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眼蝶科Satyridae boisduval,1833,是从蛱蝶科分出的一科,但仍有学者把其作为蛱蝶科的一个亚科。
本科多为小型或中型的蝴蝶,翅展25100mm。头小,触角变化较多,端部明显呈短锤状。前足退化,失去行走功能。翅短阔,通常颜色暗淡,多为灰褐色、黄褐色或黑褐色,少数种类为红色或白色,多数种类具醒目的眼状斑,故此称为眼蝶。多数种类前翅翅脉基部加粗,甚至膨大,为该科另特征。少数新热带的种类翅透明。有性二型及季节型。无访花习性。飞翔力或强或弱,多呈波浪形,喜在林阴、竹丛中或早晚活动,阴雨天时较其他科的种类活跃。
生长与分布
本科已知3000种,广泛分布。世界各地均有,中国已知260多种,常见的有稻眼蝶Mycalesis gotama Moore、蛇眼蝶Minois dryas bipunctatus Mitsch等。
竹长纹黛眼蝶Lethe europa Fabricius 寄主:毛竹和刚竹。分布:福建、广东和云南。
日月蝶(稻眼蝶)Mycalesis fracisca Carmer 分布:江苏、浙江和江西。
大黑眼蝶Paraplesia adelma Felder 分布:浙江。
竹黄眼蝶Neope Muirheadi Fldr 分布:浙江。
木斑蝶Neope goschkewitchii Menetriere 分布:浙江。
竹眼蝶Melanitis leda L. 分布:浙江。
竹尖头眼蝶Lethe syrcis Hew 分布:浙江。
竹多眼蝶Aranda epaminondas 分布:陕西。
形态及特征
常以灰褐、黑褐色为基调,饰有黑、白色彩的斑纹。翅上常有较醒目的外横列眼状斑或圆斑。小型或中型种类,体躯细瘦,头小,颜色暗淡,通常为灰褐、黑褐或黄褐,少数红色或白色。翅上有较醒目的眼状斑或圆纹,少数没有或不明显。前足退化,毛刷状,折在胸下不能行走,无爪。雄蝶通常有第二性征,包括后翅正面亚前缘区的特殊鳞斑(斑上有倒逆的毛丛)及前翅正面近A脉基部的腺褶。眉眼蝶属Mycalesis和暮眼蝶属Melamitis的旱湿季型特别明显。
眼蝶成虫触角端部逐渐加粗,但不明显;前足退化,收缩不用,雄性只有一跗节,雌性4至5跗节,爪全退化。
前翅呈圆三角形;中室为闭式;前翅Sc脉基部常膨大,部分种类的Cu脉及A脉的基部也有膨大;R脉5分支,R3至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A脉只有1条(2A)。后翅近圆形;中室为闭式;肩区具较发达的肩横脉(h);内缘臀区较发达,A脉有2条(2A及3A),两翅反面近亚外缘常具多数眼状的环形斑纹。眼蝶因此而得名,起作用是引诱捕食者攻击这些非要害部位,使它们得以逃生。
颜色较鲜艳种有蓝斑丽眼蝶,闪紫锯眼蝶、蓝穹眼蝶。大型代表种有宁眼蝶、白斑眼蝶、彩裳斑眼蝶、凤眼蝶等。
寄主植物多为禾本科植物,有的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少数属食羊齿类植物。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眼蝶科】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