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百团大战

时间:2024/11/24 1:40:2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战争时间:1940-1941年;伤亡人数:中国军队约1.7万人,日军约2.5万人。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持续时间最长、发动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日军在此战役中遭受到了打击之后,便开始研究起中国的敌后抗日武装,并从正面战场抽调了大量部队,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多次扫荡。当然,日军的企图是无法实现的,也正是从这一时期起,地雷战、地道战、大生产运动等一系列的作战方法、新概念出现在了战争辞典中。

    详细介绍

    战争背景

    世界格局

    1940年4月9日,德国出兵占领丹麦,突然袭击挪威,击退英法远征军后,于6月10日占领挪威全境。5月10日德军入侵西欧,5月15日、28日,6月22日,荷兰、比利时、法国先后投降。英军退出欧洲大陆,英国本土受到入侵的严重威胁。欧洲战局刺激了日本迅速压服中国以利下一步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欲望。5月10日,日本陆军省制定了《以昭和15、16年为目标的处理中国问题策略》,并在5月18日召开的陆军省、部首脑会议上正式通过。其要点是,在1940年底以前,进一步统一与加强政略、战略和谋略,以全力迅速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屈服。

    根据这一《策略》,日军把重点放在对国民政府的政治诱降上,对当时正在香港与国民党秘密进行的“桐工作”寄予了极大期望,为配合“桐工作”,日本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封锁和军事压力。为切断中国西南方面的国际交通运输线,日本趁英法在欧战中遭受严重失败,在亚洲势力减弱之机,进一步对英法施加压力,威胁它们封锁中缅、中越国际交通线。6月20日,法国同意全面封锁中越边境,准许日本军事人员入越监视对华禁运情况。7月12日,英国通知日本同意关闭滇缅公路,并于16日正式宣布:自7月18日起,3个月内禁止通过缅甸向中国运送军械、弹药、汽油、载重卡车及铁路材料,香港亦同时禁运。英法的绥靖政策使处于抗战困难的中国武器进口减少约51%。

    国内背景

    1939年冬以来,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正太铁路是日军施行这一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日军在铁路沿线大小城镇、车站和桥梁、隧道附近,均筑有坚固据点,各以数十至数百人的兵力守备,并派装甲火车巡逻。铁路两侧10至15公里的要点,筑有一线外围据点。日军称正太铁路沿线是“不可接近”的地区,用它隔绝八路军总部、第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它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

    1939年底至1940年春,国民党在华北挑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山西新军和八路军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使日军“囚笼政策”得以趁机推行,给抗日根据地造成严重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1940年春,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和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的聂荣臻讨论确定破袭正太铁路。1940年5月1日,日军发动了武汉会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枣宜会战,在广东方面发动了良口作战,企图对中国政府加强军事压力。在枣宜作战中,日军本无意于长期占领宜昌,但受德军6月14日占领法国首都巴黎的鼓舞,改变初衷,决定占领宜昌,以便直接威胁重庆,动摇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日军航空兵以宜昌为基地,使5月18日开始的日军航空兵对大后方的战略轰炸进一步升级。

    日本全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给抗战增加了更大的困难,国民党内一些人更加动摇,妥协投降危机空前严重。

    为克服这一严重危机,中共中央在1940年7月7日发表的《中共中央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中指出:日本“企图用封锁我国际交通线,向我正面进攻及举行天空轰炸等加重压力与加重困难的办法,达到其分裂中国内部,逼迫中国投降之目的”,“现在是中国空前投降危险与空前抗战困难的时期”,号召“全国应该加紧团结起来,克服这种危险与困难”。于是,八路军总部决定把酝酿成熟的破袭正太路设想付诸实施,出击敌后交通线,给敌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粉碎日本的企图,以利全国局势好转。

    战争经过

    战役部署

    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部向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下达了《战役预备命令》,同时上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在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后规定直接参加正大线作战的总兵力应不少于22个团,要求晋察冀军区派出10个团,第129师派出8个团,第120师派出4至6个团,总部炮兵团大部、工兵一部也参战;在其他铁路配合作战的兵力,由各区自行安排。

    1940年8月8日,八路军总部下达《战役行动命令》,确定了战役部署及作战地域:晋察冀军区以主力10个团破坏正太铁路平定(不含)至石家庄段,重点破坏娘子关、平定段:对边区周围的北宁、津浦、德石、沧石、平汉等铁路,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破袭之,阻击可能向正太铁路增援之敌。

    第129师以主力8个团,附总部炮兵团1个营,破击平定(含)至榆次段,重点破坏阳泉、张净段;对根据地周围的平汉、德石、同蒲、白晋铁路及邯大、临屯公路,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破袭;对平辽公路应派有力部队积极活动。

    第120师应破袭平遥以北同蒲铁路及汾离公路;破袭同蒲铁路部署应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阻敌向正太路增援,并力求以约两个团进至榆次南北地区,配合第129师作战;对晋西北腹地内各个敌据点与交通线,应分派部队积极破袭。

    总部特务团集结于下良、西营地区待命。战役统一由八路军总部指挥,战役发起时间为8月20日。

    上述三大集团根据总部命令,重点对正大路和同蒲路北段沿线的敌情、地形、工事和居民等情况进行了侦察和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集团的作战部署,并秘密调集部队,组织参战部队进行短期的攻坚和破路训练,准备物资器材,进行战前动员。地方政府大力组织动员群众,准备各项支前工作。

    晋察冀军区于7月27日发出作战命令,作出初步部署,并令军区副参谋长唐延杰率侦察人员前往正太路附近侦察。8月15日下午,军区在吊儿村召开主攻方面(正太路东段)作战会议,确定抽调8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又两个骑兵营、3个炮兵连、1个工兵连和5个游击支队,组成3支主力纵队(即右纵队、中央纵队、左纵队)、1支钳制部队和总预备队,担任正太铁路作战任务。同时,对平汉铁路高碑店至石家庄(不含)段、北宁铁路平津段、津浦铁路泊头镇至唐官屯段也作了破袭部署,要求必须切断上述日军交通线,保证主攻方面作战的顺利进行。此外,还部署第2、第5、第8军分区部队,分别在同蒲铁路北段、雁北地区及津浦铁路沿线进行钳制活动。

    第129师于7月22日下达了准备进行正太战役的指示,指定8个团参战,要求参战部队作好准备。8月18日,在和顺县石拐镇师前进指挥所召集作战会议,传达了本师《关于正大战役的作战命令》。

    第120师决定抽调20个团,重点破击太原以北同蒲铁路和忻静、汾离公路,配合正太线作战。

    初期直接参加正太铁路破击作战总兵力约20个团,配合作战的兵力远远超出此数。正太铁路是华北日军的重要交通命脉。破袭正太铁路,日军心然由平汉、同蒲路东西两面反扑。为了阻敌增援,钳制华北日军兵力的机动,相机展开广泛的破袭,收复敌占据点,于是形成了八路军百余团参加正太战役或配合正太战役的局面。

    1940年下半年,日军华北方面军约有27万人,华北伪军约14万人(含苏北)。驻正太铁路沿线及其附近地区的有独立混成第4旅(驻娘子关及其以西,司令部驻阳泉)、第8旅(娘子关以东,司令部驻石家庄)、第9旅(太原附近地区)。百团大战之前,日本中国派遣军于7月20日从华北抽调了6个步兵营和1个山炮营到武汉,增强第11集团军对该地区的守备,其中有独立混成第4、第9旅的部队。加之独立混成第8旅主力在冀中“扫荡”,因此正太铁路沿线日军兵力相对减少。

    战役经过

    百团大战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荡”阶段。

    1.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

    第一阶段为时20天,中心任务是破坏日军交通,重点摧毁正太路。前10天,晋察冀军区、第129师主要是破击正太路;后10天,日军反扑,八路军撤出正太路,晋察冀军区转而出击正太路以北盂县地区,第129师打击前出“扫荡”的日军,第120师在晋西北配合作战。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冒雨通过山谷河流,避开日军外围据点,直接运动到正太路两侧,当晚向正太路全线突然发起攻击,奇袭成功。

    晋察冀军区右纵队(辖第5、第19团)负责破击正太铁路娘子关至乱柳段。20日20时,晋察冀军区右纵队主攻部队第5团一部首先潜入娘子关村,歼灭村内伪军,黎明攻克娘子关,随后主力部队掩护工兵,大量破坏敌工事,并将关东铁路桥炸毁,随后主动撤离娘子关。

    1940年8月20日晚,第5团第1营第1连袭入磨河滩,遭到日军反击,21日拂晓撤出车站。当晚第1连渡过棉河,攻入车站。敌退入营房抵抗。磨河滩日军有近1000人凭坚固守,值天降大雨,棉河水涨,不能徒涉,第1连遂抢占车站西面村庄固守。22日下午,日军400多人开始反击,第5团主力在棉河北岸向敌实施火力袭击。第1连在歼敌50余人后,撤出战斗。第19团曾攻入巨城和移穰车站。

    1940年8月23日,第5团再次攻占娘子关,并炸毁娘子关以东石桥,破坏了程家陇底、磨河滩之间的铁路。当晚第19团再次攻入移穰车站,炸毁水塔、铁路。

    1940年8月24至27日,右纵队炸毁了岩会附近的几座座石桥及木桥。在右纵队大力破袭下,从25日起,正太路娘子关至乱柳段日军交通完全断绝,日军各据点各自为战。晋察冀军区中央纵队(辖第2、第3、第16团),负责破袭正太路娘子关至微水段和井陉煤矿。

    1940年8月20日夜,第3团对井陉煤矿的岗头老矿和东王舍新矿同时发起攻击。第1营在矿工帮助下迅速攻入新矿,歼敌*备队一部,残敌躲入碉堡死守。第2天下午,全歼守敌。随后将矿区重要建筑全部炸毁,搬走大部物资,使其半年以上不能恢复生产。第3团夺取了贾庄、南正日军据点,破坏了南正至微水间铁路。第2团攻占乏驴岭铁桥东端堡垒,掩护工兵将铁桥炸毁一段,并一度占领蔡庄日军据点。第16团第2营于20日夜攻入北峪,将守敌大部歼灭,21日掩护工兵破坏北峪石桥;其他各部攻占地都,并将南峪守敌大部歼灭。24日,中央纵队侦知井陉县城已有日军1000余人,南峪、地都也有大批日军增援,乃决定以一部监视和袭扰铁路沿线之敌,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待机。

    左纵队(辖冀中*备旅第2团、军区特务团、平井获支队)负责破袭微水至石家庄段。20日夜,平井获支队袭击岩峰,爆破铁路;特务团掩护群众破坏岩峰至威州电线、公路。22日夜,特务团攻击上安车站。

    1940年8月23日夜,*备旅第2团攻入头泉车站,夺下堡垒2个,随后撤出铁路沿线。25日至27日,连续出击,破击平山、获鹿、微水、岩峰间公路。

    第129师负责破袭正太路西段。该段有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司令部驻地、煤矿基地阳泉,并有榆次方面独立混成第9旅的策应。第129师左翼破击队辖第386旅第16团、决死第1纵队第38、第25团等部,负责破袭正太路寿阳、榆次段。

    1940年8月20日20时总攻发起后,第16团5个连进攻芦家庄车站,连克碉堡4座。第16团向榆次游击的2个连配合工兵炸毁芦家庄至段廷之间的所有桥梁。第38团突然袭击攻占上湖、和尚足2个车站。第25团攻克马首车站,日军逃向寿阳。第129师右翼破击队由新编第10旅第28、第30团等部组成,任务是破击正太路阳泉至寿阳段。

    1940年8月20日晚总攻发起后,第28团兵分三路,攻击狼峪、张净、芹泉车站;第30团向桑掌、燕子沟进攻。当晚攻占桑掌,并将该处大桥破坏。21日占领燕子沟,炸毁2两座铁桥。到23日,又攻克狼峪、芹泉等据点。在此期间,右翼队还攻克了坡头、辛庄、赛鱼、铁炉沟、小庄、张庄等车站和据点。

    第129师总预备队第772团于8月22日、25日2次强袭平定西南冶西之敌,终于将敌大部歼灭,占领冶西。落摩寺日军被第769团围困10天,到8月31日全部就歼。

    至此,正太铁路西段除寿阳等少数据点外,均为第129师所控制。由于部队攻击猛烈,正大路西段日军数日内联络中断,各据点日军在被攻击围困之中,迅速被歼。第129师动员组织民众,采用搬拆、爆破、火烧、水淹等方法,破坏铁路、车站及其附属设施。为掩护师破袭作战,战役开始时,第129师即以总预备队的第14团占领狮垴山。敌独立混成第4旅力从8月21日上午起,集中阳泉日军,并武装日本侨民,连日出犯狮垴山。敌兵力由200余人增至600余人,在约20架次飞机轰炸扫射和施放毒剂的支援下,连续进行反扑。第129师总预备队战至25日,先后打退敌多次进攻。

    1940年8月26日,日军进一步增兵,继续向狮垴山反扑。第14团在坚守6昼夜、歼敌400余人后,主动撤出狮垴山主峰,继续以小分队钳制日军,主力转移执行新的破路任务。

    在正太线破袭战取得重大胜利,第一步战役目标基本实现,该线日军增强力量,频繁向破袭部队反扑,山西南部日军第36、第37、第41师也准备北援正太路的情况下,八路军总部于26日下达了第二步行动方案,为给第二步行动创造有利条件,八路军总部于27日、29日一再强调继续破路和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出犯或增援的1个营以下的日军部队。根据指示,晋察冀军区27日命今右纵队继续破路1、2天。第129师除以部分兵力监视各据点日军外,主力每日轮班破路。在第129师连续破袭下,正太路西段除寿阳、阳泉等少数城镇外,基本被破坏,交通断绝。

    1940年9月2日,八路军总部命令:从3日起结束正太战役;各集团按8月26日命令的第二步行动方针转移兵力,乘正太路遭破坏后,敌不能转移兵力的有利时机,完成第二步计划的任务。晋察冀军区按照总部26日命令,组织进行盂北战役。第129师由于日军主力反击,转入打击出犯日军的作战,对进击和辽公路,收复和、辽两城的任务,留待下阶段完成。

    1940年9月2日起,晋察冀军区部署新的战役行动,以第2、第5、第16、第19团参加主要方向作战,立即向盂县和寿阳以北出动,收复该地区内的敌据点。

    由于正太线的破袭战,使盂县以北日军主力南调增援,守备兵力减弱,各据点已感到恐慌,晋察冀军区部队展开锐猛攻势后,不少据点守军开始动摇,9月5日下午,下社日军在上社日军接应下,退到上社,与上社日军一同连夜向盂县方向逃跑。9月5日晚,第19团赶到上社附近后,即与第2军分区特务营向逃敌展开追击。此时,第19团进至神泉、普田地区的第1营截断了日军退向盂县的道路。6日9时,将该敌包围于兴道村。经5小时激战,歼其大部,残敌80余东逃罗里掌山,复陷于第19、第5、第16团包围之中。9日夜,日军大半被歼,40余人趁浓雾突围,逃进盂县城。第2团第3营于7日占领西烟村,8日夜冲入日军据守的土寨,日军大肆放毒,突击部队全部中毒后退出,双方各伤亡20余人。9日、10日继续围困。11日,西烟日军在盂县日军200余人接应下,逃回盂县。

    9月4日,日军抽调2000余人增援盂县地区,开始反扑。9月10日,晋察冀军区命令第19、第5团留盂县以东以北地区待命,准备配合第129、第120师行动;其余各团向根据地东部、东北部转移,准备执行新任务。

    为了钳制正太线方面八路军的破袭作战,日军纠集独立混成第4旅4个步兵营(配属第36师以1个步兵营为基干的支队)、独立混成第9旅3个步兵营(配属第36、第41师均以1个步兵营为基干的支队各1个)等部,向第129师实施反击。8月30日,独立混成第9旅自太谷、榆社之间地区,9月1日,独立混成第4旅自平定、和顺、辽县,榆社一带相互策应推进,以松塔、安丰、马坊地区为中心合击第129师。在日军主力转取反攻的形势下,第129师各路破击队即由破击作战转入打击出犯日军的作战。左翼队连日在高坪、道坪、红凹、中兰、卷峪沟地区予敌打击。特别是卷峪沟约15个小时的阻击战,毙伤敌200余人,掩护师指挥机关、后勤部门及右翼队的转移,战斗后左翼队亦安全转移到外线。

    1940年9月6日,左翼队、第772团将太谷出犯之日军500多人包围于榆社西北的双峰地区,激战一昼夜,歼敌400余。第385旅于6日于张建设伏,重创向辽县撤退的日军。右翼队于9月3日离开正太线向根据地转移,曾在平定以西打击阳泉出扰日军,消灭日军100余人。随后,部队即行分散,展开游击战。至9月15日,第129师粉碎了日军万余兵力的连续反击。

    第120师为配合正太路破袭战,从8月20日20时开始,对同蒲铁路和晋西北主要公路展开大规模的破击,攻取敌铁路公路线上的据点。

    康家会是忻静公路上日军最大的据点,驻有日伪军50余人,其东北石神有敌30人,西南利润有敌10余人,静乐有敌100余人。第358旅以第4团1个营进攻康家会,2个营在康家会以东的炭窑沟、青龙庄间设伏准备歼灭石神增援之敌;以第716团在康家会以西的砚湾设伏,准备歼灭利润、静乐增援之敌。8月21日零时30分,第4团第2营向康家会发起攻击,拂晓时将守敌全歼。由静乐乘2辆汽车增援的日军40人被第716团歼灭,由石神增援之敌也大部被歼。

    为扩张战果,第358旅以第4、第716团各一部强袭丰润,其余部队负责打援,8月25日晨将丰润山上碉堡攻占。正组织火力准备攻击猬集山下大庙内的日军时,敌增援部队赶到,攻击部队遂撤出战斗。

    第120师独1旅于8月23日开始行动,第715团曾先后2次袭击寨子村,同时袭击岚县。第2团破坏峪口至圪洞公路数里,又在班家庄以西山地伏击日军,并连袭石门鄢、寺圪塔敌据点。8月31日凌晨,独2旅第714团猛袭宁武、朔县间阳方口,烧毁了车站,切断了同蒲铁路,战斗毙伤敌120余人,俘日军2人、伪军32人。暂1师一度袭入五寨;决死第2、第4纵队切断了汾离公路,并一度袭入汾阳以西的王家池;第359旅第717团多次击退柳林出扰之敌。

    第120师在晋西北先后作战180多次,歼日伪军800余人,攻克康家会、阳方口、平社、龙泉等敌车站和据点,一度切断了同蒲铁路北段以及忻静、太汾、汾离公路敌军交通线,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使其难以增援正太路,有力地支援了第129师、晋察冀军区方面的作战。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大体上在9月10日结束。

    2.第二阶段(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

    中共中央1940年9月10日指示:“根据中央七七宣言与七七决定,我八路军新四军全部力量,在目前加强团结时期,应集中其主要注意力于打击日军,应仿照华北百团战役先例,在山东及华中组织一次至几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在华北则应扩大百团战役行动到那些尚未遭受打击的日军方面去,用以缩小敌占区,扩大根据地,打通封锁线,提高战斗力”,“击敌和友是目前军事行动的总方针。”

    1940年9月16日,总部下达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指示第二阶段作战目的是扩大战果;作战基本方针是继续破坏日军交通,摧毁深入根据地的某些据点。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击了同蒲路。

    涞灵战役

    主词条:涞灵战役

    日军驻蒙军占领的涞源、灵丘地区,深入晋察冀边区西北部。驻涞源、灵丘及其附近的是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第26师各一部,共1500余人,另有伪军1000余人。日军受到第一阶段打击后,各据点纷纷增加兵力(其中涞源城已增到500人左右),增修加固工事,储备粮弹。

    晋察冀军区决定调集部队,组织涞灵战役。

    1940年9月22日22时,涞灵战役开始,右翼队向涞源县城及其周围据点发起猛烈攻击。经一夜激战,夺占东、西、南关,日军退入城内。

    公里处涞(源)易(县)公路上的敌重要据点三甲村,歼敌大部,将其占领。同时,第3团向涞源城东北东团堡发起猛攻,至24日夜,攻克该村周围全部堡垒,将残敌压迫于村中数间房屋死守。25日,敌将据点库存武器、物资、粮食全部烧毁,准备突围。攻击部队再度向敌猛攻,残敌突围无望,投火自焚。

    1940年9月26日,右翼队其他部队和平西军分区第9团也连克桃花堡、白乐堡、吉家庄、辛庄、北口、下北头、白石口、中庄、王喜洞、刘家嘴、张家峪、北石佛、金家井等13个据点。战役发起的第2天,日军开始由张家口等地南援,由于破路不彻底,日军推进迅速。

    1940年9月28日中午,日伪军3000余人搭乘汽车,在坦克20辆、飞机4架的掩护下,进抵涞源城。在这种情况下,右翼队已难开展有利的攻势,晋察冀军区乃决心转移攻势于灵丘地区,第一步扫除灵丘、浑源间敌据点,第二步夺取大营东南至神堂堡一线及大营、沙河以北山地内敌据点。10月2日,晋察冀军区命令右翼队主力集结涞源以东及东南地区整理,一部监视钳制涞源之敌,另以第1、第2团归左翼队指挥,加入左翼队作战。

    1940年10月8日夜,第1团第1营乘南坡头日军一部出动袭击第2团之机,向南坡头发起进攻,一举袭入敌阵,歼敌大部,残敌逃窜。同时,第6团第1营攻克抢风岭,青磁窑日军望风而逃,9日夜,第6团第3营攻击了金峰店。此外,向灵丘、广灵间出击的第26团8日夜曾一度攻入黄台寺。

    1940年10月9日,晋察冀军区发觉第1军分区《抗敌报》第35期9月22日社论无意中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企图泄露。这时,灵丘方面,浑源、广灵日军1300余人南援,开始反扑。涞源、易县、保定、望都、定县、完县、唐县、曲阳、五台等地,日军正集结兵力,准备粮弹。涞灵战役持续18天,共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俘日军49人、伪军237人,八路军伤亡1419人。

    为策应涞灵战役,冀中军区在破袭沧石、德石、北宁、津浦铁路的同时,于10月1日至20日进行了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百团大战发起后,冀中日军一部西援,大部被束缚在重要交通线上,冀中内地守备较弱。

    冀中军区决定以第18、第23、第30团等部计10个营,共8500余人,编为左翼队、中央队、右翼队进入这个地区作战。计划首先以两翼部队钳制日军,吸引日军于任河大肃中心区以外,尔后以中央队突入中心区,打开局面。

    1940年10月1日战役开始。左翼队(第18团)进入潴龙河以东,河间、任丘以西地区,2日至6日,连续攻克连家庄、东固贤、良村。7日夜,玉皇庙、丰乐堡、刘善寺各据点日军望风逃窜。右翼队(第30团)4个营进入大城以东、子牙河以东地区活动,至7日,连克李民居、邓庄子、石疙疽、西刘庄、臧庄子、陈村等据点,并大举破路挖沟。中央队(第23团)2个营北渡滹沱河,10月1日,伏击由商家林出动抢粮的日军100余人,歼敌90余人,缴获全部武器。9日,在白马堂伏击由留各庄到里坦之敌,全歼日伪20人。

    1940年10月15至20日,进行以子牙河东西两岸为重点的第二期作战,在任河大肃中心区,只留小部队坚持。中央队19日夜攻克半截河据点,破坏其附近的古洋河上的桥梁。右翼队面临敌情严重,无力采取大的行动。左翼队16日夜克大曲堤、任丘石门桥,18日又克王盘敌据点。

    任河大肃战役,毙伤日军805人、伪军322人、俘日军3人、伪军326人,攻克据点29个,冀中军区部队伤亡573人。此役钳制了日军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涞灵战役。

    榆辽战役

    主词条:榆辽战役

    由阳泉经平定、和顺、辽县到榆社的公路,是日军突入太行根据地最深的一条公路。日军企图将该路向西南延伸,经武乡与白晋铁路相连,以达到分割大行区,灵活调动正太、白晋两线兵力的目的。其中榆辽段长45公里,沿线有榆社、沿壁、王景、管头、铺上、小岭底、石匣、辽县等8个据点,由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第13营守备。

    1940年9月22日,八路军第129师下达榆辽战役基本命令,决定以突然袭击手段消灭榆社至小岭底之敌,收复据点摧毁公路,并乘势向辽县进展,相机收复辽县。

    1940年

    9月23日夜,攻坚作战开始。24日,左翼队攻克沿壁、王景,右翼队攻克铺上、小岭底。至25日,榆社具城也被攻克,小岭底至榆社一线只剩管头据点之敌仍在顽抗。同时,平辽支队积极活动,攻占辽县以北寒王镇;沁北支队积极破路,频繁出击,使武乡、白晋路日军受到钳制。26日,第129师令右翼队以一部继续围攻管头之敌,主力和左翼队东移,乘胜收复辽县并消灭可能援辽之敌。27日拂晓,右翼队进攻辽县以西石匣,当夜将其占领。左翼队28日进抵马厩附近,准备当晚进攻辽县。这时,和顺、武乡日军分别向辽县、管头增援。八路军总部命令停止进攻辽县,以一部钳制和顺南下之敌,主力转移至红崖头、关帝垴地区,准备歼灭武乡东援之敌。第129师遵令转移兵力,同时猛攻管头,在29日24时将其攻克。

    1940年30日9时左右,左翼队赶到红崖头以南山地,右翼队尚未到达预伏地区。武乡日军600余人正越过预伏地区,其先头与右翼队遭遇。左翼队迅速向日军的后尾、侧翼同时展开攻击,日军在飞机8架掩护下,占领高地顽抗。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双方伤亡惨重。

    1940年10月1日黄昏,辽县西援日军500余人突破右翼队阻击,逼近左翼队指挥所附近,左翼队奉命撤出战斗。同日,八路军总部鉴于辽县、武乡日军会合,阳泉南援日军1000余人已抵辽县以北的寒王镇,第129师相当疲劳,伤亡较大,判断增援辽、榆地区的日军可能趁势“扫荡”太北地区,乃决定结束榆辽战役。

    破击同蒲铁路

    1940年9月12日,第120师下达了同蒲铁路北段行动计划,决心从9月20日开始破击同蒲铁路宁武、忻县段(重点在宁武、大牛店之间)。

    1940年9月14日,第358旅从根据地娄烦以西地区出发,北越静乐、岚县公路,16日到达马家沟集结。该旅以第3支队(辖第7、第8团、特务营)袭击头马营。

    1940年9月18日24时,第3支队以特务营向头马营发起攻击,以第7、第8团打援。战斗至翌日晨,宁化堡日军40余人增援头马营,行至山寨村被打援部队包围歼灭。20日,羊圈岭日军约200余人前出至里鄢村企图反扑。该旅第716团于当日14时向里鄢村之敌发起攻击,次日拂晓,该敌惟恐被歼,逃回羊圈岭。

    独1旅于9月16日夜东渡汾河。18日得悉,羊圈岭日军400余人袭击雁北支队扑空后返回上庄,乃决心围歼该敌。遂于18日13时向该敌发起攻击,激战至19日凌晨,旅主力撤出战斗执行破击任务,残敌向羊圈岭退去。这次战斗,独1旅伤亡105人,毙伤日军约200人。各部队击破阻扰之敌后,即投入对同蒲铁路的破击作战。

    1940年9月22日晚,第358旅第4团(附师属工兵连)、师特务团前出到段家岭、轩岗间破坏同蒲铁路数段。与此同时,第2团袭击奇村,第715团袭击忻口、楼板寨。23晚,第2团破坏忻口以南铁路,第715团破坏忻口以北铁路。25日夜,第715团再次破坏了大牛店、轩岗段铁路。独2旅也于朔县、宁武间破坏铁路数段。第120师经过6天的破击作战,使同蒲铁路交通再次中断。

    3.第三阶段(1940年10月6日至1941年1月24日)

    日军在华北的广大地区连续遭到八路军两次大规模攻势的打击,为防止局势继续恶化,尽快稳住占领区,遂调集重兵,从10月6日起,先后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扫荡”,企图趁八路军连续作战来不及休整之机,打击八路军主力,毁灭抗日根据地。

    在榆辽战役结束的10月1日,八路军总部在给各大区的指示中,就指出增援辽、榆之敌可能顺势“扫荡”太北地区,各部应有相应的准备。

    1940年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反“扫荡”作战计划,据此各地区军民展开了反“扫荡”作战。

    晋东南反“扫荡”

    日军第1集团军为打击第129师主力,毁灭抗日根据地,从10月6日至12月5日,先后“扫荡”晋东南的太行、太岳区。第129师来不及休整补充,即投入反“扫荡”作战。太行地区10月6日,冀西武安敌800余人,开始“扫荡”阳邑一带。11日,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一部从辽县、武乡出发,第36师一部从潞城、襄垣出发,共3000余人,南北策应,“扫荡”榆、辽、武之间的浊漳河两岸地区,合围“清剿”榆辽公路以南,14日自洪水、蟠龙、西营一线东犯东田、左会地区。八路军第385、第386旅,决死第1纵队等部,在内线节节阻击进犯之敌,新10旅在外线作战。15日上午新10旅2个团在和辽公路弓家沟伏击敌汽车运输队,毁敌汽车40多辆,歼灭押车日军100余人。17日,“扫荡”之敌分途退去。

    1940年10月20日,日军第36师及独立混成第4旅等部近万人,分由武安、辽县、武乡、潞城等地出发,“扫荡”清漳河东西地区,重点指向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机关及第129师师直、晋冀豫边区党政机关所在地的麻田、左会间地区及涉县、偏城一带。日军进入合击地区后,连续数日实行“清剿”和烧杀。26日,日军开始回撤,回撤的路上实行分区“扫荡”。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和摧残。

    1940年10月29日,“扫荡”黄烟洞之敌第36师一部500余人,辎重民夫400余人,经左会进到蟠龙以东的关家垴,准备返回武乡。当日13时,八路军总部令第129师集中主力歼灭该敌。当日夜,第129师以第385、第386旅主力,新10旅及决死第1纵队各一部,将该敌包围于关家垴,拟于次日4时发起总攻。被围之敌除紧急构筑工事外,趁夜暗袭占了关家垴西南的凤坑顶高地,以两处制高点,互为犄角,固守顽抗。第129师按原定计划向关家垴之敌发起进攻,并分兵一部夺取凤垴顶。第129师部队迅速突破敌防御,将其压缩于狭小地区,展开白刃搏斗,激战持续到31日拂晓,敌大部彼歼,仅剩60多人死守阵地。下午,黄烟洞方面之敌1500余人,在飞机10余架支援下驰援。第129师撤出战斗。残敌在援敌接应下,遗尸280余具,向洪水逃去。至此,日军大部已由根据地中心区撤走。

    1940年11月初,太行南部黎城日军北犯南、北委泉,继向西井进犯,襄垣日军经西营向蟠龙进犯,企图台击东田及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砖壁一带。第386旅奉命急赴蟠龙以东的大陌村南北一线阻击进犯之敌,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

    1940年11月3日9时,部队刚在大陌村一带部署就绪,即与来敌展开激战。日军连续发动进攻,并夺占大陌村部分阵地。第386旅顽强扼守,一直坚持到4日凌晨4时,在八路军总部顺利转移后,才撤出战斗。日军合击企图未逞,于5日向白晋线退去。

    太行区北部,和顺敌2500余人经寒王镇、长城镇于11月3日到榆社,加强了榆、辽、武地区日军力量。此后,对榆辽公路以南讲堂、岭上、宋家庄、郭郊、大有一带进行了反复“扫荡”。在根据地军民的袭扰打击下,至13日,日军先后退回据点。太行区历时40天的反“扫荡”结束。

    太岳地区从11月17日开始,日军以第37师一部从沁县、南关镇出发,以独立混成第16旅一部从平遥、介休、霍县出发,以第41师1个营从洪洞出发,共7000余人,分路合击沁源及其以北的郭道镇地区。为避敌锋芒,太岳军区将领导机关与主力部队组成沁东、沁西2个支队,转移于日军合击圈外的沁河两岸地区,打击日军分散活动的部队。日军在地方武装袭扰下,于23日进抵合击地区后,即实行分散“清剿”。沁源县受摧残最严重,被害群众达5000余人,占全县人口1/10,牲畜被杀近万头,被抢走7000余头,房屋被毁3~4万间。

    大岳军区部队抓住日军四出“清剿”,兵力分散的机会,积极打击日军。23日,沁西支队第42团在官滩歼灭日军100余人。27日,第42、第59团各一部又在胡汉坪、马背一带毙伤日军160余人。沁东支队第17、第57团,先后在光凹、陈家沟、龙佛寺、吾元镇、南卫村、南里等处予敌严重打击,其中第17团龙佛寺战斗,即歼日军100余人。第212旅在交口地区也予敌以重创。日军被迫于12月5日分路撤出太岳区。

    晋察冀边区反“扫荡”

    晋察冀边区的反“扫荡”作战,从日军首先进攻的平西地区开始,逐次展开。平西反“扫荡”平西抗日根据地直接威胁着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驻地和华北伪政权中心北平,以及华北的主要交通线平汉、平绥线,是日军对晋察冀边首先“扫荡”的目标。

    1940年10月13日,日伪军1万余人分10路向平西根据地中心地区-三坡合击。日军采取稳扎稳打,依靠据点逐步推进的战术,每日前进5~10公里。

    平西军分区以主力的适时机动和广泛的游击战对付敌之“扫荡”。经过一周余的作战,不断给敌袭扰打击,使其相当疲劳。日军各路虽深入根据地,但并未摸清军分区主力部队的动向。至11月21日,在敌包围圈进一步缩小时,平西军分区主力由三坡地区跳出合围圈,向西南转移,在蓬头与敌进行遭遇战后,转移到板城以东野孤、大台之线。

    日军进到三坡地区后,大肆烧杀,大量粮食被抢走。从23日起,日军开始分途撤退。到10月底,主力退出平西,但仍留2000人以上兵力在平西抗日根据地内修筑据点、公路,仅在昌平、宛平地区就增加据点14处,控制了东斋堂、杜家庄等村庄。平西抗日根据地开始出现退缩、减小现象。

    1940年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指示:进攻平西、太行区之敌均可能转而进攻北岳区,晋察冀边区应立即准备粉碎敌之“扫荡”的作战,党政军民应切实配合,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主力应集结适当位置,准备坚决消灭一两路进犯之敌。井指示第129、第120师积极配合作战。

    1940年11月9日,日军第110师等部及伪军共1.4万余人,首先重点“扫荡”第1军分区所属地区。易县、大龙华、王安镇、涞源、插箭岭之线日伪军由北向南,保定、满城日伪军由东向西,相互策应,企图压迫军分区部队于狭小地区,进行决战。

    1940年11月10日,晋察冀军区下达反“扫荡”的作战方针和部署。12日,针对日军大肆烧杀与破坏的行动,又指示:主力在不妨碍机动原则下仍可分散一部(不超过1/3的兵力)坚决打击敌之烧杀企图。

    1940年11月9日,由涞源、易县、保定出动之敌6000余人,连续合击管头、银坊、黄土岭和神北等地。12日,敌合击扑空,即在当地烧杀后分路撤退。此时第1军分区集结第1、第25团,乘机进行截击。敌一路800余人,14日由吴家庄向苑岗撤退中遭到截击,死伤一部,该敌在飞机掩护下突出重围,向管头退去,途中再遭第20团截击,伤亡甚大,逃回满城。

    1940年11月13日,完县、唐县等地日伪军出动2700余人,向第3军分区所属地区进犯。11月14日,定襄、东冶、五台日伪军约2600人分两路向阜平及其西南地区迫进。日军东西两线策应,合击阜平以北的台峪。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及第3、第5军分区指挥机关和第2、第3、第6团等部队在敌合围圈即将形成之前转移外线。16日,日军合击台峪、张家峪地区。未能转移出去的游击军艰苦奋战,司令员王溥、政治部副主任郝玉明牺牲,部队伤亡100余人。

    1940年11月18日,合击台峪之敌从王快进占旱平城。21日,由大营经神堂堡、吴王口之敌,和由五台经台怀、石咀、龙泉关、下关之敌,也会合于阜平城。日军占阜平后,由阜平中心区向外,由周围各据点向内,对第3军分区所属地区连续合击,反复“扫荡”,残酷烧杀破坏。

    1940年11月21日夜,第2团选派30余人袭入党城,以手榴弹袭击日军宿舍,日军惊慌失措,枪炮射击彻夜未停。26日,第1军分区便衣4名潜入保定,以手榴弹袭击日军正在举行会议的剧场,引起日军惊恐。侵入根据地之敌于25日分路撤退。

    至1940年12月3日,日军大部退出北岳区,但在阜平、王快、党城、曲阳之线,留驻1000余人,继续建点修路,企图久踞。为迫退深入阜平之敌,拔除敌占据点,彻底粉碎日伪“扫荡”,12月9日,晋察冀军区组织第2、第3、第4、第6团进行阜(平)王(快)战役。

    1940年12月14日21时,第6团向东庄之敌发起猛攻,第1营攻克东庄北山堡垒3个,冲入村内,日军反扑夺回堡垒,毙伤日军170余人。第4团向阜平之敌展开攻击,第2团、游击军一度攻入党城和灵山。21日王快之敌130余人押送100余驮子军需品,行至王林口被全歼。

    1940年12月26日,平汉路宣村地区伏击战,炸毁日军列车及所载汽车14辆,重炮3门。27日,由阜平东庄北犯之敌1200余人,在罗峪、土门遭袭击,死伤140余人。留驻之日军被迫于1941年元旦起先后从阜平、东庄、王快撤退。到1月4日,持续55天的反“扫荡”基本结束,晋察冀军区共毙伤日伪军2000余人,自身伤亡1382人。

    晋西北反“扫荡”

    1940年10月25日至11月上旬,日军独立混成第16旅等部约4000人,“扫荡”晋西北第8军分区和第3军分区米峪、娄烦一带,遭到当地军民打击。12月中旬,日军抽调驻晋南的第37师、驻晋东南的第41师各一部,配合驻晋西北的独立混成第3、第9、第16旅及第26师各一部共2万余人,准备全面“扫荡”晋西北。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结束后,第120师预料日军必来报复,积极准备反“扫荡”。10月30日,该师奉命组建晋西北军区,11月7日在兴县李家湾举行了军区成立大会。晋西北军区辖直属军分区及第2、第3、第4、第8、雁北等6个军分区。

    1940年12月14日起,日军各路相继开始对晋西北地区进行全面“扫荡”。敌5000余人从太汾、汾离公路据点出动,北犯第8军分区米峪镇地区;敌4000余人从离石、柳林出动,进犯临县地区;敌6000余人19日从岚县、奇岚等据点出动,进攻兴县和保德以南地区。至12月23日,日军侵占了晋西北除保德、河曲两县以外的全部县城、大部集镇和黄河渡口,开始有计划地实行“三光”政策。

    日军和汉奸伪装八路军,诱杀群众;派出基干支队分进合击,反复“扫荡”,寻歼党政军领导机关;重点破坏八路军后方机关和设施。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扫荡”中,群众被惨杀者达5000余人,仅兴县地区被抢、被烧的粮食即达15万斤,仅第4军分区被抢、被杀牲畜即达5000余头,被烧毁的房屋、窑洞达1.9万多间。

    晋西北军区部队在反“扫荡”初期,主要以部分兵力配合地方部队和游击队,开展广泛的游击战,袭扰、钳制进攻之敌,破袭敌之交通运输,掩护群众转移。主力部队避开敌之锋芒,转到外线,寻机袭击日军。第4军分区部队先后袭击了方山、峪口、信义等据点,并多次袭击临县和安叶村。师属教导团等部曾袭入兴县东关,又在兴县以南伏击敌“清剿”部队。第358旅和工卫旅,分别对“扫荡”米峪镇之敌进行多次袭击和阻击。独1旅和决死第4纵队,在大武以北不断袭击敌据点,破坏公路,断敌交通。

    为粉碎日军企图,12月27日,晋西北军区指示各分区动员一切力量,打破日军修路筑点计划;命令第358旅负责打击岚县至大蛇头、普明至赤坚岭修路之敌,独1旅负责破击大武至临县公路,决死第4纵队破击大武至方山公路。据此,独1旅第2团组织群众2000余人2次破击大武、三交间公路,使临县之敌不得不绕道方山与离石联系;离石游击队带领群众两次破击离石、军渡问公路,毁公路30余里;第2、第35团各一部,连续袭击汾阳至柳林公路线上的信义、上白霜、张家山等据点。在内线坚持的各团抽调干部组成便衣工作团与地方工作团一起,破坏敌新建据点周围的“维持会”。第715团一部与临县游击队一起袭入临县县城,捕捉了南关“维持会”代表。决死第2纵队第4团深入到晋中平川,在下曲镇诱伏文水之敌,歼日伪军100余人;工卫旅在太汾公路连续进行了破击战。

    独2旅第714团、暂1师第36团和雁北支队各一部,曾袭入神池、阳方口等据点,并3次袭入义井镇;第714团在朔县利民堡西南解家岭击溃了企图伏击该团的日伪军并歼其一部。

    第358旅第716团奉命由娄烦以西出发,赶到兴县界河口附近,与在第7团相配合,打击“扫荡”之敌与袭击驻止之敌,使敌下敢出扰。

    从1941年1月2日起,日伪军开始分途撤退,到1月24日全部退回原据点。晋西北军区冬季反“扫荡”,历时40天,歼敌2500余人,破坏公路125公里,桥梁23座,在战役中被敌侵占的所有城镇全部收复。

    战果统计

    1940年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公布,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内有营长以上军官18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以上共46380人);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收电话线42.4万余公斤;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此外,还缴获与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日伪军兵力损失,若加上晋察冀军区阜王战役毙伤的2000余人,晋西北反“扫荡”毙伤的2500余人,则达到50880余人。

    据日军统计,正太、同蒲及平汉铁路共44681米道轨、93米隧道以及1014米桥梁被破坏,2440根电线杆或被切断,或被倒坏,146公里电线被切断;井陉新矿至少半年不能产煤。

    八路军在百团大战前3个半月作战中,伤亡1.7万人,中毒2万余人。129师战后统计,百团大战中该师各部伤亡7362人,失联450人,全师百团大战战斗减员达7812人。

    战争影响

    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敌华北方面军的“囚笼政策”,对日军震动极大。经过这一战役,日军内部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总结经验教训,对情报机构进行了空前的改革和加强,进一步明确了在华北作战以中共军队为重点的指导思想。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把此役称为挖心战,每年8月20日,作为挖心战纪念日。

    百团大战推迟了日本的南进步伐,但由于战役规模和持续时间,都超过了部队和根据地补给能力的限度,部队消耗过大,在日军报复“扫荡”时,已相当疲劳,因此对日军打击不力,使根据地遭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加重了以后的困难。在有些地区,如太岳、平西抗日根据地,开始出现缩小现象。正因如此,中共党内关于应否发动百团大战发生争议。在华北座谈会上,百团大战问题被提出讨论,并受到尖锐指责。

    百团大战以华北的胜利影响全国战局,制止国民党内存在的妥协危机;同时百团大战的发动加强国民党团结的目的。百团大战在华北予日军以重大打击,直接减轻了日军对国民党战场的压力,使日本企图利用德、意胜利的形势加大对国民党军事压力,以彻底解决“中国事变”的方针落空;在政治上,打破了国民党散布的“八路军游而不击”、“专打友军”的谣言。

    历史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民网)

    百团大战是在中国抗战处于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的时候取得重大胜利的,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它钳制了大批在华日军,1941年初日军又将第17、第33师由华中调往华北,从而进一步减轻了华中正面战场的压力;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百团大战的捷报传开之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报社电台相继发表社论、社评,各地纷纷举行祝捷会、庆功会,群情振奋,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遏制了妥协投降的暗流,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等谎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战争评价

    “百团大战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敌华北方面军在其作战记录中也承认: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聂荣臻答《抗敌报》记者问)

    “百团大战是具有全国性的战略意义的伟大战役,它加强了同胞的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的团结,使敌人困难实现其威胁利诱之阴谋。“(朱德)

    “百团大战使敌人大为震动,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多田骏因其“囚笼政策”之破产而滚蛋,继任者为冈村宁次,提出“治安强化运动”的方针,取消战争初期“剿共灭党”的口号,改为致力于剿共。”(叶剑英《八路军七年来在华北抗战的概况*(一九四四年八月三日)》)

    “百团大战给予日军以很大的震荡,使日军重新考虑了问题,提出了治安强化运动的方针,取消了剿共灭党的口号,而致力于剿共。”(邓小平《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与今后对敌斗争的方针》)

    “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彭德怀)

    “经过长时间的筹划,朱德和彭德怀在1940年8月初发布最后命令,对日军展开百团大战。……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五个月。一百团人打击了日军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查顽敌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之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痛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贵部发动百团大战,不惟予敌寇以致命打击,且与友军以精神上之鼓舞。”(卫立煌1940年8月26日、28日致电朱德)

    “华北我军出击之日,正是敌机一百七十架狂炸我陪都,市区大火、精华悉付一炬之时。……敌机之继续不断地向我陪都猛烈施行轰炸,主要的目标乃在使我大后方造成恐怖的空气,动摇人心,沮丧士气,藉以配合政治上的进攻,打击我抗战意志,华北胜利粉碎了敌寇这种政治阴谋,坚定了全国抗战意志,而使一般动摇妥协分子无从得逞。”(《力报》1940年9月12日)

    “宜昌战后三个月,各线无大战事,战况的沉闷在日军方面照例是整理补充,以备下一次攻势,在我们方面,也是在观望日军的动向,针对日军的企图,以从事新的部署,就在这夹缝中间,传来了北方的捷音。”(《大公报》1940年9月5日)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百团大战】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百团大战 小编为您整理百团大战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