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
角色介绍
张思德
演员 吴军
毛泽东的25名贴身*卫员之一,革命队伍中一个平凡普通的战士,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
毛泽东
演员 唐国强
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七中全会主席团主席,张思德的上司,是党的领导者,也是一个生活化的主席,张思德牺牲以后,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并发表了演说《为人民服务》。
宋光明
演员 王梓红
由于亲眼目睹父母被敌人枪杀,从活泼变得沉默,在搭主席的车去幼儿园的路上认识了张思德,很喜欢他,称呼他为爸爸,后来在张思德的关心下重新开口说话。
小白
演员 邹爽
张思德的战友,一个爱好文艺的年轻军人。在和张思德一起挖新窑的时候,由于连夜下雨,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好的窑洞突然塌方,最后被张思德所救。
幕后花絮
由于拍摄时间紧迫,导演尹力只能白天拍摄,夜里剪接,以保证影片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拍摄结束。
在拍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二十二周年歌咏大会”时,剧组找来了米脂幼儿院的几十个小孩,因为要拍夜戏,有的小朋友因支撑不住站着就睡着了。此外,米脂中学还动员了200多高中生,绥德武装部队也派出了几百人的士兵协助剧组拍摄这场戏。这场戏成为影片中群众演员组成最复杂的一场戏。
老街那场戏,剧组找来了200多个群众演员。因为是非职业演员,副导演张嘉禾要给每一个人说戏,告诉每一个人“你是谁,你做什么,你应该怎么做”。在影片拍摄时,如何做到让他们不跟主要演员抢戏,不要让眼睛盯着镜头看,这成为副导演最头痛的事情。
片中所需的马和骆驼分别从米脂和西安运来,各种各样的道具就用了几千件 。
片中毛泽东乘坐的轿车,是由一辆雪佛莱古董车改装而来的,为了真实反映那个历史年代,剧组把这辆车改装成那个年代的模样。
接到演张思德任务时,吴军体重76公斤,为了与主人公的体形相似,吴军自创了一套“魔鬼减肥法”,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体重从76公斤减到了66公斤 。
吴军拍《张思德》过程中,记忆最深的就是跑:短跑、长跑、风里跑、雨里跑、白天跑、晚上跑,最长的一次是背着长枪、公文包,在山上山下来回跑了12次。
拍摄《张思德》的时候尹力本人因为高血压身体极度不适,整天处于头昏脑胀的状态下,但还是坚持带领剧组拍完了影片。
吴军为了在外形上更贴近张思德,每天穿着厚厚的减肥服爬两次虎头山,在山上跳绳2000下;晚上围着所住的大院跑10圈,一天下来汗水能打湿3套衣服;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只吃3个小苹果。
幕后制作
创作过程
2004年3月12日,导演尹力与北京文化局局长张和平在一起吃饭闲聊时冒出了拍一部纪念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的电影。提到“为人民服务”就不能不提到张思德,于是《张思德》的最初拍摄想法就这样产生了。3月18日,导演尹力跟作家刘恒谈了拍摄这部戏的想法,刘恒接受尹力的邀请,负责这部戏的编剧。3月24晚尹力又约了负责剧本策划的史东明主任,给中影集团的韩三平总经理打电话,韩三平当即在电话里表示这部戏可以投拍。关于《张思德》拍摄的工作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展开了。3月25日,韩三平召集尹力、史东明、作家刘恒、总会计师姜涛、主演唐国强和吴军以及张和平就这部戏的日程做了进一步安排。3月26日中影集团召开了关于生产创作的的中层干部会议,韩三平在会上宣布了《张思德》筹拍计划。在剧本一字未写的情况下,开机时间、关机时间、以及公映时间都定了下来。4月3日全体主创人员以及作家刘恒赶赴陕北。到了延安,尹力与刘恒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以及考察了枣院、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等毛泽东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环境,为影片创作寻找各种素材。4月14日刘恒回到北京便一头扎进剧本的紧张创作中。4月30日凌晨6点钟刘恒的剧本完成,通宵未睡的尹力马上打电话召集创作班底到北影厂集合,剧本打印复印送往电影局审批。5月10日刘恒第二稿剧本出来,5月11日大部队在尹力的率领下从北京向延安进发,5月12日凌晨4点到达拍摄地点米脂。5月15日剧组正式开机。
剧本创作
影片创意来自于总策划张和平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记忆,和对60年前那个革命激情澎湃年代的向往。编剧是曾经写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和《秋菊打官司》等剧本的作家刘恒,这部影片剧本最大的难度是“平地起高楼”(一开始查“张思德”,只有不到两页纸的一个生平,除此之外有价值的资料很少。既有的材料也不一致。有的说他身材不高,有的说他身材魁梧),刘恒在素材很少的情况下 ,回避了以往一提到延安就是振臂高呼、宝塔山、秧歌舞那些传统符号,而是大量采用草鞋和纺车等真正具有历史质感的事物和细节来创作了影片剧本。
拍摄过程
因为影片以黑白片影像呈现那个历史年代,因此在道具、布景上要求比较苛刻和严谨。影片拍摄了3个多月,剧组从榆林、佳县、米脂、绥德、延安一路下来,拍摄现场都在山上沟里,有三四个小时的路程,为了保证9月8日全国公演,剧组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最长的一次,干了25个小时,从早上4点钟出发,干到第二天早上5点钟,回来睡了4个小时又出发 。
影片评价
《张思德》和其他一些主旋律电影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塑造了一个英雄人物,但却没有把他写成高大全式的神。就像有缺陷的美才更动人,《张思德》中毛主席、张思德等人物并不都是完美的,但影片通过一个个故事向观众展示了他们不一样的一面,因而吸引了大家(北京晨报评)。
《张思德》是立足小人物拍摄出的一部颇具大片风度而又细腻感人的主旋律电影。它在创作技术与剧情情绪两个方面处理的相得益彰。出色的视听语言应用,实现了影片的大气的艺术追求,黑白灰的影调充分的体现了时代生活的质感,同时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选择黑白影调也是导演的明智之举;影片大量采用了移动摄影,增加了画面的动感,真实展现了延安学习生产的场面,充分表现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一种延安精神风貌也自然而生,在精心安排的移摄中,观众一方面得到愉悦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有身临其中的情感的认同感,伴随画面,深沉、内敛、细腻的音响效果更带给观众全方位的感受;细微处显大义的情节安排,以情动人,感人至深,电影完全从细节入手,在张思德和保育院的孩子,和战友,和领袖毛主席各种关系中,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普通战士的一生。《张思德》的大片风度不是来源宏大叙事的角度,相反这部电影真诚讲述一个普通的革命战士的淳朴(新浪娱乐评)。
《张思德》以真实的历史细节与氛围创造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张思德形象。演员吴军以以朴素的演技,创造的是一个艺术的灵魂。这个人物的种种平凡与不平凡的事迹和与领袖毛泽东的交往、接触,引导着我们去理解那个红色年代,理解我们的革命前辈所经历的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岁月(搜狐娱乐评) 。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张思德(电影)】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