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姥鲨

时间:2024/11/24 3:05:0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姥鲨,又名象鲛,取其身材巨硕如象之意,是姥鲨科、姥鲨属中仅有的一个物种。成年姥鲨体型庞大,一般长6.7至8.8米,最长可达15米;其体重约6000公斤,最大的姥鲨体重甚至可达15吨,是仅次于鲸鲨的全球现存的第二大鱼类。姥鲨栖息于外海之大陆棚及岛棚水域,但时常会出现于岸边、潮间带外围、或内湾,滤食性,以浮游无脊椎动物、小鱼或鱼卵为食。

  • 中文学名: 姥鲨
  • 拉丁学名: Cetorhinus maximus
  • 英文名: Basking shark
  • 别称: 象沙,姥鲛,赣鲨,蒙鲨,老鼠鲨,象鲛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软骨鱼纲
  • 亚纲: 板鳃亚纲
  • 目: 鼠鲨目
  • 科: 姥鲨科
  • 属: 姥鲨属
  • 种: 姥鲨
  • 分布区域: 世界温带近大陆棚海域

一、姥鲨

  • 姥鲨是继鲸鲨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鱼类,体长一般在6.7-8.8米,但最大的姥鲨标本是于1851年被缠在加拿大芬迪湾的鲱鱼网中,它的总长度达12.27米,重19吨。
  • 姥鲨有着一个1米左右宽的大嘴,躯干呈纺锤型,极为粗壮。
  • 颌齿细小而多,呈圆锥状,共4-7行在使用,每侧每行100余个。
  • 通常雌姥鲨和雄姥鲨会分开成群活动,一群只有3-4条,但也有报道见到多达成100只的群体。

二、姥鲨

姥鲨姥鲨科及姥鲨属中唯一的一个物种,是已知最大的鲨鱼之一,仅次于鲸鲨。

长度6.7-8.8米,重量6000公斤左右。

姥鲨有一个像巨穴般的颚、较长及明显的鳃裂、眼睛较细及平均腰围较幼。

它们游动缓慢,一般都没有危害及依靠浮游生物为饵料的。

姥鲨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海洋,但是它们经常迁移,会季节性的出现在某些地区。

三、姥鲨

  • 姥鲨姥鲨科及姥鲨属中唯一的一个物种。
  • 姥鲨繁殖主要为卵胎生,生长中胚胎会依赖卵黄,而由于没有胎盘连接,它们后来会吃未受精的卵子。
  • 妊娠期超过1年,也有可能是2至3年,而最长的可达到4年。
  • 姥鲨每胎的数目不明但很少,出生的幼鲨只有1.5至2米长。
  • 姥鲨一般在初夏交配,雌性姥鲨会游往浅水区在夏末分娩。
  • 姥鲨约在6至13岁及身长4.6至6米时会达至性成熟。

四、姥鲨

姥鲨游动缓慢,是姥鲨科及姥鲨属中唯一的一个物种,也是继鲸鲨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鱼类,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温带和亚寒带海区,南北半球均产。

最大的姥鲨标本是于1851年被缠在加拿大芬迪湾的鲱鱼网中,它的总长度达12.27米,重19吨。

姥鲨有着一个1米左右宽的大嘴,躯干呈纺锤型,极为粗壮。

通常雌姥鲨和雄姥鲨会分开成群活动,一般是3到4条左右。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姥鲨(学名:Cetorhinus maximus)是姥鲨科、姥鲨属大洋性大型鲨鱼。体呈纺锤形,躯干较粗壮。头大,略侧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尾柄具侧突。吻短而圆突。眼略小,圆形,无瞬膜。前鼻瓣短呈圆形;无口鼻沟或触须。口裂宽,广弧形,下颌短,口闭时不露齿;颌齿小向多,有形,边缘光滑,齿头向后,无小齿尖,4-7列在使用,每侧每行100余个。喷水孔微小。鳃孔5个,很宽,由背上侧延伸至腹面;鳃耙细长密列。背鳍2个,第一背鳍大而略呈等边三角形,起点于胸鳍及腹鳍间,后缘凹入,上角略尖圆,下角微尖突;第二背鳍颇小,起点在腹鳍后端之后,后缘凹入,上角尖圆,下角微尖突;胸鳍宽大型,镰刀状,后缘微凹入,外角钝圆,内角钝圆;尾鳍叉形,尾椎轴稍上扬,上尾叉较长大,近尾端处有一缺刻,下尾叉较短小。体背侧灰褐色;腹侧白色。

姥鲨是仅次于鲸鲨的世界第二大滤食鲨。栖息于外海之大陆棚及岛棚水域,但时常会出现于岸边、潮间带外围、或内湾。通常1-3尾或多达百尾成群在水表面缓慢的巡游,背鳍会露出水面,或翻身晒腹。滤食性,以浮游无脊椎动物、小鱼或鱼卵为食。具有季节性洄游习性。可能为卵胎生。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澳大利亚南部海域,东太平洋之北美洲及南美洲沿岸海域,大西洋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海域,冰岛、挪威海域均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台湾东北部海域。

生长与分布

栖息环境

姥鲨栖息于外海之大陆棚及岛棚水域,但时常会出现于岸边、潮间带外围、或内湾。最常见于温和的滨海水域。

分布范围

海域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澳大利亚南部海域,东太平洋之北美洲及南美洲沿岸海域,大西洋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海域,冰岛、挪威海域均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台湾东北部海域。

国家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美属萨摩亚、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阿鲁巴岛、澳大利亚、巴哈马、巴巴多斯、比利时、伯利兹、贝宁、百慕大、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巴西、佛得角、喀麦隆、加拿大、开曼群岛、智利、中国、圣诞岛、哥伦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古巴、库拉索、塞浦路斯、科特迪瓦、丹麦、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埃及、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法罗群岛、斐济、法国(克利珀顿岛)、法属圭亚那、法属波利尼西亚、加蓬、冈比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希腊、瓜德罗普岛、关岛、危地马拉、根西岛、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冰岛、印度尼西亚、爱尔兰、马恩岛、以色列、意大利、牙买加、日本、泽西岛、基里巴斯、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耳他、马绍尔群岛、马提尼克岛、毛里塔尼亚、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摩纳哥、黑山共和国、摩洛哥、纳米比亚、瑙鲁、荷兰、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尼加拉瓜、尼日利亚、纽埃、诺福克岛等等。

姥鲨长什么样

姥鲨是仅次于鲸鲨的世界第二大滤食鲨。体长一般为7-8米,大者可达15米。体纺锤形,中部最粗大,前后部渐狭小。尾柄每侧各具侧突,自臀鳍基底上方开始,达于尾鳍基底后方;尾鳍基底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头大,略侧扁。吻很短,圆锥形。眼小,圆形,无瞬膜,位于口的前部上方。鼻孔小,横平,近吻侧,距口比距吻端为近;前鼻瓣圆形突出。口很宽大,广弧形;下唇褶短小,上唇褶不发达。齿很小而多,盾形,边缘光滑,齿头向后,无侧齿头,4-7行在使用,每侧每行100余个。喷水孔微小,圆形,位于口隅稍后上方,距眼比距第一鳃孔稍近。鳃孔5个,很宽,从背上侧伸达腹面喉部,最前1对在背、腹面狭窄地隔开,最后1个位于胸鳍基底前方;鳃耙细长密列,状似“鲸须”,基部侧扁,上部鬃状,在第一与第二鳃弓上各1行,在第二、第三、第四鳃弓上各2行。盾鳞小,基板大而有褶纹,具一棘突一纵嵴。

背鳍2个;第一背鳍大而等边三角形,位于胸鳍和腹鳍中间上方,较近腹鳍,起点距胸鳍里角有一相当距离,前缘微凸,后缘稍凹,上角钝尖,下角尖突;第二背鳍颇小,鳍位较后,后缘凹入,上角圆,下角尖突。尾鳍叉形,尾椎轴上翘,上尾叉较长大,近端处有一缺刻,下尾叉较短小。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而稍小,起点对着第二背鳍基底后端,距尾鳍基底比距腹鳍为近。腹鳍中大,位于背鳍间隔下方,鳍脚圆筒形,后端圆钝。胸鳍呈镰状,前缘比基底加里缘约长2倍,外角尖,里角圆,后缘凹入。体灰褐色,腹面白色。各鳍均浅灰褐色。

生活习性

姥鲨通常1-3尾或多达百尾成群在水表面缓慢的巡游,背鳍会露出水面,或翻身晒腹。滤食性,以浮游无脊椎动物、小鱼或鱼卵为食。具有季节性洄游习性。每年3-4月,它由外海成群洄游到沿岸,平常也会在海面静卧,或张口缓游,或翻身晒腹。如遇雾天,则常在海面“瞌睡”。生活在北太平洋东部的这一姥鲨种群被看作是沿着加拿大到加利福尼亚中部海域进行季节性迁徙的单一种群。

姥鲨的生性非常温和,故被称作“姥”鲨,它主要以浮游的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其捕食方式非常奇特,先张开大嘴连饵带水“吞”进,然后用细长角质鳃耙“筛”选过滤。试想如此庞然大物,要填饱肚子,每天要过滤很多海水,为了适应这种生活,姥鲨也对自己的某些器官进行了“改装”,如它的鳃耙变得又细又长,并且密密麻麻,使一些小鱼小虾无法溜掉,以提高捕获量。其次,为了加快排水,它头部两侧的鳃裂向背腹延伸,这样一来,水就进得来、排得出,饵料又留得下。

繁殖方式

姥鲨是卵胎生的,生长中胚胎会依赖卵黄,而由于没有胎盘连接,它们后来会吃未受精的卵子。妊娠期相信超过1年,有可能是2至3年,每胎的数目不明但很少,出生的幼鲨只有1.5至2米长。过往只有一只怀孕的姥鲨被捉,它就怀有6只未出生的幼鲨。姥鲨一般在初夏交配,雌性姥鲨会游往浅水区在夏末分娩。姥鲨约在6至13岁及身长4.6至6米时会达至性成熟。繁殖期约2至4年。姥鲨那些几乎没有作用的牙齿在交配时可以稳定雄性的身体。

价值及其他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 3.1——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02年——附录Ⅱ。

列入《巴塞罗那公约》1995年——濒危(EN)。

列入《保护欧洲野生生物和栖息地伯尔尼公约》——附录Ⅱ。

列入《迁徙物种公约》(CMS)2005年——附录Ⅰ和附录Ⅱ。

2000年11月,美国渔业协会(AFS)将西大西洋姥鲨的种群列为依赖保护(在持续的保护计划下有所减少,但已稳定下来或正在恢复)和东太平洋的易危种群。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种群现状

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因此是属于亟待保育的鱼种。直到20世纪5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商业捕鱼业才不再将鲨鱼作为猎捕的对象,之前,人们为了获取鱼肉和鱼油,大肆对姥鲨进行捕杀。加拿大的渔民是在20世纪70年代结束了将姥鲨作为猎捕对象的历史,能够停止对这一物种进行捕杀,完全归功于一个为减少鲨鱼和三文鱼渔网之间相互影响的副作用而实施的项目。自1950-1993年代以来,姥鲨的全球数量下降了80%。虽然对该物种来说都不再有商业猎捕的压力,但是科学家们仍对姥鲨种群的生存异常担忧,它们的数量一直没有发生反弹增长。多年以前,人们曾经看到过数百甚至数千只姥鲨聚集在一起,但是自从1993年起,就再也没有人看到过超过三头的种群,后来已经很难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海域看到这一物种。渔民往往是在猎捕别的鱼类时错捕了姥鲨,它们或是被一些捕鱼设施缠住,或是在来到海水表面进行捕食的时候被船只上的机械设备所击伤。不过,由于姥鲨的鱼翅仍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是被允许猎捕的,那些切割姥鲨身体并取下鱼翅的血腥场面仍然屡见不鲜。

保护措施

由于姥鲨的数目严重下降,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国家都正在采取保护行动,并限制其相关产品的贸易,在美国联邦的太平洋海域管理法令中,明确规定在误捕鲨鱼之后,必须立即将其放回大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也严令禁止在渔获物中出现姥鲨。在加拿大,濒危物种保护行动规定持有、惊扰,或者破坏姥鲨的栖息地等行为均属于违法。

1997年,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禁止在美国联邦大西洋海域捕捞鲨鱼。

1998年4月,英国政府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宣布了一项保护英国水域姥鲨的措施。该措施不会禁止在全球范围内猎杀姥鲨,但会要求从事鲨鱼贸易的国家保留详细记录。这些记录可用于确定渔业是否可持续。

2000年10月,美国商务部和内政部宣布支持英国保护姥鲨的措施。

2005年,东北大西洋渔业委员会(NEAFC)首次禁止在公约区域内定向捕捞姥鲨。此后,该措施已定期更新;当前的禁令于2015年通过,将于2019年底到期,并将根据科学建议重新考虑(ICES,2016)。

2012年,地中海渔业总委员会(GFCM)禁止保留姥鲨,并要求对姥鲨进行谨慎释放。但是,GFCM缔约方的实施进度非常缓慢。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准备执行一项计划,为包括姥鲨在内的多种鲨鱼制定国际鲨鱼渔业管理战略。

科学研究

在姥鲨冬季失踪之前,科学家为新英格兰海域的25头姥鲨安装了卫星跟踪器,结果发现它们通常在海面下200-600米深度游弋,其中一些游到了美国的佛罗里达,其他的则继续往南游,甚至游了好几千千米,出现在加勒比海。其中一头姥鲨更让人惊讶,它竟然穿越赤道,到了巴西亚马孙河的河口。

物种文化

邮票

1968年黎巴嫩发行了首枚姥鲨邮票;2005年格恩泽岛发了一枚姥鲨小型张。

海怪传说

有趣的是,许多关于海蛇和怪兽的故事都起源于在水面附近看到的姥鲨(一排排游弋的姥鲨露出的鼻子和尾巴)。此外,商业渔具已将姥鲨尸体的腐烂残骸带到海面,有时候被海水冲到海岸上。由于姥鲨的头骨与它的身长相比相对较小,许多人似乎难以相信这些尸体是姥鲨的,而不是某种未知的野兽。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姥鲨】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姥鲨 小编为您整理姥鲨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