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王刚中

时间:2024/11/24 7:54:3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王刚中是南宋著名大臣。南宋绍兴十五年赴京应考,提出革除时弊的对策,深得宋高宗器重,被点为进士第二名(榜眼)。入仕后,正值金宋交兵之时,面对主战、主和两派严重对立的现实,他选择了“主战”,坚决抗金,时时不忘收复中原。王刚中为官清廉,升任宰相以后,更是为朝廷殚精竭力,尽其所为。他一生著书100多卷,其中《易说》《仙源圣记》《汉唐史要览》《春秋通义》在哲学、史学研究上颇有价值。
  • 中文名: 王刚中
  • 出生日期: 1103年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去世日期: 1165年
详细介绍

人物简介

入仕后的前十年,王刚中受到秦桧排挤,一直在洪州(今南昌市)任儒学教授。秦桧死后,他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中书舍人,很得高宗重用。当时四川缺方面大吏,高宗以为“无以逾王刚中矣”,遂命刚中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吴磷为南宋西部诸军统帅,部下只有刚中以身作则,执法严厉,军政严明。绍兴末年,金兵进犯大散关,刚中单骑夜驰200里,协助吴磷调兵,大败金兵。众人论功之时,刚中已驰回成都。人们赞叹刚中“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其问,率军民兴修水利,修葺府学,使蜀中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孝宗即位后,召为左朝奉大夫。刚中离开成都时,蜀中百姓夹道相送,恋恋不舍,有送至数百里而还者。后历任礼部尚书、直学士院兼给事中、端明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

刚中为官清廉,力主战守,反对和议,曾奏明“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等四事,尽忠职守。升任宰相以后,更是为朝廷殚精竭力,尽其所为。王刚中一生著书100多卷,其中《易说》、《仙源圣记》、《汉唐史要览》、《春秋通义》在哲学、史学研究上颇有价值。

主要经历

王刚中自幼酷爱读书,以博览强记闻名乡里,后跟随兄长王必中进高阳书院攻读,研究经史文学。青少年时代即与同乡罗巩(曾任南宋大理寺少卿)以艺文称雄一方,20岁时,他参加乡校考试,名列第一,与罗巩同选为饶州贡士。绍兴十五年(1145年),刚中又与罗巩同登进士。据说,刚中在集英殿试对策时,“不识忌讳”,淋漓慷慨地抒发自己的政治主张,对略云:“法祖宗厚风俗,愿事事以太祖太宗真宗为鉴……”高宗赵构赞赏,称他是“可谓练达故事者矣”。亲擢为进士第二名,授秦国推官。

“儿时爱读忠臣传”。刚中幼时,最景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贡献的爱国志士。天长日久,爱国思想深深植入他的心田。他出仕时,面对的是腐朽的南宋王朝,以高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偏安江左小朝迁,整日沉溺于声色享乐之中,朝政大事由秦桧把持,纲纪污浊不堪。而王刚中从未造府拜望秦桧一次,因此被降为洪都教授。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秦桧病死。刚中才回到京师复提任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

孝宗为普安郡王时,王刚中兼王府教授。为了鼓励孝宗上进,刚中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辩。故迁为中书舍人。当言御敌要务时,刚中答道:“御敌今日之务,敌强则犯边,弱则请盟。今勿计敌人之强弱,必先自治,择将帅,选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刚中此言受到皇帝的赞赏。当时正值西蜀谋帅,高宗曾称赞道:“无以逾王刚中矣”。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朝延诏令王刚中为龙图阁待制兼成都知府,制置四川。赴任前,高宗在偏殿又一次召见他,赐环带、象笏,加封敷文阁直学士。当时,四川是吴嶙为宣抚使,积勋累官至大帅,其部下姚仲、王彦等亦称雄一方,不听号令。刚中到职,便克己奉公,以身作则,严守法纪,示人以礼,赏罚分明。公文要件纷沓而至,从容裁决,处理得当,很得人心。他在治理政务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农事。成都万岁池,方圆十里,能灌溉三乡田地,但因年久淤积,妨碍灌溉,刚中亲自负责疏通,并植榆、柳于池之周围,表以石柱,老百姓无不称颂:“王公直父母官也”。这里的府学礼殿遭时多故,行将倾圮,他责令九县之民修缮。还派人修葺诸葛武侯祠、张文定公庙,表贤惩恶,肃清民风。有一女巫蓄蛇为妖,他下令给女巫脸上刺字,杀蛇,深得民众欢迎。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金主完颜亮撕毁盟约,积兵马40万,编组二十七军,准备大举南侵。刚中与吴嶙等在四川积极备战。是年八月,金西道行营徒单合喜兵扼踞大散关,派骑兵攻打黄牛堡,守将李彦坚告急,一时人心惶惶。时任制置使的王刚中,亲自骑马,夜驰200里,进吴嶙帐中,责备他说:“身为大将与国家义同休戚,临敌安能高枕而卧!”吴嶙大惊,即与刚中驰调郡内兵,分道进击,以援黄牛堡。刚中又以蜡书向张正彦调兵。在吴嶙、王刚中等指挥下,金兵败退。宋军乘胜收得了秦、洮、陇、商、虢、华陕七州。后来众议为刚中上表请功,刚中赶回对部属李焘说:“将帅之功,我何有焉?”李焘等将领听后无不感叹说:“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

为了保卫四川,刚中又择选将士,推荐主帅人选。选用蜀中有名人士和慕府贤才,充实地方官佐,对年老体弱的进行安抚,四川由此稳定安妥。建炎年间,朝廷下诏要四川的阶、成、岷、凤四州旧壮丁脸上刺字,民众深为忧虑。刚中闻知,上书请罢此举。万民欢呼,声震山谷。后来,王刚中奉诏回京,蜀中父老依依不舍,相送百里。

隆兴元年(1163年),宋高宗退位,孝宗即位,立即起用张浚,追封岳飞,表明对抗战派的支持。朝野上下为之一振。王刚中闻之,大为称颂。不久,刚中奉诏回京,因足疾归家养治。这年冬,金兵犯淮,朝廷诏刚中回京,商议战守之策,授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进同知院事(副宰相职)。教宗锐间求治,曾问策于刚中,刚中说:“远当训致,事难速成。”孝宗赞曰:“名言也”。又奏:“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名,不可持虚名害实事。”再次申述了他一贯反对和议坚持抗战的主张。他还陈表提出四条政见: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爱国图治的思想,跃然纸上。

隆兴二年(1164年)冬,王刚中积劳成疾,告病退居饶州鄱阳城。刚中由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唯读书著文为乐。著有《易说》、《春秋通义》、《仙源圣纪》、《纪史辩》、《汉唐史要览》、《天人修应录》、《车溪集》、《应斋笔录》等一百余卷。他很喜欢竹子,晚年于鄱阳营圃植竹,号称“竹坞”。后病卒,享年63岁,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

相关轶事

王刚中打小寄读在殷河之滨的高阳书院,从书院到家有十几里路程。每次轮到回家的日子,其母就会到村口去接他,但因徒步走这许多路,途中再不耽搁,到达村口时,也是天已大黑。话说其母第一次到村口时,等得天色已暗,还不见儿子回来,心里是焦虑不已。这黑沉沉的,刚中他看得见路吗?忽然,远远地有两盏灯火向自己漂移过来。等到了近前一看,原来是儿子刚中回来了,但又不见他手上拿灯火,心下甚是奇怪,便随口问儿子可看得见路,儿子说清楚得很。后来,其母就灯火之事又试探了其家里及村中一些人,他们都说未曾看见。到第二次迎接时,又发现同上次一样有两盏火为王刚中开路,其母明白了,儿子非同凡人,有神明庇护,将来必有作为。

可是,有一次,他母亲照例去迎接时,只看见一盏火,便急急地问儿子在路上做了什么事没有?王刚中想想,做什么事,没有哇!噢,对了,走到马桥村时,有一个人问我“退婚”的“退”怎么写,我教了他。其母赶快说,崽仂,你明天回学院,从其家门前经过时,就对那人家里说昨天教错了,改过来吧!这是造孽的事,不能做的。果然,其母再次迎接时,发现儿子前的灯火又变回了两盏。

王刚中是宋孝宗赵慎的老师,所以孝宗即位后,封王刚中为左朝奉大夫,但他以足疾为由坚辞不受。后又提举他进入太平兴国宫,受食俸禄而不必管事,但王刚中虽已花甲,却不甘坐亨其成,告老回乡,开荒种田。不久,孝宗又思慕老师,提出要亲到老师故里看望老师。王刚中一听,慌了,一怕皇帝离开京都,会导致朝廷混乱;二怕路上不安全,若皇帝因为要看望自己,而在路上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岂不成了历史的罪人;三怕给家乡州府及百姓增加接驾负担。所以,王刚中极力劝阻,写信去告诉孝宗说自己的家乡乐平:“‘上有界头界首,左有金山对银山,右有铜山对铁山,下有麻绳仂捆绑过匣山。’其中的地名、山名(界头界首〈借头借首〉、金银铜(童)铁山、麻绳山、匣〈狭〉山)多有凶象,恐怕对皇上不利”。最终孝宗皇帝没有巡幸乐平,为当地百姓免却了耗费巨大的接驾费用。后以秦桧的党徒汤思退等为首的奸臣欲谄害王刚中,便以王刚中假编地名、山名为由告其抗旨蔑视圣上。可能是因其遭到王刚中接二连三的拒绝,孝宗皇帝也一时糊涂,听信谗言,便下令赐死王刚中。使者一出京城,孝宗就后悔了,又派使者去追,收回圣谕,并交代到乐平后查实是否确有那些地名、山名。但因汤思退等从中作埂,后面使者便故意迟延,而前面使者不说赐死,却说赐身首异处,以致王刚中死后只留尸身,却无头无颈。后经查实,王刚中所列地名、山名在乐平确实存在,无一虚假(现如今礼林镇界头村,众埠镇界首村,镇桥镇金山村、银山村,接渡童山,众埠镇铁山峰,塔山街道麻绳山、匣山,无不与王刚中南宋时所言一一对应)。孝宗深感惭愧,十分悲痛,三天没有上朝,下令为老师铸金头银颈合身,并惩办了使者一干人。根据他的生前事迹,给了“恭简”的谥号。同时,封他的曾祖为少保,公祖为少傅,父为少师,分三公祭祀。因此,府前又分为上、中、下三村。

原说燕窝村王家要出一位天子的,但因一些村民的愚昧,破坏天机,以致阴差阳错地出了位首铺大臣。说的是王刚中曾祖去世时,其家来了位白须飘飘的仙风道人,说为逝者选了块风水宝地,让王刚中祖父将其曾祖葬到一座叫“金鳅下海”的山上。王刚中祖父听信其言,吩咐“八抬方”(八个埋人者)按道人所指位置挖穴。道人还交待了,必须要等到有头戴铁帽、人驮战马、手提钢枪、鱼儿上树的现象出现时才能下葬。那些“八抬方”挖穴到很深,直至下面有块大青石板便停下来,边休息边等道人说的现象出现。从上午等到下午,一直不见出现,其中就有人议论开了:“莫听那道人胡说,什么人驮战马,鱼儿上树,可能吗?谁见过人驮得起马,又有谁见过水里游得鱼儿会上树,蛇还差不多。”

“就是吗?哪里来的道人,什么风水宝地,不就挖了块大青石吗?”

“嘿,你别说,这道士说没本事,还真有点本事,怎么他一指,我们挖下去就挖到一块大青石,在别的地方,往常埋人时可是从没碰到过的”。

“要不,我们搬起大青石看看下面到底有什么?”

“这个主意好。”

“好,好,我们搬开来看看”。

……

就这样,这些人再挖一挖,将青石板周围土清掉,去搬大青石。刚抬起一点,只见一道金光闪烁而出,直冲向西南方去了。

“什么东西呀?怎么看都没看清楚就飞走了。”

“再来,再来……”

这边刚抬起一点,又是“嘭”地一声,一道金光冲向西南方。

“吸取教训,再不要让它飞了,派两个人守前面,一定要打到它,看看到底是什么?”

第三次抬起,金光刚一闪,便被两把铁铲击中,掉到地上一看,众人才算明白,原来是金鳅(状似泥鳅,身有鳞片,金光闪闪),但已被打死。把整个大青石翻起,里面是再没什么,这些人便把打死的金鳅放回青石板下。

过不多久,一人叫了起来,“你们看路上……”

循声望去,只见远远地走来三人,一人头上罩着口铁锅,一人驮着一匹锯木料用的木马,一人手里提着卖柴的铁禾担(长木制作,一头有铁管),禾担一头吊着从集市上买来的一条大鱼。

“那不是头戴铁帽,人驮战马,手提钢枪,鱼儿上树吗?”

“对呀!对呀!赶快下葬吧!

就这样,原本横卧三只金鳅的王刚中曾祖父,只卧了一条死金鳅,哪怕吉日良辰,但天机已破,王刚中后来的命运已蕴其中。

对两只金鳅的下落,都说已飞往“金鳅下海”山西南方的烂泥塘,但具体的确切位置却没人能知道,要不,葬个祖坟过去,后代子孙必定荣华富贵,代代王侯。当地有句话说的是:

头朝枣了岭,脚踏烂泥塘,

哪家葬得到,代代出人王。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王刚中】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王刚中 小编为您整理王刚中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