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广饶一中始建于1951年9月,是一所普通高中,址处广饶县。现有3个校区和1个艺体中心。有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710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27人,中学一级教师232人;有教学班172个,在校学生万余名。
广饶县累计投资2.7亿元实施了县一中东校扩建工程、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工程和县一中省规复评工程,使县一中的校容校貌、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占地794亩,总建筑面积204175m2,有教学楼5幢、实验楼、图书楼、办公楼各3幢,体育馆1座,艺术楼2幢,学生宿舍楼16幢,学生餐厅7个。学校有微机1889台,全部接入校园网。有多媒体教室192个,微机室电子阅览室综合室13个,语音室9个。学校图书馆有藏书28万余册,并与广饶县图书馆实现了图书资源共享,使得图书可利用数量达到50万册。电教、图书、实验和艺术体育卫生等装备配套达到省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校园数字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2009年12月在全市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复评验收。
建校60年来,学校共培养毕业生4万余人。广饶一中校友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成为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拔尖人才,为家乡和学校争得了荣誉,他们是广饶一中传统与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更激励着一代代一中人奋勇向前。学校是“全国教育教学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多次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优胜学校”“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优胜学校”“全国中学生地理奥赛团体优胜奖”等荣誉称号。教育质量一直在东营市列首位,连续13年被评为“东营市教学质量优胜学校”,在全省处于上游水平,奥林匹克竞赛、小语种培养更是学校的办学靓点,在全省具有竞争优势。
今后,广饶一中继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构建和谐校园,创建名校”的办学思路,大力实施文化立校、依法治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战略,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真正办出让政府放心,让家长满意的齐鲁名校。
师资力量
2007年全县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后,现有教师总数888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31人,中学一级教师131人;现有教学班162个,在校学生8664人。
文化传统
校训
做踏实的人
校风
正直向上 热于追求
教风
进德修业 教书育人
学风
虚心求教 求实创新
一丝不苟 持之以恒
指导思想
教学第一 质量第一
奋斗目标
建设齐鲁名校 打造全国教育品牌
学校精神
树立信心 挑战自我 艰苦奋斗 敢为人先
工作理念
动起来 沉下去 抓细节 见成效
干部作风
多工作 少得利 勤服务 无亲疏
历史沿革
1951—1965年
广饶一中创建于1951年。同年2月,由广饶县城关完小招考附设初中班1个。6月,广饶县以城关完小校址(原县城西关老当铺)为广饶新建中学校址。暑假期间城关完小向西迁至裴露阁(即阎王庙),同年9月完成中学建校筹备事宜。
遵照惠民专署教育科的意见,以广饶县城关完小附设初中班和博兴县城关完小附设初中班共两个班,合并为广饶新建中学第一届学生。同年10月18日,学校补招新生1个班 56名学生,与原城关完小附设初中班48名学生共计104人,合编后分为2个班,于10月23日正式开学,学制为3年。学校定名为“山东省广饶中学”。
1952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任命陈省三同志任副校长。学校相继建立了党支部、校委会、团总支、学生会和工会组织,加强了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管理,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把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并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日趋正规,教学设备日臻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56年暑假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增设高中班,招收第一届高中生,共2个班100名学生,学制3年。学校成为广饶县历史上较早正规全日制完全中学,有13个教学班,639名在校学生。
为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学校周边环境, 1954年在广饶县城西关北侧原“天主教堂旧址”(即现校址)处兴建新校。在新校建设期间,曾因经费紧张影响进程。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舒同同志,1956年5月在视察广北农场后返回县城即亲临新旧校址进行现场视察指导,听取汇报,对学校建设与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并当即决定拨款彻底解决了建设资金,保证了建校工作顺利进行,至1957年暑期新校舍竣工。8月,师生全部迁至新校址上课办公,原校舍暂作学生宿舍。
1957年,原“山东省广饶中学”改名为“山东省广饶第一中学”。
1958年春,开展的“整风反右”运动,6名教职工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同年开展的“大跃进”、“大炼钢铁”、“深翻土地”运动,使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遭受严重冲击。9月,为落实“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校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将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引导学生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学校开办小农场,师生轮流到农场劳动锻炼。
1959年2月,中央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建立教学新秩序,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日制学校的教学、劳动和休息安排的决定》,学校秩序有很大好转。是年,第一届高中生(104人)毕业,升人大专院校96人,升学率为92.3%,其中全国重点院校录取35人,占录取人数的36.4%。
1961年11月,学校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第二次全省烟台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教学上要精雕细刻”,大力纠正来自校内外的混乱现象,使学校工作重上轨道。
1960—1962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为“保生度荒”,学校充分利用校院内土地和小农场,进行生产自救。还组织师生到博兴地界开垦河滩荒地30多亩。1960年,毕业生176人,全部参加高考。大专以上录取169人,升学率为96%,其中重点院校录取52人。1962年,毕业生88人,全部参加高考,大专以上院校录取53人,升学率为60.2%,其中有18人被全国重点院校录取,占录取人数的40%,列惠民地区第一名。
1963年7月,国务院颁布《全日制中小学工作条例》。学校认真贯彻《条例》精神,坚持以教学为主、讲求实效和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期间,全校师生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向人民解放军学习”活动,掀起了学习“毛著”高潮,体育活动也得到蓬勃发展。
1966—1976年
60年代席卷神州大地的“四清运动”,持续时间达四年之久。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运动初期,学校多数教师遭到围攻和批斗,校医成克鲁被迫害致死,领导机构瘫痪,人心惶惶。9月,学校成立“前文革”。10月,学校第一批代表赴京受检阅。接着学生纷纷建立造反组织,离校外出“串联”。学校被迫停课。12月全国性“大串联”结束,学生陆续回校后,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红卫兵组织50余个。1967年由于对“县革委”不同看法,红卫兵组织形成两大派,分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团(简称“造反团”)和毛泽东思想捍卫兵(简称“捍卫兵”),从此,学校与社会联合,山头林立,派战不休。
在“要复课闹革命”和“要革命大联合”的号召下,1968年2月实现大联合,武斗平息,学生返校复课,并按“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号召进行斗批改。学制由“三。三制”改为“二·二制”,并从1969年开始改秋季始业为春季始业,升学考试制改为推荐选拔制。
1968年“工宣队”入校,9月28日成立“校革委”,废除校长制。1970年12月8日,学校与师范两校合并建立广饶县“五七红校”。“四人帮”炮制的所谓“两个估计”、“踢开课本闹革命”、“白卷英雄”、“一个小学生的日记”、“马振扶中学事件”、“反回潮”等,歪曲“文革”前的教育现实,鼓吹“读书无用”,宣传所谓“反潮流”精神。大批“师道尊严”,“智育第一”,将矛头指向教师。一次次地倒行逆施,造成教师无法教,学生无心学,学生思想长期混乱,严重破坏了教学秩序和师生关系,学校各项设施遭受严重破坏,领导、教师长期处于欲教不能,欲罢不忍的状态之中。贻误了一代青少年。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推翻“两个估计”,实现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学校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恢复了正常教育秩序,使学校得到了新生。
1977—1993年
1978年恢复“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月,县委、县府任命学校正、副书记和正、副校长,结束“革委制”。学校复名为“山东省广饶第一中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一再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为受迫害的教职工平反昭雪,恢复知识分子名誉,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学校建立健全了《广饶一中学生一日常规》、《教学常规》、《尊师细则》、《课堂守则》、《学校卫生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认真抓了各项制度的落实与检查工作。期间,学校管理趋于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风、教风、校风三风明显改善,教师敬业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在高考中1981年、1982年和1983年分别列惠民地区第3、第2、第1名。
1983年10月1日东营市成立,学校被确定为“东营市重点中学”。10月10日,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在广饶召开,市府领导提出“向广饶一中学习”的口号。1984年,参加高考(经预选后)270人,考入大专院校130人,中专126人,共256人,升学率94.7%,列东营市第1名。同年,由于学校群众体育工作成绩显著,被省教育厅、省体委命名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1985年,参加高考317人(预选后),升人大专院校214人,中专95人,共计309人,升学率为97%,列东营市第一名,同年8月,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重点联系学校”。
1987年8月21日,根据鲁教体卫字(1987]15号文件《关于批准扩大学生军训试点学校的通知》精神,广饶一中被确定为“山东省学生军训试点学校”。1988年10月在全省学生军训试点学校检查评比中,荣获全省第2名,并获奖金4000元。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力度,在县委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1985年12月学校增设保卫科,加强了教学秩序和环境的管理。1990年9月学校增设德育管理专门机构——政教处,负责班级与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同年11月4日。召开了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恢复了学生会组织。所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992年12月学校被评为“东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在1989—1990年的校舍改造过程中,市、县财政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办公图书楼、教工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各1栋,完成了实验楼的扩建工程。为更好地改善学校布局,在县委县府支持下,征地51.49亩,使学校向北延伸到迎宾路,并建成大门以南的园林景区,优化了育人环境。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学校在1990年7月全省校改检查验收中,被评为“城镇校优良学校”,并荣获“全省校园环境单项第八名”。
1994——至今
1994年2月,常田军调任广饶一中校长。同年8月,学校在全县教育系统较早提出并实行了以“四制”(即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校长—中层干部—教职工都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层层聘任,定岗、定员、定责,逐级负责,形成了一个科学规范的层次管理和“四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建立了以级部主任为核心的级部管理责任制;二是建立了任课教师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目标负责制;三是建立了以年级学科组长为中心的年级教学负责制;四是实行绩效工资制,奖勤罚懒,优劳优酬。这一管理模式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以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保证了校长负责制的落实和学校管理工作的顺畅进行,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
这期间,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教学成绩、教学设施、办学条件、校园面貌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校自筹资金先后新建4栋教工宿舍楼,建筑面积10004rn2,使122户教职工乔迁新居;新建3栋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6300m2,学生住宿实现公寓化;新建1650 rn2。
其他信息
基础设施
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完善,现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科技楼、办公楼各3幢,体育馆1座,艺术楼2幢。学校教育教学辅助设施设备齐全,有多媒体教室8个,大型电子阅览室4个,多功能体育场3个,学生微机室12个,语音室8个;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实验装备达到部颁一类标准。学校生活服务设施完备,有学生宿舍楼17幢,学生餐厅7个。学校环境优美雅静,绿化覆盖率达到51%,是一所园林式学校。
办学条件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施齐备。两校区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科技楼、办公楼各2幢,体育馆1幢,音美楼1幢,教工宿舍楼9幢,学生宿舍楼10幢,学生餐厅4个;多媒体阶梯教室5个、电子大阅览室2个、现代化高标准体育场2个,微机室8个,语音室5个,图书馆藏书近15万册,实验室达到国家部颁一类标准。
广饶一中东校区总投资约1.32亿元,建设严格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施工并进行内部设施配套。总占地362亩,办学规模为60个教学班,有科技楼一幢,内设三个大书库,首批购书5万册,投资100多万元,另外还有三个大阅览室,其中一个是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内设240台微机,可容纳三个班的学生同时阅览。实验楼一座,上面设有23个理、化、生实验室,27个仪器室,首批仪器投资100多万元,装备投资150多万元。音美楼上设有音美教室和六个微机室,配置了360台高档微机,仅微机投入就达150多万。学生公寓共有六幢,内部设施相当完善,每个宿舍均配有宽敞的阳台和卫生间。投资1100多万元建成使用的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和篮球、排球、羽毛球场地是学生学习之余休闲活动的好去处。有学生餐厅两个,可容纳全校5000学生同时就餐。
该校设有“济困助学爱心基金”,每学年都要拿出近20万元对特困生进行救助,以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了奖学金制度,以奖励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者。
组织机构
行政机构
校长室
校长岗位职责
学校内部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在上级行政部门领导下,全权代表学校,全面负责、领导和管理学校各项工作,对上级和师生员工负责。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上级党委、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和学校校委会的决议,依法治校。
2、从本校实际出发,负责组织制定学校的长远计划、改革和发展的阶段目标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3、设置学校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组织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确保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
4、提出中层干部人选,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党组织考核后,报请上级任命或按规定聘任,按相应程序决定中层干部的免职等事宜。
5、决定学校的预决算,审批学校各种项目的经费开支。
6、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决定教职工的考核、奖惩。
7、组织建立、健全或修改学校的重大规章制度,完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
8、支持并配合学校党、工、团组织开展工作,结合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关心师生员工的成长和进步、学习和生活等,并督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10、民主管理学校,学校的重要问题决策前,主动征求党委的意见,听取教代会意见,经常听取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党委和群众的监督。
11、建立健全信息和决策咨询系统,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组织的参谋作用。
12、主持校长办公会议和行政工作会议,对学校重大工作进行研究决策协调。
学校办公室
教导处
教导处职责
一、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二、负责学校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调度、检查和指导工作。
三、指导各学科组的工作。
四、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五、了解和掌握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在对教师的评聘和使用安排上,当好校长的参谋。
六、深入班级、教研组,抓好各学科的教改实验和教学实验。
七、指导各学科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八、负责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外活动、业余体训队和军训课安排。
九、主管图书室、网络中心室、播控中心室、教师微机室、电教器材库、实验室、体育器材室、军训器材室等功能室,管好用好各种教学设备。
教研室
教研室职责
一、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指导全校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学习。
三、承担县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确定并完成校级教研课题。
四、组织指导各学科各班级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指导教师选定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
五、负责优秀教师的培养。
六、负责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七、组织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对班级科学管理进行评估。
八、组织召开各学科教科研工作调度会,对学科教科研工作进行评估。
政教处
财务科
校产办
保卫科
党群组织
学校党委
工会
团委
领导班子
高欣华
高欣华,男,汉族,1963年9月生,山东广饶人,中共党员。现任广饶一中校长、书记,主持学校日常工作,学校法人代表。
高欣华同志从事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近30年,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经验,具有前瞻和特色的办学理念。
2009年2月调任广饶一中主持学校工作后,在探索大规模普通高中运营模式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管理学区化、校区化,学校内设机构设置扁平化、网络化改革和后勤保障服务系统集团化集约化构建上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并将为广饶一中持续发展和探索超大规模普通高中运营模式提供机制体制经验。
侯良田
侯良田,男,汉族,1963年8月生,山东广饶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副校长、副书记。
宋福永
宋福永,男,汉族,1967年5月生,山东广饶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副书记,主持三校区工作。
燕兰奎
燕兰奎,男,汉族,1957年2月生,山东广饶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党委委员。
韩勇
韩勇,男,汉族,1963年5月生,山东广饶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党委委员、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分管教学科研工作。
隋金华
隋金华,男,汉族,1961年9月生,山东广饶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党委委员、副校长。分管艺术体育工作。
潘少东
潘少东,男,汉族,1963年2月生,山东莱州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党委委员、副校长。主持二校区工作。
魏兆军
魏兆军,男,汉族,1960年12月生,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党委委员、副校长。主持一校区工作。
韩晓燕
韩晓燕,女,汉族,1968年12月生,山东广饶人,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政教处主任。分管德育、党务工作。
办学成绩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面向全体,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不断加强学校管理,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尤其是1994年学校实行“四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绩效工资制)”改革以来,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稳步提高,为高一级学校和地方政治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学校本科过线人数占全市的38%以上,高考年平均录取率为86.18%。教育质量跃居全省同类学校上游水平。 2005年高考该校创出佳绩。一批本科全市883人,该校414人,占全市的46.9%,二批以上本科该校共录取998人,三批及以上本科生上线人数达1171人,本科升学率82.2%。优秀生:全市文科前10名中,该校占7人,其中前五名皆在该校,全市理科前10名中,该校占7人。继2004年有5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后,2005年又有4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2006年高考中,该校一批本科378人,过二批本科的1004人,其中有一人被北京大学录取,另外,学校在培养特长生和尖子生方面成绩卓著。仅2004-2006三年,就有462名音体美特长生被录取到本科院校,15人在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005年以来学校连年获得“全国数理化奥赛金牌学校”称号。
2010年高考再创新高,共有七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2011年共有十名同学被北大清华录取。2013年共有15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再创新高!
获得荣誉
1995-2005年连续11年被评为“东营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学校”,并先后被评为东营市“文明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高中会考工作先进集体”、“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基地”、“先进教工之家”、“共青团工作红旗单位”、“勤工俭学先进集体”,被授予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军训试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花园式单位”等称号。
地址:山东省广饶县花苑路509号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广饶县第一中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