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大理裂腹鱼

时间:2024/11/23 12:30:0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大理裂腹鱼,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为云南大理洱海特产的一种经济鱼类,是中国特有种,分布于云南洱海及其附属水系。鱼肉厚多脂,营养丰富,肉味腴美;其鱼卵无毒,味美,可供食用,故群众喜食之,向称为云南名产。其肉供药用,鲜食具有滋补、止血、解毒之功效,主治妇女劳损、崩漏下血、小儿痰热、风痛、丹毒等症。

  • 中文学名: 大理裂腹鱼
  • 拉丁学名: Schizothorax taliensis
  • 别称: 大理弓鱼,弓鱼,竿鱼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纲: 硬骨鱼纲
  • 目: 鲤形目
  • 科: 鲤科
  • 亚科: 裂腹鱼亚科
  • 属: 裂腹鱼属
  • 种: 大理裂腹鱼

一、大理裂腹鱼

  • 大理裂腹鱼又名大理弓鱼,因其能以嘴衔尾跳跃出水面、形象如弓而得名,是一种适应于静水环境中生活的种类,在湖中敞水区域的上中层活动,活动场所多为湖边浅滩、入湖溪流及湖湾中的鱼沟、鱼洞中。
  • 大理裂腹鱼体形不大,每条约二至四两重,鱼肉肥厚多脂,肉质细嫩,且籽多刺少苦胆小,非常鲜美。
  • 大理野生裂腹鱼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数量锐减,濒临灭绝,学术界40多年以来都未曾发现其踪迹,中国科学院曾出10万的价格购买一条野生裂腹鱼,却还是求而不得。
详细介绍

生长与分布

大理裂腹鱼为中国特有种,分布于中国云南大理洱海及其附属水体。

形态及特征

体细长稍侧扁。头小,略呈锥形。吻稍尖。口端位,口裂深而上斜,呈马蹄形。上下颌约等长,下颌内侧微具角质,不形成锐利角质前缘;下唇细狭,分左右两叶,表明光滑无乳突,唇后沟中断。须2对,极微小,吻须末端不达鼻孔前缘之垂直下方,口角须末端接近或略超越眼前缘之垂直下方。眼大,侧上位。体被细鳞,排列不整齐。臀鳞甚大。自峡部后至胸腹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近直形。

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弱,其后缘每侧具细齿1225枚。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个别稍前,其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之间距离的1/2处,远离肛门。肛门紧位于臀鳍起点之前。胸鳍末端伸达或略超过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之间距离的1/2处。性成熟雌鱼臀鳍较长可达尾鳍基部,幼鱼和性成熟雄鱼臀鳍较短。尾鳍叉形。

体背部浅褐色或黄褐色,腹部灰白色或略带淡黄;生殖期雌体肛门处特别膨大,带淡红色,臀鳍长且肥厚;雄体吻部出现发达的珠星。

生活习性

在静水中觅食,摄取动物性食料,以浮游动物为主,尤以枝角类为最多,其次是桡足类和昆虫以及少量昆虫幼虫、虫卵,偶尔也见食绿藻和丝状藻类。

繁殖方式

大理裂腹鱼的产卵及活动场所多在湖边浅滩、入湖溪流及湖湾中的鱼沟、鱼洞中。产卵时要求流水环境。生殖季节在4-5月间,亲鱼结群由湖中溯至各支流或溪沟,或群集出溶洞周围,在流水环境中产卵,卵粒沉于水底砂石上。一般雌鱼较雄鱼为大。在生殖期间,雌鱼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而消耗储存于体内丰富的脂肪体。

价值及其他

种群现况

自20世纪70年代后,洱海水位下降,数十条鱼沟、鱼洞全部干涸,加之引入了外来物种大量吞食其鱼卵,再加上酷渔滥捕,造成资源破坏极其严重,目前已濒临灭绝。需加强保护并积极驯养繁殖以恢复其数量。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鱼类》列为濒危。

经济价值

大理裂腹鱼为云南大理洱海特产的一种经济鱼类,历史上占洱海渔获物的30%左右,体型虽不大(大者可达体长200-300毫米,200-250克,小的只有50-100克),但产量很大。肉厚多脂,质细嫩,营养丰富,肉味腴美,味道鲜美,有重要经济价值。其鱼卵与裂腹鱼亚科的许多种类不同,无毒,味美,可供食用,故群众喜食之,向称为云南名产。除供应当地鲜食外,经加工腌制,行销全省,且有一部分出口外销。

药用价值

其肉供药用,鲜食具有滋补、止血、解毒之功效,主治妇女劳损、崩漏下血、小儿痰热、风痛、丹毒等症。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大理裂腹鱼】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大理裂腹鱼 小编为您整理大理裂腹鱼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