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秦岭细鳞鲑

时间:2024/9/16 0:37:5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秦岭细鳞鲑属于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鱼类,为中国所特有,是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湑水河、子午河的上游的溪流中。秦岭细鳞鲑体长纺锤形,稍侧扁,头钝,头背部宽坦,中央微凸,眼大,鳃孔大,鳃膜不和峡部相连,鳞细小,侧线完全、平直。秦岭细鳞鲑是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成鱼除摄食鱼类外,也食被风吹落的陆生昆虫。
  • 中文学名: 秦岭细鳞鲑
  • 拉丁学名: 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 英文名: Qinling lenok
  • 别称: 细鳞鱼,细鳞鲑,花鱼,梅花鱼,金板鱼,闾花鱼,五色鱼,闾鱼
  • 界: 动物界
  • 纲: 鱼纲
  • 目: 鲑形目
  • 科: 鲑科
  • 属: 细鳞鲑属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秦岭细鳞鲑:又名细鳞鱼、细鳞鲑、花鱼、梅花鱼、金板鱼、闾花鱼、五色鱼、闾鱼。

分布范围:在中国的分布区起自东北部的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流域,向西经辽河、滦河、秦岭直至额尔齐斯河流域。

生活习性:秦岭细鳞鲑是一种珍稀的鲑科陆封型冷水鱼类。

保护级别: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生长与分布

野生秦岭细鳞鲑一般栖息于植被较好,底质多砾石、粗沙,水流湍急的水口或深潭中。栖息有很强的定点性。人工建场地应充分考虑场地环境,池周搭配乔木、灌木以及人工辅助遮阳措施。

形态及特征

形态特征:体长17—45厘米,体重0.5—1.5千克。

常见个体多为150毫米左右,最大可达450毫米。

体长纺锤形,稍侧扁。头钝,头背部宽坦,中央微凸。

吻不突出或微突。口端位,下颌较上颌略短,上颌骨后端达眼中央下方。上下颌、犁骨和腭骨各有1行尖齿。舌厚、游离,舌齿约10枚,排列呈“∧”型。

眼大,鳃孔大。鳃膜不和峡部相连。鳞细小,侧线完全、平直。背鳍短,外缘微凹;脂鳍与臀鳍相对;腹鳍后伸不达肛门,鳍基部具1长腋鳞;尾鳍叉状。幽门盲囊65-75个。

体背部暗褐色,体侧至腹部渐呈白色,体背及两侧散布有长椭圆形黑斑,斑缘为淡红色环纹,沿背鳍基及脂鳍上各具4-5个圆黑斑。

生活习性

因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生活于秦岭地区海拔900-2300米的山涧溪流中,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水底多为大型砾石处。秋末,在深水潭或河道的深槽中越冬。除洪水期,很少在平原干流中见到。

秦岭细鳞鲑是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成鱼除摄食鱼类外,也食被风吹落的陆生昆虫。摄食时间多集中于早晚前后,阴天摄食活动频繁,全天均可见到。

饲养方法

饲料配置与投喂时间

(1)饲料配置秦岭细鳞鲑主要以天然摇蚊幼虫、虾类为食,也可捕食一些小鱼、陆生昆虫、林蛙等。对人工饲养的细鳞鲑可搭配人工颗粒饲料喂养,人工饲料主要为面粉、虾头粉、鱼粉、无机盐、维生素等高蛋白饲料。如作为繁育种鱼,在夏末冬初打捞性状优良的种鱼至繁育池,加大高蛋白饲料喂养育肥,冬季可根据天气状况投放少量饲料,初春用改变进水流量大小变化,刺激性发育成熟,为繁殖打好基础。

(2)投喂时间秦岭细鳞鲑摄食时间多集中于早7:30时~9:00时、晚17:00时~19:00时前后,细鳞鲑全天可进食。阴天摄食也较为频繁,投料应选在鱼群活动高峰期投放为宜。每日投喂次数2次~3次,投喂量以单体平均重量乘总投尾数乘十分之一计量,仔鱼采取少量多次原则进行投喂。

管理

做到勤观、勤察、勤巡,每天早、晚2次~3次巡查,巡查包括繁育池、培育池、引水渠、拦水堤、周围设施以及辅助设施,及时打捞淤积在引水口的腐枝枯叶,泥沙确保进水通畅,测定水温、水流量变化作巡塘记录。

繁殖方式

最初性成熟年龄3+5+龄。性成熟个体于2-3月产卵,产卵场多在浅水砂石底处。产卵水温低于10℃。绝对怀卵量为2670-4510粒。卵沉性,一次排完。

随天保二期工程的启动和林业经营、管理、技术等进一步完善,又加之集体林改在各地全面开展。利用林区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研发新技术为林区提供开发项目与增加经济收入点。结合林区自然河道多,流量小,水体温度低,四周植被覆盖高,四季变化不大等特性,利用林区自然河道发展细鳞鲑鱼养殖,其养殖技术管理粗放,方法简易,既能满足细鳞鲑鱼养殖对环境的要求高特点,又利用了水资源。

繁育场地

(1)场地选择。场地的选择在适宜秦岭细鳞鲑生长的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湑水河、子午河的上游的溪流,河床较宽,海拔1100m~1600m均可作为繁育、养殖地。采取整沟封禁养殖的办法进行。

(2)区位条件。林区内或林缘沟系自然河道,水质优良,无污染,水体pH值为6.5~7.0,年平均水温12℃以下,上游植被良好,水量充沛,区域内环境相对湿度60%~65%。

繁殖与培育池建设

在选好的养殖地建一繁殖和培育池

(1)繁殖池建设。在河道较宽地,辟开主河道,因地形建拦水堤。拦水堤建设办法:以河流中心为基点测量河道宽度,开挖0.8m基础,砌拦河墙,拦水墙高1.0m,顶宽0.6m。两侧建防护围堰,围堰高于拦河墙0.8m,以达到保护、加固拦水堤为目的,混凝土结构,在选建池一侧围堰墙体低拦河墙0.1m处留引水口,接引水渠,引水口按0.3m×0.4m留口下接引水渠。引水口用18Ф螺纹钢按间距0.03m排拦网,防止石块或杂物进入引水槽。距离拦河墙2m~4m建一池,建池面积(5×10)m2,池深1.5m,里高外低,池底基上不规则地摆放大小不匀的石块,石块按照由池里向外逐渐增高摆放,铺好后粗沙灌缝铺地,粗沙厚度0.1m~0.15m,池壁干砌块石,池与拦河墙之间引水渠连接。引水渠宽度0.6m~0.8m,要求进水口高与下池0.6m~0.8m,用0.20mPVC接水入池。

(2)培育池建设。在繁殖池下建一培育池建造方法与繁育池同样。用繁育池排水供培育池,同时在引水渠与拦河墙处设置水闸,在洪水期关小进水,防止暴雨或连雨河水突涨进入引水渠水量过大冲毁引水渠或鱼池。

水体注入量

水体注入量要求保持在240L/s~280L/s,鱼池水深控制在0.6m~1.2m。引水渠与池上下形成高度落差目的在于用流水自然冲击增加水体含氧量,有条件可设置两个进水口借下排水自然冲击形成涡流,带动整池水体流动。进水口对面设置出水,架设0.20mpvc排水,管口长出池墙0.10m~0.15m,用细纱网罩口排水,罩口纱网以池内投放鱼个体大小选择,以池内鱼不易逃走为宜。

繁殖

进水口第一个池建为繁殖池的目的,是因第一池水体含氧量高、温度底,鱼苗成活率高又便于管理。本池在建设初期应考虑,所建池时略深培育池0.15m~0.20m。(1)秦岭细鳞鲑成鱼最初性成熟年龄3年龄~4年龄。性成熟个体于2月下旬至4月初活动频繁,产卵期在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对产卵池进行喷洒生石灰消毒处理,保持底粗沙厚度0.30m~0.40m,水深0.40m~0.80m,测量产卵水温,控制在4℃~8℃。

(2)细鳞鲑性成熟个体特征,性成熟个体表现为活动频繁,性情暴躁不安,沿进水口处上蹿,对声音刺激敏感紧张。临产卵期雌鱼腹部白色膨大柔软,生殖孔红肿外露,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鱼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雌鱼怀卵量为2600粒~4500粒。注意观察,将性成熟表现明显的雌雄鱼以1∶4比例带水打捞至产卵池。鱼卵初产为淡黄色,沾附于河底卵石或粗沙上,刚孵化出来的仔鱼靠吸收卵黄囊营养发育,待卵黄囊逐渐吸收后经22小时~24小时体表颜色逐渐转变为黑色素增多即可逐渐上浮,上浮仔鱼体长0.009m~0.01m。(3)产卵管理。产卵期要勤观察产卵情况,有条件地可对产卵池4/5进行适当遮阴处理,做到轻进轻出,保持产卵池外围安静,投足含高蛋白精饲料,巡察全池雌鱼排卵情况,雌鱼全部排完卵1天~2天后对产卵成年鱼打捞出转到其他池饲养。仔鱼上浮期间每天用VC、VB剂对全池进行泼洒,药浴用氰霉素或痢特灵药液泼洒以防细菌性疾病。加强产卵池管理,严格控制水温,产卵期细鳞鲑对水温特别敏感。水体温度严格保持在6℃~8℃,注水量保持在140L/s~200L/s,巡察时及时打捞死亡仔鱼,以防止疾病传染或被其他仔鱼吞食。多年繁殖需购外地种鱼或者捕野生优良成鱼杂交改良,确保繁育鱼苗的优良性状。

鱼苗选择投苗量

待繁育池鱼苗生长一年时,选优良鱼苗,在培育池中培养,个体生长到0.04m~0.05m时将鱼苗投放到河流中,投放量按每平方米4尾~6尾,间距6m~8m为宜。

病害防治

细鳞鲑主要病为消化疾、肠道、肝胰脏病等,以预防为主,治为辅。定期对池塘消毒,或泼洒痢特灵液、氰霉素等可有效防治。

价值及其他

细鳞鲑鱼属生长较快鱼种,从投放鱼苗经过1年~2年饲养可长到0.3kg~0.4kg,且细鳞鲑鱼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有防止血栓、加快伤口愈合之功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目前市场参考价200元/kg)。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秦岭细鳞鲑】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秦岭细鳞鲑 小编为您整理秦岭细鳞鲑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