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与分布
栖息环境
硕步甲常栖息于砖石、落叶下或浇浅土层。白天一般隐藏于木下、落叶层、树皮下、苔藓下或洞穴中;有趋光性和假死现象。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于植株上活动的种类较多。
分布范围
硕步甲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部的浙江、福建、江西以及南部的广东等省区。
形态及特征
硕步甲的触角细而长,第1-节光洁。前胸背板呈心形,前缘略凹,两侧弧圆,向后逐渐变狭窄,后角端向下,略过基缘。鞘翅呈长卵形,中后部最宽,侧缘有凹缺。足部细长,雄虫前足基部的4节膨大。腹部光洁,每节中线两侧有成对的刻点,腹面有毛。
卵:淡黄花,长椭圆形稍弯曲,长7.1毫米,宽3.9毫米。卵壳韧而软,孵化前半透明,可见里面蠕动的幼虫。从有胎盘迹象到孵化仅仅需若干小时。
幼虫:刚孵化出幼虫体长12.1-17.5毫米,宽5.2-6.0毫米,老熟幼虫体长38.3-44.2毫米,宽10.1-12.00毫米。体躯扁平,背面及腹面均为黑色,略显蓝色光泽。中胸略长于前胸,腹部各节浙短,均略短于中胸,腹节末端有两个尾刺。胸足三对,后足略长于中足,中足略长于前足,每足前端有2个爪。
蛹:体长24.3毫米,宽10.8毫米。初化蛹时乳白色,后为淡黄色。体躯稍弯曲,呈橄榄形。
成虫:雄虫体长33.5毫米,体宽10.5毫米,雌虫体长37.4毫米,体宽11.2毫米。头、前胸背板为浅紫铜色,有金属光泽;口器、触角、小盾片及虫体腹面黑色;鞘翅卵圆形,绿色,个别个体为浅紫铜色,有金属光泽;鞘翅瘤变黑色。前胸背板略呈心形,前胸背板在中部之后销狭窄。
硕步甲的步脚及头部为黑色,胸部为蓝紫色,鞘翅金绿,后部常常红铜色光泽,加上背部雕刻状背纹,看上去似一件工艺品。
生活习性
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类似拉步甲。主要食性为肉食性,捕食昆虫、蜘蛛等小动物,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得到利用和保护。
硕步甲的成虫不善飞翔,地栖性,多在地表活动,行动敏捷,或在土中挖掘隧道。昼伏夜出,成虫一般夜晚捕食,白天潜藏于枯枝落叶、松土或杂草丛中。多捕食鳞翅目、双翅目昆虫及蜗牛、蛞蝓等小型软体动物。有些种类只取食动物的排泄物和腐殖质。生活史比较长,一般1-2年完成1代,以成虫或幼虫过冬。卵一般单产在土中。幼虫有3龄,老熟幼虫在土室中化蛹。
从名字上不难看出,这是一类非常善走的甲虫。它们无论成虫还是幼虫,皆活动敏捷,尤其是成虫,可谓昆虫的竞走健将。它们是一类凶猛的肉食肉性昆虫,被誉为“昆虫中的猎豹”,对于在地上活动的昆虫,以及软体动物,它们是比螳螂更可怕的猎手,白天步甲一般躲藏在石块下,枯叶腐木中,一到黄昏就四处狩猎。
繁殖方式
硕步甲属完全变态类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经历蛹型、蛴螬型和拟蛹几个时期。生活史比较长,在北方一般1年1代或1年2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土层中过冬。卵多产于土中,幼虫一般2龄,以老熟幼虫在土室中化蛹。
成虫将卵产在23厘米深的土壤中,每次产卵6-10粒。卵经9天孵化为幼虫,幼虫大部分时间潜藏于浅土层中,一般在夜晚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老熟幼虫在34厘米深的土中做圆形土室化蛹,化蛹8天后羽化为成虫。
价值及其他
物种价值
硕步甲是农田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其成虫、幼虫的搏食能力强,行动敏捷,特别喜食蜗牛、鳞翅目幼虫,也取食蛴螬、蝗虫等。实验观察,1龄幼虫一天可捕食1-2个蜗牛,2龄幼虫一天可捕食1012个蜗牛,成虫可捕食2-4个蜗牛或2个东亚飞蝗成虫,因此,利用硕步甲防治农田害虫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保护级别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硕步甲】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