扫雷器。

    6.附加装甲

    该坦克能安装类似于T-80和T-64坦克一样的反应式爆炸装甲。

    7.烟幕装置

    早期T-72坦克装有与T-62坦克相同的热烟幕施放装置。施放时,驾驶员打开仪表开关接通油路,柴油经喷油雾化器喷入发动机排气管的废气流中,柴油受热蒸妇生成的蒸汽与废气混合后排出车外,过饱和状态柴油蒸汽受冷迅速凝结形成微粒白色烟雾。

    后期生产的T-72坦克除装有热烟幕施放装置外,还装有烟幕弹发射器,发射器数量随车型不同而变化,例如T-72M1型制式坦克装有12具烟幕弹发射器,炮塔右边5具,左边7具;1986年型T-72M1坦克装有8具烟幕弹发射器。

    8.灭火装置

    该坦克上装有自动灭火装置,当探测器感受到存在火灾信号时该装置能自动控制灭火瓶喷出灭火剂进行灭火。

    T-72的主要防护是采用复合装甲,它在铸造钢铁或轧压钢板之间放入异质材料的夹层。最初的T-72仅有以均质铸造钢铁构成的炮塔,车身正面则是在均质轧压钢板中间夹入一层类似玻璃纤维的材料。T-72A的炮塔厚度稍微增加,其中放入一层石英颗粒;T-72B的炮塔厚度则大幅增加,在主炮两侧的空腔内放入由多层铝板与橡胶交叠而成的夹层,另外车身正面也额外增加硬度较高的钢板。但是储存炮弹的装弹机弹盘没有多少防护装甲,使得被敌军坦克击中后发生二次爆炸,炮塔被炸飞。因在1982年中东战争后苏联军方测试了叙利亚缴获的105毫米M111炮弹后发现车体能在1.5公里距离上被其穿透,于是给所有T-72 、T-80都加了一层20毫米的附加装甲。但波斯湾战争中苏联出口给伊拉克的未曾加强装甲的T-72M1(猴版)照常被M-60巴顿的改进的M833和M774翼稳脱壳穿甲弹贯穿车体,炮塔被炸飞。

    为了对付反装甲飞弹与火箭这类含有成型装药的武器,苏联根据叙利亚与以色列交战的经验,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爆炸反应装甲,装上大量反应装甲的模样成为苏联主战坦克的一大特色。初期的反应装甲如接触-1型(Kontakt-1)采用不对称的炸药层,能大幅提升对成型弹头武器的防护力。但是接触一型的外层容易被小口径武器贯穿引爆,而且每块反应装甲只能使用一次。1994年冬季第一次车臣战争中,部分俄军坦克在进攻首府格罗兹尼时被击毁,许多坦克因为反应装甲内没有炸药因而失去抵挡反坦克武器的作用。较新式的接触-5型(Kontakt-5)采用不同的设计,最外层钢板因为较厚重所以不会因为内层炸药引爆而被炸开,也不容易被小口径武器破坏。其内含有多层钢板与炸药,在被翼稳脱壳穿甲弹或破甲榴弹击中时,这些夹层会因底下炸药的爆炸鼓起,耗散穿甲弹或高速喷流部分能量。

    T-72除了复合装甲与反应装甲,还有包覆钢板的橡胶侧裙形成车身侧面对反装甲武器的保护。在T-72A之後的T-72也配备了902型“Tucha”烟雾弹发射器,可以发射烟雾弹形成遮障来掩护坦克转移阵地;新式烟雾弹能够阻绝红外线或是雷射,降低敌方以热成像仪观测或使用雷射导引飞弹攻击的能力。另外在2006年俄罗斯公开展示使用Nakidka伪装套件的T-72BM,它能降低战车散发的热讯号与雷达波反射,使战车在热成像仪或雷达中更不容易被探测到。事作业。不使用时,将推土铲收起,置于前下甲板外侧,可增加前下甲板的防护力。在车体前下甲板上还备有安装KMT-4G型扫雷器用的螺栓孔,安装前需要收起推土铲。苏军为每个坦克连配备了3具KMT-4型扫雷器。

    存在问题

    T-72最为人所知的缺陷是自动装弹机的炮弹存放在炮塔底下的圆形转盘中,当这里面的弹药被点燃引爆后往往造成炮塔被炸离车体。但是T-72的设计与T-64和T-80相比却是比较安全的,这是因为它的分离式炮弹采水平储放的方式置于转盘内,上面除了升降机位置以外都覆盖著一层装甲板,因此绝大多数炮弹并没有暴露在战斗室内。同时这些炮弹在车体内的位置接近路轮的高度,所以除了车体侧面装甲之外还额外多出负重轮的保护;尽管如此,T-72还有许多额外的炮弹储放在炮塔内壁的炮弹架、炮塔吊舱底板上以及战斗室与发动机之间的炮弹架内,这些缺乏额外保护的炮弹容易被贯穿后在炮塔内飞散的高温碎片或金属射流点燃,造成严重的爆炸与火灾。在波湾战争中大量T-72被击毁并引爆,尽管有人称伊拉克拥有的是相当早期的出口降级版"猴型"T-72M或T-72M1,但事实上当时俄军自用的T-72B也无法与美军抗衡,如正面对APFSDS的防护上,T-72M,T-72B和M1A1HA的数值为380毫米,530毫米和680毫米,各自使用APFSDS的穿透力上,3BM-15只有340毫米、俄军的主力3BM-32和3BM-42是500毫米、美军的M829A1有610到660毫米。再如第三代战车的重要标志热成像装置,美国始自1979年的M60A3,而俄国直到1993年才在T-80UK上首次使用了"龙舌兰",而且在向印度出口T-90时,此装置受到印方拒绝,换用的是法国的"凯瑟琳"。

    T-72坦克缺乏精密的射控系统,使得射击程序不但冗长、缺乏效率,而且命中率也比T-64和T-80要低。大部分T-72所配备的瞄准仪TPD-K1和它的改良型1A40虽然都内置有雷射测距仪,但是它们只能进行简单的弹道修正计算,而且只有1A40能对移动目标计算前置量。这些瞄准仪在测距时必须将雷射测距点置于目标上实施测距,而这个测距点的位置和瞄准刻划中心不同,然后在测距完毕后瞄准刻划会根据弹道修正量移动至新位置,接着射手必须将瞄准刻划中心置于目标上。另外T-72有个称为Delta-D的功能,它会根据测距后车身的移动量持续修正目标距离。这个功能并不可靠,尤其是在外销的T-72上常造成错误的修正,还有在特定的地形如湿滑的地面或丘陵地形上也会做出错误修正。

    除了上述问题,T-72还缺乏备用的光学瞄准镜,只能使用射手上方的1倍潜望镜充数。自动装弹机采用电力驱动,一但电力系统失效就只能以机械装置实施人工装填,每次装填得花上1分钟。T-72配备主动式红外线夜视瞄准仪,有效范围仅有800米,而且分辨率也不如热影像仪。自动装弹机无法在每次射击完毕后,自动地连续装填同一种炮弹,必须等到射手按下开关才能启动装填程序。T-72的缺陷在苏联解体后持续地被俄罗斯与其他使用国家改进中,包含引进新式火控系统与热影像仪,改良自动装弹机等,甚至大幅修改炮塔构型、装甲配置与自动装弹机的设计。

    总体评价

    T-72主战坦克,是一个具有相当威力且简单实用的武器平台。虽然如今T-72的性能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世界的其他第三代坦克,但只要对其进行合理改造、充分挖掘潜力,也能追上时代,继续跟其他三代坦克争斗下去。T-72主战坦克的火力和防护能力已经不足以应付新的威胁;机动性远远落后于时代,信息能力严重缺乏,与当今世界网络化、信息化的大趋势严重脱节;防火抑爆措施不足。这些问题都严重困扰着T-72和它的使用者。

    T-72主战坦克的设计是成功的。除了前苏联/俄罗斯自己装备外,还大量出口到国外,并且允许外国依据许可证生产。继T-54/55主战坦克之后,又一种T族坦克在世界范围内泛滥。当T-64主战坦克已经停产多年,连T-80主战坦克也面临严酷生存问题的时候,T-72主战坦克却依然在生产。

    T-72主战坦克是前苏联在1967年开始研制的主战坦克,除了大量服役于红军之外也外销。原本设计目的是用于大规模快速突击,几次实战证实此坦克若不能以集群形式出现则使用效果不佳,少量使用仅适合低强度冲突作战。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你猜我猜不猜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坦克】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坦克 小编为您整理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坦克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