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生活服务榜 > 正文

兴化市第一中学

时间:2024/11/23 1:04:5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兴化市第一中学,由位于城区的原昭阳中学、城北中学、鲁迅中学三校高中部优化整合而成,重新组建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的高级中学.学校选址于原昭阳中学、文林小学以及由此东扩北拓而成的新校区。文化底蕴丰厚,办学成果丰硕,享有“人文胜地,俊彦摇篮”的美誉。2007年6月,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论证,兴化市政府、市教育局作出重大决策,将在昭阳中学原址上扩建后形成的新校区,作为整合城区三校而成的兴化市第一中学的校区。
  • 院校隶属: 泰州市
  • 学校校训: 弘雅 尚德 笃志 博学
  • 学校地址: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昭阳街道板桥西路1号
  • 学校官网: 点击查看
详细介绍

学校简介

兴化市第一中学,由位于城区的原昭阳中学、城北中学、鲁迅中学三校高中部优化整合而成,重新组建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的高级中学.学校选址于原昭阳中学、文林小学以及由此东扩北拓而成的新校区。文化底蕴丰厚,办学成果丰硕,享有“人文胜地,俊彦摇篮”的美誉。2007年6月,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论证,兴化市政府、市教育局作出重大决策,将在昭阳中学原址上扩建后形成的新校区,作为整合城区三校而成的兴化市第一中学的校区。学校选址于原昭阳中学、文林小学以及由此东扩北拓而成的新校区,西邻丰收路交通便捷之道,东接儒学街人文荟萃之所。一所崭新而又有着丰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传承的学校从此展现在兴化城区的中心地带。她的出现,必将为兴化的教育界开拓一片蔚蓝的艳阳天!

相传元末明初,兴化四圣观的道长全真羽士柴元皋(默庵)在古城内西南隅的西隈荡仙逝而去。从明朝起,西隈荡就改名为升仙荡,临水一带社区便命名为升仙里。山以仙名,水以龙灵,明清以来,这里名士云集,荟萃有一处处人文胜迹,成长起一代代俊彦奇才。如今,一所崭新的现代化的高级中学——兴化市第一中学正在兴化市政府、市教育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关注下从这里迅速崛起。丰收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通以来,一直是兴化贯通南北、连通外界的主要通道。儒学古街,得名于北宋范仲淹的《儒学碑记》,始建于宋,形成于明,兴盛于清。这里不但拥有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包括古宅第、古祠堂、古牌坊、古园林和若干古树名木,而且保存着“宰相府”、“进士第”等一批建筑群,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资源。古城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在第一中学这一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之地,巧妙融会在一起。

让我们来追溯一下第一中学的办学渊源。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尊重个性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校训:弘雅 尚德 笃志 博学

校风:求真 务实 勤奋 创新

教风:敬业 爱生 厚积 严谨

学风:勤学 好问 善思 笃行

历史沿革

文化的发展基于教育。教育是一棵大树,文坛大师也好,学界巨擘也好,都是这棵树上结出来的果实。兴化教育源远流长,从范仲淹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知兴化县事,出于“国家之忧患,莫大于缺乏人才”的思考,亲自创建兴化有史以来第一所官办学校“兴化学宫”开始,昭阳学风盛炽,人文荟萃,代有才人,历史上出现了星光灿烂的文化景观。

到明清两朝兴化曾出现很多不同名称的书院。或为官办,或为民办,设师授徒,成为科举制度下不可或缺的教育场所。

明朝中期,邑民在纪念曾任嘉靖县令胡顺华的胡公祠内(今第一中学内)创办文明书院。该书院一直延续至清朝末期,因清廷推行新政而停办。

清时兴化较具规模的官办书院为昭阳书院和文正书院。

昭阳书院,建于清初。然自建立以来,书院徒有其名,甚至很长时间居无定所。到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县李希舜借拱极台办成昭阳书院。到了道光年间,由于频年水灾,海子池涨,两岸崩坍,昭阳书院渐于废止,原先的书院改为景贤祠。

1899年,兴化地方人士以海子池东南岸放生庵和柳园处复立昭阳书院。1903年,邑人成占春等以原昭阳书院为基础,创办了城区第一所初等小学堂,定名昭阳小学堂(即今实验小学)。

1908年,在女塾的基础上,兴化创办高等女子学堂于儒学街文林桥南侧。1927年,该校同时招收男女学生入学,更名为文林小学。后来,学校迁移到升仙荡北侧陈家楼子(现兴化市第一中学内)。

1947年春,离开兴化十年之久的冷欣先生返回家乡,安葬其亡母林氏夫人于祖茔墓地。冷欣,字容庵,黄埔军校第一期出身,官拜陆军中将,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冷欣幼年丧父,家道衰落,兄弟数人,赖母亲林氏抚育培养,因而他对母亲极为孝顺。祭奠之余,他了解到当时的兴化,虽有八十多万人口,但由于抗日兵燹影响,经济元气大丧,文化教育落后,全城只有一所规模不大的县立初级中学(即江苏省兴化中学前身),许多小学毕业生升学困难,与素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著称的兴化极不相称,且严重影响着兴化未来的发展。乃提出愿在家乡办一所“念劬中学”以感念母恩,造福桑梓。“劬”,取《诗经·国风·邶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之意。

经过一番积极的准备,兴化的“私立念劬中学”在南城内大街西侧,原“吴家祠堂”内(今第一中学内)开学了。冷欣为校长,赵石凡负责学校的具体工作,教务是王益斌,庶务是李济和。后又聘请西南联大毕业的钮钧义担任教导主任,并聘任一批热忱于教育事业且有一技之长、务实负责的人充任教员。

念劬中学除有初中部以外,还设立了“高中预备班”,实际上就是高一、高二班。这是兴化历史上第一所以“中学”命名的学校,也是兴化历史上较早开办高中部的学校,在兴化教育史上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

1949年,念劬中学停办,部分校舍后来划给文林小学。

1951年,兴化以东岳庙为址,筹办师资速成班,1952年初开学,半年结业。1952年9月,经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批准,将师资速成班改成兴化县初级师范学校。校长由县文教科长李云清兼任,盛士修担任教导主任。1953年建新校舍(今第一中学内)。该校初设初级班1个,师资速成班5个,为兴化培训了一批教师和行政干部。1954年,该校停办,并入高邮师范,校舍后来划入昭阳中学。

1956年,在昭阳小学(今实验小学)东半部,成立了昭阳初级中学;1957年8月,迁校区于北城门口处(后曾用作养老院);1959年初,又将校区迁至升仙荡北侧(现兴化市第一中学内);文革期间,更名为红卫中学,同时增设高中部;1980年,校名变更为昭阳中学。五十多年来,学校走过了一段艰难创业、奋马扬蹄和快速发展的历程。几代昭中人兢兢业业,为社会培养了以为代表的数万名高、初中毕业生,书写了兴化教育的瑰丽篇章。他们中的杨毅、金航、吕铭、刘为东等人,如今已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政界人士。

1964年,在自然质朴的乌巾荡湖畔,兴化县职业中学成立;1968年更名为兴化县鲁迅中学;2000年更名为兴化市鲁迅高级中学。她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带着水乡河荡特有的泥土香味和芦花的清淡气息。办学几十年来,受良好教育氛围熏陶,许多学子在这一兴化文科摇篮中茁壮成长,形成了以毕飞宇、庞余亮、金倜、刘仁前、顾坚、房干森等为代表的作家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1976年,兴化城北中学创建于风光秀丽的海池河畔。多年来,学校不断改善办学环境,全力提升办学质量,办学绩效明显,办学社会效率高,每年均为家乡培养一批身心健康发展全面素质高的建设者。从这片热土上飞出去的以顾铭、戴彤、瞿宏贵等为代表的学子们,正活跃在中外不同的岗位上,为母校、为家乡争取更大的荣誉更多的光荣。

2008年10月24日,兴化市第一中学成功评为3星级高中。这次成功的原因在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体现了学校的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兴化市第一中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兴化市第一中学 小编为您整理兴化市第一中学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生活服务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