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1997年后,印度海军只剩下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英制航空母舰维拉特号 (INS Viraat R-22,又译为巨人号),当时估计该舰最多只能撑到2010年左右,所以印度海军积极构建下一代的航空母舰兵力。原先印度曾等待法国海军“福熙”号(FNS Foch R-99)除役再行购买,但由于不确定性能而作罢 。 1999年1月,印度开始与俄罗斯交涉采购大笔军火,项目包括SU-30MKI战斗机、T-90主战坦克等,此外还有俄罗斯“戈尔什科夫”号航空母舰。“戈尔什科夫”号是最后一艘1143型航空母舰(北约称基辅级航空母舰),在苏联时代原名为“巴库”号(Baku)。
建造沿革
“戈尔什科夫”号在装备上较基辅级前三艘姊妹舰有诸多改良,舰上侦测、武器系统都与随后出现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相当,应该是当作后者的验证舰。“戈尔什科夫”号的舰岛造型类似“库兹涅佐夫”号,其上装有四具天空哨兵相控阵雷达的巨大天线,短程防空导弹统一为垂直发射的SA-N-9,SS-N-12反舰导弹的数目则由前三艘本级舰的八枚增至12枚。“戈尔什科夫”号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45000吨,全长273m,宽31m,吃水10.8m,动力系统为八具锅炉与四具蒸汽涡轮 ,四轴推进,可输出200000匹轴马力,最大航速32节,航速18节时续航力13500海里,人员编制1200至1600名。
本级舰的航空兵力包括12或13架雅克-38战斗机、14到17架卡-25直升机或卡-27直升机,武装包括24组八联装SA-N-9防空导弹垂直发射器、六组双联装(共12枚)SS-N-12反舰导弹、两门100mm 70倍径舰炮、八具AK-630 30mm机炮、10具533mm鱼雷管以及两组12联装RUB-6000反潜火箭发射器。 巴库号于1978年12月在位于黑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安放龙骨,1982年4月17日下水,1988年6月进入苏联海军服役 ;1991年苏联解体后,归入俄罗斯海军服役的巴库号重新命名为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该舰继续服役到直到1994年2月发生机舱爆炸意外,随后便停役并拖回位于摩尔曼斯克的北方舰队造船厂整修, 于1995年重新下水,但由于俄罗斯经济匮乏、无力操作,使得本舰在1995年8月1日宣告除役。
1998年俄罗斯总理访问印度期间,便表示俄罗斯有意将戈尔什科夫号的舰体无偿赠送印度,但是重新整修、改装以及舰上装备、机队组建的费用则由印度自行负担。在2000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期间,双方对此签署备忘录。原本双方应在2001年就正式签署合约,但由于价格谈不拢而一度拖延;双方在2002年2月再度讨论一次,对报价仍无交集。直到2004年1月20日,印度与俄罗斯终于签约敲定这笔交易,由俄罗斯的北德文斯克(Sevmashpredpriyatiye)造船厂负责改装工程,总金额15亿美元,其中舰体部分的整修重建将耗资9.7亿美元,其余5.3亿美元用于舰载机的购置, 签约时舰体工期为52个月。
服役历程
2012年7月8日,“维克拉玛蒂亚”号驶入巴伦支海,展开为期124天的海上测试,“维克拉玛蒂亚”号预定在2012年12月4日交付印度海军,但印度当局认为由于俄罗斯海域海况恶劣,实际上必定有延迟,交付时间可能会延迟到2013年3月。2012年9月中旬,却传出“维克拉玛蒂亚”号在这一段测试中推进系统发生故障。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表示有3个锅炉无法以全功率输出,而且“维克拉玛蒂亚”号完全能正常航行 ,航速仍能达23节。
当推进系统发生故障之后,一开始俄印双方仍决定低调处理,先进行其他不冲突的测试项目,包括舰载机起降作业测试、检测舰上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等等。在2012年8月份,米格-29K的甲板起降测试展开,由米高杨设计局的资深试飞员进行,包括携带不同燃料与武器配置来进行,最终阶段降落测试也在9月2日完成。随后“维克拉玛蒂亚”号返回船厂维修动力系统。
2012年9月“维克拉玛蒂亚”号回厂之后,原本上舰操作的400多名印度海军官兵大部分将先行返国,只留下以舰长为首的40名军官来监督船厂执行相关测试与工程作业。之后的工程与维修进度随之产生,主要维修工作就是更换耐火砖,并对推进系统进行相对应的维修与检查工作,整个工作在2013年2月完成,期间“维克拉玛蒂亚”号完全停在北方机械制造厂的码头。为此,船厂重新订购耐火砖等相关施工建材,并组成二到三组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团队,而新的验收日期订为2013年4月25日 。
2013年2月1日,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宣布,已经修复了“维克拉玛蒂亚”号的锅炉。 修复锅炉耐火砖之后,“维克拉玛蒂亚”号回到船坞中为重新出海测试做准备,包括检查水下船体与螺旋桨推进器等,在2013年5月重新展开海试,完成最大航速等未竟的机动测试项目。
2013年8月初,“维克拉玛蒂亚”号完成了蒸气推进系统的第一阶段测试,在7月28日的试航中跑出了29.2节的速度。 在2013年8月下旬,“维克拉玛蒂亚”号成功进行了米格-29K的夜间起降测试。 在2013年9月下旬,“维克拉玛蒂亚”号完成所有海上测试,在2013年为期三个月的海试期间曾跑出27.9节的航速,在2013年11月16日于北德文斯克基地移交印度海军 ,配属于印度西部舰队。
2013年12月26日,“维克拉玛蒂亚”号在英国“蒙茅斯”号护卫舰陪同下,穿过英吉利海峡,返回印度。
技术特点
甲板改造
“戈尔什科夫”号原始设计上只允许操作STOVL战机,因为本舰原来配备的雅克-38过于老旧,早在1992年就除役了。不过由于戈尔什科夫号本身拥有可观的武装,如果将这些武器拆除,就能大幅增加飞行甲板面积。为了操作米格-29K固定翼舰载机,“维克拉玛蒂亚”号的起降模式改为与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相同的短距起飞/拦阻索回收(STOBAR);舰面上原有的武器防空导弹与反舰导弹等全数都遭到拆除,舰首加装14.5度的滑跃甲板;飞行甲板的结构与布局也进行大幅变更,左舷追加斜角甲板作为飞机降落动线并扩大飞行甲板面积,右舷甲板也向外延伸,飞行甲板后端设置三组拦截索。
重新规划后,新的飞行甲板有两条起飞动线通往舰首滑跳甲板,第一条从斜角甲板降落区右侧边缘出发,最大可用长度160m,第二条则从降落区左侧出发一路横向贯穿降落区,最大可用长度180m,两条起飞动线的长度都足以让重挂载的米格-29K起飞 。电子装备方面,“维克拉玛蒂亚”号拆除原本的天空哨兵相控阵雷达,增设一个大型的三维对空扫描雷达,不过原本主桅杆顶的顶板(Top-Plat)三维对空雷达予以保留。为了容纳若干必须的天线设备,“维克拉玛蒂亚”号舰岛后方右舷的位置增设一座桅杆。
其他改造
“维克拉玛蒂亚”号的电子系统与自卫武装完全重新配置,防空武器应该是以色列制造的闪电式(Barak)短程防空导弹或俄制CADS-N-1 Kashtan炮/弹合一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舰载机的部分,俄国向印度强力推销俄制舰载机,甚至表明印度若不买飞机,就不出售戈尔什科夫号的舰体。改装后,“维克拉玛蒂亚”号的舰体长度增加到283m,全宽也由于加装斜角甲板而增加到51m,起飞甲板动线长195m,左舷斜角甲板长198m,满载排水量预估达45500吨。舰上原有的动力系统 也经过大幅整修,换装由波罗的海船厂新造的锅炉,燃料从原本的重油改为柴油;不过整体推进系统设计不做重大变更,最大航速达29节。
舰载机
俄罗斯向印度推销的舰载机种是米高扬设计局以米格-29为基础开发的舰载版──米格-29K,不过在当时只有纸面构想。对于这种尚待研发的全新机型,印度对其能否在航空母舰上顺利操作存有疑虑,加上很可能是米格-29K的唯一客户与风险承担者,印度在2000年底遂一度拒绝了俄罗斯出售米格-29K的提议,转而考虑俄国本身也在使用的苏-33舰载战斗机;不过对于戈尔什科夫号而言,苏-33的体积重量太大,也没有足够的跑道长度供其起飞,而且苏-33也已经停产,重开生产线、替换机上过时设备等所费不赀;此外,苏-33原始设计单纯作为舰队防空,没有考虑对地武器系统的设计配套,而米格-29K则有。
基于实务考虑,印度海军最后还是在2004年12月22日签约购买16架米格-29K,并保留2015年续购30架的优先选择权(装备于届时成军的首艘IAC印度自制航空母舰),第一架于2007年1月交机 ,合约还包括由俄罗斯训练印度海军的米格-29K飞行员。本舰操作的其他机种还包括卡-29反潜直升机以及卡-31空中预*直升机,而印度本身开发的LCA轻型战斗机以及ALH先进轻型直升机也是舰载机选项之一。“维克拉玛蒂亚”号将能搭载24架米格-29K与6架Ka-29/31或国产HAL直升机,或者是13架米格-29K、21架直升机 与16架米格-29K、10架直升机的组合,其飞行甲板在操作时最多可停放13架米格-29K。
性能数据
技术数据
排水量
45,400吨
全长
283米
全宽
51米
吃水
10.2米
动力
8×锅炉
4×蒸汽涡轮/140000
最高航速
32节(59千米每小时)
续航距离
4,000海里(7,400千米)
耐力
13,500海里(25,000千米)于18节(33千米每小时)
船员
1,400人
舰载机
MiG-29K战斗机
Ka-28直升机
Ka-31直升机
HAL直升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