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黄岛长吻虫

时间:2024/11/9 12:35:0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黄岛长吻虫属于玉钩虫科动物,它们身体柔软而细长、呈蠕虫状,体长约为290毫米,吻长为领长的3.37~8.5倍,所以得名长吻虫。黄岛长吻虫躯干部又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雌性为淡黄褐色,雄性淡黄或橘黄色,后躯干部为黄色,扁平呈管状,内部充满沙粒。黄岛长吻虫穴居于中潮区和低潮区的细沙滩和泥沙滩中,它们行动缓慢,以沙泥中的有机质及微小生物为食,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中文学名: 黄岛长吻虫
  • 拉丁学名: Saccoglossus hwangtauensis
  • 别称: 黄岛长吻柱头虫,玉钩虫
  • 界: 动物界
  • 门: 半索动物门
  • 纲: 肠鳃纲
  • 科: 玉钩虫科
  • 分布区域: 中国
详细介绍

生长与分布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胶州湾附近海域。

对两种半索动物的分布、资源量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根据过去的调查资料,多鳃孔舌虫和黄岛长吻虫主要分布与胶州湾及其附近海域,以薛家岛的安子码头、辛岛湾和山里湾数量最多。在80年代以前,该类动物尚较易采到。80年代后,这两种动物数量已大幅减少。最近的试采表明,在安子码头、辛岛湾海域已经不能采到这类动物,虽经多次努力,仅在山里等海滩发现有限的几个个体,可见其资源状况岌岌可危。

形态及特征

黄岛长吻虫的身体柔软而细长、呈蠕虫状,体长约为290毫米,躯干伸直,表面平滑,也明显分为吻,领,躯干三部分。吻部为浅桔黄色,背腹侧扁,呈扁圆锥形。在背部和腹部两条中线上,各具有一条或深或浅的纵沟,从吻的基部直达吻端,将吻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吻长约为15.6毫米,宽约5.6毫米。领部表面较光滑,中部具有一条浅而宽的沟线,后部则有一条非常清晰的深沟,其长度仅为全长的1/100。领长为2.5~3.4毫米,宽为4~5.5毫米,二者之比约为0.65。吻长为领长的3.37~8.5倍,所以得名长吻虫。

躯干部又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有鳃和生殖翼,也呈浅桔黄色。生殖翼的前端与领部的后缘相连,前部较低,好像两条细的隆脊,其后逐渐加厚至中部,然后又逐渐降低,直至消失。生殖翼之间有两条淡色低隆起,其外有一行小鳃孔,鳃孔数约90对左右。躯干中部为肝区,肝盲囊褐绿色,其后褐色素逐渐减少,黄色素逐渐增加。后躯干部为黄色,扁平呈管状,内部充满沙粒。腹部表面内具有两条纵走的肌肉索。

黄岛长吻虫的鳃生殖区发达,约占全长的?。生殖翼的前、后部较低、形状好似两条细的隆起背,中段则较高。生殖翼的前半部为浅桔黄色,后部为绿褐色,肝盲囊区为绿褐色。在躯干部的前部背面和生殖翼之间,有两条浅色的隆起脊,隆起脊在前方彼此分开,间距较大,愈向后则愈靠近,到末端则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形。在每条隆起背的外缘各有一行小鳃孔,鳃孔数为90对左右。

生活习性

黄岛长吻虫穴居于中潮区和低潮区的细沙滩和泥沙滩中。巢穴呈不定型的U形。身体全部横陈于穴中。穴口较宽,呈漏斗状,穴居的深度通常为50~20厘米。因其体壁含有大量的碘,所以在其密集分布的区域往往可嗅到碘的气味。以沙泥中的有机质及微小生物为食,再生能力强。

价值及其他

物种价值

黄岛长吻虫虽然其貌不扬,隐居于海底泥沙之中,但它们均为极为罕见的珍稀动物,其介于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独特身体结构,为脊索动物的起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在进化论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黄岛长吻虫】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黄岛长吻虫 小编为您整理黄岛长吻虫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