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团历程
乐团初创
1895年,女王大厅管弦乐团成立,该团为伦敦交响乐团的前身,由亨利·伍德担任指挥。1904年,亨利·伍德与乐手在演出协议上意见相左,进而引发冲突,致使约50名乐手集体出走,成立了伦敦交响乐团;同年6月9日,指挥家汉斯·里希特执棒乐团,在女王大厅完成了首场音乐会,曲目包括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同时汉斯·里希特成为乐团的第一任首席指挥,任期从1904年至1911年。1904年至1905年首个音乐季,匈牙利指挥家尼基什、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均与乐团有过合作。
1906年,在巴黎演出,成为首个出访外国的英国本土乐团。1907年,在科文特花园举行了第一次德国歌剧的演出季。1909年,英国指挥家托马斯·比彻姆首次与乐团合作。
1911年至1912年,埃尔加担任首席指挥。1912年至1914年,尼基什担任首席指挥。1912年3月28日,尼基什率团开始了为期三周的美国巡演,成为首支造访美国的英国本土乐团。
1919年至1922年,英国指挥家阿尔伯特·科茨担任乐团的首席指挥。1920年,签下第一个唱片录音合同,与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等合作录制了乐团的早期唱。
1923年,德国指挥家富特文格勒首次与乐团合作。1929年,时年12岁的小提琴家梅纽因首次与乐团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
1930年至1931年,荷兰指挥家威廉·门格尔贝格担任首席指挥。1932年至1935年,爱尔兰指挥家汉密尔顿·哈蒂继任首席指挥。1935年,参与了科幻电影《将来的事》的配乐工作,成为首支为电影量身定制配乐的交响乐团。
二战停滞
二战期间,乐团经营受到威胁,其中70%的成员均从军入伍。1941年5月11日,乐团赖以生存的演出地女王大厅因空袭毁于一旦,就此停止了战时的一切活动,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后恢复演出。
战后恢复
1946年,参与合作了英国政府拍摄的科教纪录片《管弦乐队的乐器》,在该片中,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创作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首次亮相。1947年,本杰明·布里顿在诺福克与诺维奇节中首次执棒乐团。
1950年至1954年,约瑟夫·克里普斯担任首席指挥,在此期间乐团的演奏得到了明显的改观。1956年,在约翰内斯堡音乐节表演,成为首支造访南非的英国乐团。1959年,科林·戴维斯在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首次与乐团合作。
1961年至1964年,时年86岁的法国指挥家皮埃尔·蒙都担任乐团的首席指挥,他加强了乐团的合奏训练,使之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发出整齐划一的声音。1963年,第二次出访美国。1964年,出访日本、韩国、印度、香港、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美国和加拿大,成为英国交响乐团历史上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演出的团体。
1965年至1968年,匈牙利指挥家伊斯特凡·克尔特斯担任首席指挥。1966年,与美国指挥家伯恩斯坦首次合作,在皇家节日音乐厅演奏了马勒的《第七交响曲》;同年,在指挥家伊斯特凡·克尔特斯和科林·戴维斯的率领下,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巡演。
快速发展
1968年至1979年,犹太后裔、美国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安德列·普列文入主乐团,他也是乐团历史上任期最长的一位首席指挥,在他的任职期间,为乐团建立了民众基础。1973年,在安德列·普列文、小泽征尔、卡尔·伯姆三位指挥家的率领下,应邀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成为参加该节的首支英国交响乐团。
1977年,在安德列·普列文的引荐下,英国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与乐团合作了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的配乐,该片于次年的第20届格莱美奖中获得三个奖项,其中乐团与约翰·威廉姆斯共同获得“最佳流行器乐演奏”,由此开启好莱坞电影配乐之路。
1979年至1987年,意大利指挥家阿巴多继任乐团首席指挥,他进一步巩固了历届前任所取得的成绩,并有了新的发展。1981年,乐团迁入能容纳2000名观众的巴比肯艺术中心音乐厅。
1986年,举办了伯恩斯坦音乐节。1987年,伯恩斯坦担任乐团主席,直至其1990年去世。
1988年至1995年,美国指挥家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担任首席指挥。在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森、伯恩斯坦的率领下,于日本札幌创立了太平洋音乐节。
1992年,获得五项《留声机》唱片奖,其中与英国指挥家理查德·希科克斯录制的布里顿《战争安魂曲》获得合唱奖、工程奖,由俄罗斯指挥家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执棒、录制的英国作曲家约翰·塔文纳的《圣母的面纱》作品专辑摘得当代音乐奖,由埃尔加亲自指挥录制的其作品专辑获得历史录音非声乐类唱片奖,由伯恩斯坦指挥录制的其作品《坎底德》荣获音乐剧奖;同年,安德列·普列文被聘为乐团的桂冠指挥。
1993年,荷兰指挥家海丁克首次执棒乐团。1995年至2005年,科林·戴维斯成为乐团的首席指挥。1999年,创立自主厂牌LSO Live,尝试用“伦敦交响乐团现场”的品牌概念,为交响音乐会现场的录制、传播带来新意。
走入新世纪
2000年,获得英国皇家爱乐协会奖。2001年,与科林·戴维斯合作的歌剧唱片《特洛伊人》获得第44届格莱美奖“最佳歌剧唱片”、“最佳古典音乐专辑”两个奖项,以及全英古典音乐奖的“评论家奖”。
2007年,俄罗斯指挥家捷杰耶夫出任乐团的首席指挥;同年,科林·戴维斯与乐团合作的西贝柳斯《库沃勒交响曲》获得BBC音乐杂志大奖“最佳合唱录音”。2008年,在《留声机》杂志评出的“全球20大交响乐团”榜单中,位列第四。
2012年,捷杰耶夫率团参加了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露天音乐会;同年7月,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与英国指挥家西蒙·拉特尔、憨豆先生合作表演了《烈火战车》主题曲。2014年,与海丁克录制的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获得美国音乐杂志《高保真试听》的“年度最佳录音专辑” ,被《留声机》杂志评为四月号的“编辑严选专辑”,并进入《留声机》唱片奖的管弦乐候选名单。
2015年10月,捷杰耶夫卸任首席指挥。2017年,西蒙·拉特尔成为乐团的首席指挥;同年,与英国指挥家约翰·埃利奥特·加德纳合作的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获得法国年度金音叉奖。
获奖记录
留声机杂志唱片奖
? 2014 留声机杂志-编辑严选专辑 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 (获奖)
? 2014 留声机杂志-管弦乐 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 (提名)
? 2008 留声机杂志-全球20大交响乐团第四名[14] (获奖)
? 1992 留声机杂志-合唱奖 布里顿《战争安魂曲》 (获奖)
? 1992 留声机杂志-工程奖 布里顿《战争安魂曲》 (获奖)
? 1992 留声机杂志-当代音乐奖 约翰·塔文纳《圣母的面纱》 (获奖)
? 1992 留声机杂志-历史录音非声乐类唱片奖 埃尔加作品专辑 (获奖)
? 1992 留声机杂志-音乐剧奖 伯恩斯坦《坎底德》 (获奖)
格莱美奖
? 2001 第44届 格莱美-最佳歌剧唱片 柏辽兹《特洛伊人》 (获奖)
? 2001 第44届 格莱美-最佳古典音乐专辑 柏辽兹-《特洛伊人》 (获奖)
? 1978 第20届 格莱美-最佳流行器乐演奏 电影《星球大战》配乐 (获奖)
BBC唱片奖
? 2007 BBC音乐杂志-最佳合唱录音 西贝柳斯《库沃勒交响曲》 (获奖)
全英古典音乐奖
? 2001 全英古典音乐奖-评论家奖 柏辽兹《特洛伊人》 (获奖)
金音叉奖
? 2017 金音叉奖项-年度奖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 (获奖)
高保真试听
? 2014 高保真试听-年度最佳录音专辑 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 (获奖)
其他奖项
? 2000 英国皇家爱乐协会奖 (获奖)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伦敦交响乐团】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伦敦交响乐团 小编为您整理伦敦交响乐团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