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生活服务榜 > 正文

侨声中学

时间:2024/11/23 3:37:0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福建省晋江市侨声中学位于中国伞都――“仁和故里”晋江市东石镇区北端,北临岱峰南天古刹,东邻文物圣地古檗山庄,西接东石古寨龙江吟社,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原址是被称为“乞丐营将军地”的郑成功水师营地的古榕村。学校秉承“仁和、成功”校魂和“勤、诚、礼、爱”校训精神,贯彻“以人为本,和谐自主,全面发展”办学理念,确立了“建设‘质量高、个性扬、特色明’可持续发展的闽南侨乡名校乃至福建省知名的优质农村完全中学”办学目标。
  • 院校隶属: 泉州市
  • 学校校训: 勤、诚、礼、爱
  • 学校地址: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东石镇侨声大路188号
  • 学校官网: 点击查看
  • 联系电话: 0595-85586893
  • 电子邮箱: qs50@163.com
详细介绍

学校简介

福建省晋江市侨声中学位于中国伞都――“仁和故里”晋江市东石镇区北端,北临岱峰南天古刹,东邻文物圣地古檗山庄,西接东石古寨龙江吟社,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原址是被称为“乞丐营将军地”的郑成功水师营地的古榕村。

1954年由马来西亚“太平仁和公所”及东石侨联酝酿倡办,各地侨亲及东石群众合力兴建,1956年秋建成招生。现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省文明学校。学校占地206亩,建筑面积7.98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典雅、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是花园式的优质的求学圣地。

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仁和、成功”校魂和“勤、诚、礼、爱”校训精神,贯彻“以人为本,和谐自主,全面发展”办学理念,确立了“建设‘质量高、个性扬、特色明’可持续发展的闽南侨乡名校乃至福建省知名的优质农村完全中学”办学目标。

学校坚持现代教养“十个一”(即一颗爱国爱校心、一身文明气度、一股合作精神、一口流利普通话、一手规范好字、一门突出学科、一个外语工具、一副健康身心、一种艺术爱好、一项技术能力)和“珍爱生命,学会做人,自主学习,终身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培养“懂得感恩,有国际视野和现代教养的合格公民”为己任,培育出了五万多名合格人才。

文化传统

标志由“侨声”拼音开头的两个字母“Q (蓝色)、S(红色)”组成。字母“Q”下的一笔,形如波浪,表明学校地处海滨,隐喻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体现侨声人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书写侨声的明天。

字母“S”造型似灯塔,象征校训“勤诚礼爱”是学生成长的人生航标,导引莘莘学子勤学苦练、诚实守信、礼貌礼让、爱国爱乡。

蓝色,积淀稳健与睿智,展示仁和为根的侨校风范与世纪新姿。红色,充满活力和朝气,表达迈向成功的雄心壮志和执着追求。蓝色圆圈环绕红色铜钟,体现侨声人以育人为中心,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开拓奋进。

蓝是海洋之色,表意为地,孕育希望;红是太阳之光,表意为天,代表永恒。

历史沿革

学校由马来西亚“太平仁和公所”及东石侨联酝酿倡办,各地侨亲及东石群众合力兴建,1956年秋招生。

初期(1956—1966)

1956年,经上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立案批准正式开办,校名为“晋江县私立侨声中学”,秋季招收首届初中6个班340人。当时晋江县委、县政府从其他中学抽调老师,从小学抽调骨干充实师资队伍。

1957年及1958年,每年又招收6个班,连续三年招收18个班,学生达千人之多。连续三年,巩生率达98%,首届毕业生报考普高及中专录取率达100%。

1962年,在马来西亚太平仁和公所侨亲的关心支持下,举行建校五周年庆。

挫折期(1966—1976)

“文革”前阶段(1966—1970),学校停课闹革命。

1969年,“革命大联合”成立“革委会”校名先改为“东风一中”,后改为“东石中学”。1970年春季复课,初中招14个班、普高1个班,教学内容以“批林批孔”和“学工学农学军”为主,高初中均改制为二年。文革期间,学校被毁,校产被窃严重。

恢复期(1976—1986)

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教大会。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高考制度恢复后,侨声中学教学秩序恢复正常。

1977年至1979年,三年共招收高中17个班,创历史纪录。1979年高初中新生恢复3年制。在“办好初中,稳定高中”的基础上,1981年增办职业高中(建筑班,纺织班、电子班、制鞋班、文艺班),全校共有27个班,1300多名学生,成为“三教”齐兴的完全中学。

至1986年学生数增至1407人,教职员工105人,规模居全县第六位。

1985年12月1日,成立侨声中学第二届校董会,选举蔡长泰(省外贸驻广东省办事处主任)为董事长,校董会着手筹备三十周年校庆。

壮大期(1986—1996)

1986年4月27日,成立校庆委员会,由蔡长泰任主任,决定10月18日至20日举行三十周年校庆活动。筹备校庆期间,校董会主要成员与学校领导在镇政府领导带领下,一起下村募捐。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全面修缮旧校舍和新建教室与实验室,并扩建运动场,向晋江县人民政府申请恢复“侨声中学”校名,确定校训“勤、诚、礼、爱”。校庆期间,举办校史、校友、教学、书画、礼品等展馆,盛况空前。还举行尊师楼、教学楼、扩建大操场的奠基仪式。

马来西亚太平仁和公所派出以蔡尤巢、尤盐为主的代表团回乡参加盛典,主持奠基仪式。在众多捐资者中,较为突出的有王为谦(香港晋江同乡会会长)、瑞今法师(菲东南亚佛教会主席)、黄呈辉(菲律宾总统中国事务特使、菲律宾钢铁大王)等。校友捐资突出者有蔡长质、陈昭得、萧清轮、蔡振作等。1996年成立第三届校董会,推选黄书镇(现为厦门福隆置业集团董事长)为董事长,筹备四十周年校庆。黄书镇先生带头捐资100万元设立“侨声中学黄种乾家族教育基金”,校友许健康(现为厦门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顾问、福建省侨联副主席)独资70万元捐建“书藏楼”(许父名讳“书藏”)。

第三届校董会成立后,陆续新建“集成楼”、“集贤楼”、“集英楼”、“尊师楼”(现改为“树学楼”)。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学校加强各项管理,提出“办好初中,发展高中”思路,初中质量保持晋江前列,普高因生源较差,又本科老师较欠缺,质量提高较慢。

跨越期(1996—今)

1996年职高停止招生,重心转向普高并急剧升温,生数逐年飙升,2003年秋季学生突破3000人,2006年秋季达到4400人。自成立第三届校董会和举办四十周年校庆后,学校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在镇党政的鼓励支持下,经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学校于1997年通过省三级达标中学验收。

2000年秋季以来,学校新班子满怀壮志制定实施《六年规划》(2001—2006)。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下,学校进行大手笔重新规划和大规模改造建设,四面扩地110多亩,完成学校周边3万多个坟墓的迁移,把原本的冢埔改建成东环路、体育场和体育馆(黄书镇体育馆),扩建“仁和大门”(蔡长质捐建)、“怀情楼”(陈明金捐建)、“实验楼(秀霞楼)”(陈明金昆仲捐建)、“仁和广场”(吴传劳领子吴辉体、吴辉育、吴辉峰捐建)、“艺术楼”(许金钱、张雪芬伉俪捐建)、塑胶运动场等18个工程,实施六年规划共投入资金7000万元。对此,以黄书镇、陈明金(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吴传劳(东石侨联主席)、许连生(东石商会会长)为代表的海内外贤达建立了卓著的历史功勋。与此同时,市镇两级政府也分别给予大量资金支持。

2006年举行五十周年校庆,新成立了“许书藏家族教育基金”、“吴传劳家族教育基金”、“黄呈辉家族教育基金”、“蔡良平蔡月明伉俪教育基金”、“蔡石码蔡芙蓉伉俪助学金”、“蔡文初家族教育基金”、“蔡尤转家族教育基金”。

2002年、2004年先后升格为省二级、省一级达标中学。7年间(1997—2004)完成“三级跳”,5年间(2001—2006)校园“大换脸”。200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首次以《一所农村中学的崛起》大篇幅报道学校的发展纪实。

2007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确立“仁和、成功”办学理念,坚持走“高起点、严要求、齐推进、扬特色、成名校”办学思路,以“勤、诚、礼、爱”为校训,以“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学困而失学,创建温馨、绿色、智能化的书香乐园,打造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现代教养的侨声学生,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办学目标,建设“品牌侨声、特色侨声、魅力侨声”,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2007—2012侨声中学五年规划》。

2007年承办晋江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泉州市“廉洁文化进校园”现场会。2008年4月又以高分通过省素质教育先进校评估验收。2008届高考本科上线率52.8%,其中,应届理科考生周礼楠以661分居晋江第一,被北京大学录取。2009届应届生本一上线人数超百人,本科上线率达68% 。本科上线率均居晋江前列。中考综合比率均居晋江同类校前二名 。2009年荣获福建省第十届文明学校称号。

2009年新成立了“黄文集陈解忧伉俪教育基金”,使学校教育基金总数达到了九个。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侨声中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侨声中学 小编为您整理侨声中学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生活服务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