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沙海蜇

时间:2024/11/24 4:00:3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沙海蜇是一种水母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岸水域,成体伞径25~60厘米,最大近1米。外伞表面光滑,中胶层厚而硬。沙海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伞部可生食,也可加工成蜇皮,口腕可加工蜇头。但是这种水母的刺细胞含有剧毒,人体被蜇后皮肤红肿,痛痒,重者休克,甚至死亡。

  • 中文学名: 沙海蜇
  • 拉丁学名: 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
  • 英文名: jellyfish
  • 别称: 海蛇
  • 界: 动物界
  • 纲: 钵水母纲
  • 目: 旗口水母目
  • 科: 口冠水母科
详细介绍

生长与分布

沙海蜇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至浙江舟山沿海。

形态及特征

俗称沙蜇。钵水母纲、旗口水母目、口冠水母科。成体伞部呈半球状,中胶层厚而坚硬,外伞面具有较密的粒状凸起,伞缘约有96-112个缘瓣。伞柄部粗短,有8条二翼形口腕,各口腕末端均无棒状附器。口腕各翼有许多丝状附器及触指。口腕基部有8对肩板,肩板上亦有许多丝状附器和触指。触指基部均有许多吸口。内伞面有发达的环状肌和4个马蹄形的生殖腺下腔,每个下腔外侧均无生殖乳突。体灰白色或淡褐色。成体伞径一般为50厘米以上,最大可超过1米以上。生活习性与海蜇基本相似。8-9月在黄海出现,然后逐渐向南漂浮。

成体伞径25-60厘米,最大近1米。外伞表面光滑,中胶层厚而硬。伞缘有舌状缘瓣,感觉器官,感觉窝有放射肋。肩板长有许多丝状附属物及小触角。口腕三翼型,口腕末端有一条特别长的棒附属物。内伞有发达环肌。

生活习性

螅状体营附着生活,一般附着于贝壳、岩石等基质上,主要分布在河口区。沙海蜇横裂生殖产生的碟状体,漂浮在近岸水深5-15m的海区。

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受精卵会长成水蜇子(即幼体),可以无性繁殖,方式叫足囊繁殖(幼体叫水蜇子,可以移动,移动时会在该处留下一些组织,这些组织又可以长成新的水蜇子,如此反复,可成倍增长水母的数量)。

价值及其他

常用海蜇张网捕捞,其他定置张网类渔具可兼捕。伞部可生食,也可加工成蜇皮,口腕可加工蜇头,质量及经济价值较海蜇略有逊色。本种的刺细胞有剧毒,人体被蜇后皮肤红肿,痛痒,重者休克,甚至死亡。

沙海蜇的品质及价值低于海蜇,可鲜食,通常用盐、矾加工。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称腕部者为海蜇头,为人们喜爱的水产食品。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沙海蜇】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沙海蜇 小编为您整理沙海蜇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