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安顺市民族中学是一所承载着安顺各族人民厚重希望,在困境中崛起,在奋进中腾飞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管理,人本立校”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全面育人,和谐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得到迅速发展,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办学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和提高,目前已跻身于安顺市大型高级中学之列,成为安顺市,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子们所向往的学校之一。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常规管理为基础,科学管理为动力,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依法制定了学校的办学章程和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加快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坚持执行高中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优雅的品味、广博的知识技能,为安顺的基础教育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学校高考升学率不断提高,为高等院校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校与时俱进,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努力探索实践,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内涵发展,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了“多元管理,人本立校”的办学特色。我们深信,在新世纪的征途中,安顺市民族中学一定会成为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鲜明特色的优质省级示范性高中,再铸新的辉煌。
办学理念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强化管理,改革创新;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内求优化,外求发展,科学管理,人本立校,为创建民族特色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省级示范性高中而努力。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常规管理为基础,科学管理为动力,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着眼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教师队伍专业化,设施设备标准化,人际关系和谐化,校园文化特色化的良好态势。到201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创新加特色的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
建设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技术及管理水平高、有高度责任感的领导班子,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高效率、团结协作的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学识宽广、业务精湛、学科配套、结构合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个人素质优、整体实力强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省市有影响、有独特教学风格的名师,形成由特级教师、学科专家、学科带头人和各级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群体。
教学设施
学校占地100亩,校舍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教育教学设施完备。现建有标准理、化、生实验室10个,多媒体普通教室48个、计算机教室4个、电子备课室1个、多功能学术报告厅2个;开通了光纤数字化校园网络;新建标准400米环形跑道塑胶运动场等极大地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需要。
历史沿革
1981年,暂借原安顺县教育局教研室(会议室)作为教室开办一个试点班,为民中办学初始。
1982年,搬出至安顺县宁谷镇原安顺县师范学校旧址进行办学。
1984年,经安顺地区行署批准,命名为安顺县中,至此学校正式有了校名。
1986年秋,举校迁至安顺北门北兵营租地继续办学。
1990年,原安顺市、安顺县合并组建安顺市,学校更名为安顺市第七中学。
1994年秋,随着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上级计划、教育和民族工作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开办民族高中班。
1995年2月,经安顺地区行署批准更名为安顺市民族中学。
1999年4月,在安顺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搬迁至安顺市开发区南航路烟堆山下(古塔青山),学校有了自己的正式校址,结束了18年漂泊不定、有校无址的状况。
2001年,安顺地区撤地建市,原县级安顺市更名为西秀区,学校归西秀区管辖。
2002年9月,学校上划安顺市管辖,成为市属学校,并面向全市各县区招生,学校在艰难行进的道路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7年6月,被贵州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为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安顺市民族中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