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玳瑁

时间:2024/11/24 2:09:22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玳瑁是海洋中的宝石,极其稀有的动物资源。它们的嘴呈鸟喙状,所以也叫鹰嘴海龟,背甲平铺状,呈棕红色有浅黄色的小花斑,整个身体光泽美丽,十分好看;体长60-170厘米,体重一般为45公斤左右,是海龟中体型较小的一种。玳瑁生活在亚洲东南部和印度洋等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主要栖息于沿海的珊瑚礁,海湾,河口和清澈的泻湖等相对较浅的水域。因为人类过度的捕捞,玳瑁已濒临灭绝,现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中文学名: 玳瑁
  • 拉丁学名: Eretmochelys imbricata
  • 英文名: Hawksbill Turtle
  • 别称: 十三鳞,瑁,文甲,瑇玳,瑇瑁,鹰嘴海龟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爬行纲
  • 目: 龟鳖目
  • 科: 海龟科
  • 属: 玳瑁属
  • 种: 玳瑁
  • 亚种: 2亚种

一、玳瑁

  • 玳瑁是体型较大的海龟,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主要栖息于沿海的珊瑚礁,海湾,河口和清澈的泻湖。
  • 它们曾在广大海域中族群兴旺,但过度的捕捞使玳瑁已经成为濒危物种,在中国近海也几乎绝迹。
  • 玳瑁在中国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在广东省惠州市已建有保护玳瑁的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并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

二、玳瑁

玳瑁属爬行纲,海龟科的海洋动物。

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

它们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最主要的食物是海绵。

玳瑁的背甲棕红色,表面光滑发亮,有浅黄色云斑,非常漂亮。

不幸的是,也因为如此,玳瑁遭到人类的滥杀,将其甲片入药,角质板制成眼镜框或各式装饰品。

无止境的捕捞,已经让玳瑁成为濒危物种,在中国近海也几乎绝迹。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玳瑁(学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属爬行纲,海龟科的海洋动物。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两对前额鳞,吻部侧扁,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前额鳞2对;背甲盾片呈覆瓦状排列;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前肢具2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

生长与分布

生活在亚洲东南部和印度洋等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主要栖息于沿海的珊瑚礁,海湾,河口和清澈的泻湖,相对较浅的水域。筑巢通常发生在偏远,孤立的沙滩。

玳瑁一般在海深18.3米以上的水域中活动,其一生中会在几个环境完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成年玳瑁主要在热带珊瑚礁中活动,白天时它们会在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中进进出出,而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作为一种常常洄游迁徙的海龟,它们的栖息地各种各样,包括广阔的海洋、礁湖甚至是入海口处的红树林沼泽。至今人们对处于生命早期阶段的幼年玳瑁所偏好的栖息地知之甚少,但人们推测它们像其他幼年海龟一样在大海中过着浮游生物般的生活,直到成年时才会离开它们的家。

形态及特征

玳瑁体型较大,背甲曲线长度65-85厘米,体重45-75千克。背甲棕红色,有光泽,有浅黄色云斑;腹甲黄色,有褐斑。头及四肢背面的盾片均为黑色,盾缘色淡。吻长,侧扁;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下颚骨纤细,下颚联合长,仅略短于眼的纵径;颚缘无锯齿,但具纤细的斜直条纹。头背具对称大鳞,前额鳞2对;颈前部、喉、颏部具若干小鳞。背甲较平扁,呈心形;盾片呈明显的覆瓦状排列,老年个体渐趋平铺;颈盾宽短,与第一对缘盾平列向前凸出;椎盾5枚;肋盾4对,第一对肋盾不与颈盾相接切;一条明显的脊棱自第一椎盾贯穿至最后一枚椎盾;侧棱极弱(幼体时十分明显);缘盾每侧11枚,在体后三分之二处形成明显的强锯齿状;2枚臀盾略大于相邻的缘盾,两臀盾隙,呈凹缺。腹甲前后缘弧形,前端具一扇形间喉盾;肛盾中缝最长,其余盾片中缝约略相等;自肱盾至肛盾中央隆起,形成腹甲两侧的棱嵴,棱嵴之间形成凹陷;两侧具4枚一列的下缘盾;在腋区具4枚或数目更多的鳞片;在胯区有1或2枚鳞片;盾片均具辐射线。四肢桨状,前肢长于后肢,覆有并列大鳞和盾片,每肢外侧具2爪。尾短。

生活习性

玳瑁是海洋中较大而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经常出没于珊瑚礁中,主要捕食鱼类、虾、蟹和软体动物,也吃海藻。它的活动能力较强,游泳速度较快。玳瑁喜欢在珊瑚礁、大陆架或是长满褐藻的浅滩中觅食。虽然玳瑁是杂食性动物,但主要的食物是海绵。海绵占据了加勒比玳瑁种群膳食总量的70-95%。玳瑁只觅食几个特定的海绵物种,如海绵纲(Demospongiae),特别是星骨海绵目(Astrophorida)、螺旋海绵目(Spirophorida)和韧海绵目(Hadromerida)海绵。除海绵外,玳瑁的食物还包括海藻以及水母和海葵等刺胞动物。也捕食极为危险的水螅纲动物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

玳瑁在捕食这些刺胞动物时会闭上没有保护结构的眼睛,而且诸如僧帽水母这样的剧毒动物的刺细胞并不能透过玳瑁生有鳞甲的头部,这样玳瑁就不会受到威胁。玳瑁有时也会捕食虾蟹和贝类,它们的双颚十分有力,可以咬碎蟹壳甚至是极为坚硬厚实的贝壳,如双壳类贝类。玳瑁的嘴为其捕食珊瑚缝隙中的小虾和乌贼提供了方便,鹰喙般钩曲的嘴可以轻易的将它们钩出。

玳瑁对于其猎物有很强的适应力和抵抗力,它们觅食的一些海绵对于其他生物体来说是剧毒且往往是致命的。此外,玳瑁还会选择一些富含硅质骨针的海绵为食。

由于玳瑁有异常坚实的甲壳,它们没有什么主要天敌,因为很少有动物能咬穿它们的壳。鲨鱼和湾鳄算是玳瑁的天敌,章鱼和某些海洋表层鱼类也会捕食成年玳瑁。而且由于玳瑁经常觅食海绵,身上会带有某些海绵难闻的味道,而且由于玳瑁取食有毒的海绵和刺胞动物,其肉中含有相当水平的毒性,因此有时可以使某些天敌或人类却步。玳瑁的性情较为凶猛,捕捉时它们会有咬人的举动,不过,如果没有受到伤害,它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繁殖方式

玳瑁的产卵期在3-4月,产卵时,雌性在白昼上陆在海岸沙滩挖穴产卵,坑穴直径约20厘米,深约30厘米,一个产卵期内分三次产卵,每次产卵130-200个。卵球形,白色,壳软有弹性。卵径约3.5厘米。孵化时间长,约需2个月左右幼体便孵化出来。初孵出的幼龟背甲未完全坚硬,但已有覆瓦状排列,龟甲长约43-48毫米。幼龟颈部可自由伸缩,但不能前后左右转动。

价值及其他

诗词

玳瑁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之一。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对刘兰芝外貌的精彩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是讲述告别之景,繁钦《定情诗》中也提到“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钗”谐音拆,有分离之意,而李白也曾写到“常嫌玳瑁孤”;沈佺期《独不见》描述了一个少妇思念夫君的心理活动,其中写到:“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变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诗词中也常以“玳瑁筵”(简称“玳筵”)一词来描述筵席的精美与豪华。

装饰

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亦建有一座非常可爱的名为Burnside的喷泉雕塑,刻画了一个男孩深情地骑在一只大玳瑁上的形象,因此雕塑有“海龟男孩”(Turtle Boy)的爱称。这座雕像就如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雕像和布鲁塞尔的小于连铜像一样,已经成为伍斯特市的标志性象征。当地还举行以雕像命名的音乐竞赛“海龟男孩音乐奖”(The Turtle Boy Music Award),同时一些与雕像有关的儿童故事也被创作出来。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玳瑁】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玳瑁 小编为您整理玳瑁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