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高山兀鹫(学名:Gyps himalayensis):是隼形目鹰科的鸟类,大型猛禽,全长约110厘米。羽毛颜色变化较大,头和颈裸露,稀疏的被有少数污黄色或白色像头发一样的绒羽,颈基部长的羽簇呈披针形,淡皮黄色或黄褐色。上体和翅上覆羽淡黄褐色,飞羽黑色。下体淡白色或淡皮黄褐色,飞翔时淡色的下体和黑色的翅形成鲜明对照。幼鸟暗褐色,具淡色羽轴纹。
生长与分布
栖息于高山和高原地区,常在高山森林上部苔原森林地带或高原草地、荒漠和岩石地带活动,或是在高空翱翔,或是成群栖息于地上或岩石上,有时也出现在雪线以上的空中。繁殖期多在海拔2000-6000米的山地,冬季有时也下到山脚地带活动。
形态及特征
高山兀鹫属大型猛禽。头和颈上部被有污黄色像头发一样的羽毛,到下颈羽毛逐渐变白和变成绒羽,颈基部有长而呈披针形的簇羽形成领翎围绕在颈部,淡皮黄色或黄褐色,具有中央白色羽轴纹。背和翅上覆羽淡黄褐色,羽毛中央较褐,形成一些不规则的褐斑,外侧大覆羽、飞羽和尾羽暗褐色,内侧次级飞羽具淡色尖端。上胸为密的白色绒羽和被有淡褐色胸斑,其余下体淡皮黄褐色,肛区和尾下覆羽全白色,具不清晰的羽轴纹。幼鸟头部褐色,绒羽较成鸟多。上体暗褐色,背、肩和翅上覆羽具粗著的黄白色纵纹,初级飞羽和尾羽黑褐色。下体暗褐色,具淡色羽轴纹。
虹膜暗黄色、乳黄色或淡褐色,嘴角绿色或暗黄色,蜡膜淡褐色或绿褐色,脚和趾绿灰色或白色。
大小量度:体重8000-12000g;体长1200-1499mm;嘴峰71-81mm;翅755-805mm;尾365-402mm;跗蹠110-126mm。
生活习性
高山兀鹫是留鸟。常翱翔于6000米高空、长时间在空中寻找动物尸体或动物病残体,发现后落地撕食。它是世界上飞得高的鸟类之一(能和它比高的还有大天鹅),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最高飞行高度可达9000米以上,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主要以腐肉和尸体为食,一般不攻击活动物。视觉和嗅常都很敏锐,常在高空翱翔盘旋寻找地面上的尸体,或通过嗅觉闻到腐肉的气味而向尸体集中,有时为了争抢食物而相互攻击。在食物贫乏和极其饥饿的情况下,有时也吃蛙、蜥蜴、鸟类、小型兽类和大的甲虫和蝗虫。
由于较少捕食活的动物,它的脚爪大多退化,只能起到支持身体和撕裂身体的作用,但可以更为方便地在地面上奔跑和跳动。为了从一些很大、很结实的食草动物或食肉动物的尸体上去拖出沉重的内脏,将肌肉一块块地撕下来吃掉,使它的嘴变得异常强大。另外,由于取食尸体的需要,它的头部和颈部的羽毛变成了短短的绒羽,或者干脆裸露无羽,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将头部伸进动物死尸的腹腔之内,而不会污染羽毛和造成阻碍。颈部的基部生长的一圈较长的羽毛则构成领襟,象人用餐时使用的的餐巾一样,起到防止弄污身上羽毛的作用。由于体形较大,翅膀大分宽阔,非常适合于在长时间、远距离的翱翔飞行中节省体力,对于寻找难以得到的动物尸体十分有利。为了争抢食物,它总是伸直头部,张开翅膀,将肩部的羽毛竖立起来,不停地向前跳动着,作着恐吓的动作。
不善于鸣叫,叫声为“嘶,嘶”或“哼,哼”的喉音。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2-5月份。通常营巢于高原上的悬崖岩壁的凹处和边缘上,多筑巢在悬崖旧巢多修复后继续使用。据说它非常喜欢用细长如剑的藏羚角来筑巢,有时收集的数目多达100枚以上。每窝通常产卵1枚,卵的颜色为白色或淡绿白色,表面光滑无斑,偶尔被有褐色斑点。每对常单独繁殖,有时也见4-5对在一起繁殖。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高山兀鹫】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高山兀鹫 小编为您整理高山兀鹫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