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文体娱乐榜 > 正文

《赵氏孤儿》

时间:2024/11/17 0:17:5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名《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冤报冤》,简称《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全剧五折一楔子。该剧以春秋时晋国的一段历史为背景而进行加工创作。该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颇具特色,剧中的一批正面人物形象,作者赋予他们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他们的性格,是在剧情的展示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凸显的,真实感人。

  • 中文名: 赵氏孤儿大报仇
  • 类型: 杂剧
  • 作者: 纪君祥
  • 创作时间: 元代

一、《赵氏孤儿》

  • 元代的文学著作中,《赵氏孤儿》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它是历史类元代小说代表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颇具特色,剧中的一批正面人物形象,作者赋予他们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
  • 他们的性格,是在剧情的展示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凸显的,真实感人。
  • 它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并在欧洲产生过一定影响,法国文学家伏尔泰在1775年翻译了《赵氏孤儿大报仇》,英国剧作家威廉·哈切特也曾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并在英国文化界引起反响,意大利、法国、德国的剧作家都有根据该剧改编的剧作上演。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名《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冤报冤》,简称《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全剧五折一楔子。

剧演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

该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颇具特色,剧中的一批正面人物形象,作者赋予他们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他们的性格,是在剧情的展示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凸显的,真实感人。

该剧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意大利、法国、德国的剧作家都有根据该剧改编的剧作上演。

角色介绍

韩厥(正末):下将军。出于对屠岸贾的义愤和对赵氏的同情,故意让程婴将赵氏孤儿带出府门,并自刎而死。

公孙杵臼(正末):初为中大夫,后罢职归农。与程婴定计,假装收留赵氏孤儿(实为程婴之子),被屠岸贾杀死。

程勃(正末):因过继与屠岸贾,又名屠成,也即赵氏孤儿。二十岁时,得知事情的真相,替亲人报仇雪恨。

程婴(外):驸马赵朔的门人。为救孤儿,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又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将孤儿养大。

屠岸贾(净):晋国大将。因与赵盾不和,竟设计害死赵家三百余口。最后被幸存的赵氏孤儿送上断头台。

赵朔(冲末):赵盾之子,灵公驸马。被逼自杀。其遗腹子即为赵氏孤儿。

公主(旦儿):灵公之女,赵朔之妻,赵氏孤儿之生母。为打消程婴救孤儿的顾虑,生下孤儿之后,即悬梁自尽。

内容介绍

该剧主要讲述春秋晋灵公时期,赵盾一家三百多口尽被武将屠岸贾谋害诛杀,仅留存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即赵氏孤儿。为保存赵家唯一血脉,晋国公主即赵氏孤儿的母亲托付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带走,并自缢身死。程婴将赵氏孤儿藏在药箱中,欲带出宫门,可又偏遇到屠岸贾部下韩厥。韩厥深知此乃忠良之后,便放走程婴和赵氏孤儿,后自刎身亡。

屠岸贾搜不到赵氏孤儿,遂下令将全城一月到半岁间的孩子都囚禁起来,并称如果窝藏赵氏孤儿者再不交出孩子,就将这些孩子全部杀死。程婴走投无路之下找到了晋国退隐老臣公孙杵臼,并与公孙杵臼商定,用自己的孩子替代赵氏孤儿。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假意告发公孙杵臼,引屠岸贾到公孙杵臼家中搜到了假孤儿;屠岸贾杀死假孤儿后,公孙杵臼撞阶自杀。程婴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20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得知真相后杀死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

背景介绍

该剧以春秋时晋国的一段历史为背景而进行加工创作。据《左传》《史记》等史籍记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景公在位之时。孤儿先是被藏在宫中,后隐居山林,长大后韩厥为他请封。现在的山西省孟县太行山深处,还有传说中程婴与孤儿隐居过的“藏山寺”。纪君祥从《左传》《史记》等史籍取材,并据历代流传的程婴保存赵孤的故事,进行加工创造,写成了该剧。该剧基本上是按照历史事实编写的,但在情节和人物安排上,也作了一些比较大的改动。

作者介绍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生卒年不详,大都(今北京)人。与杂剧作家郑廷玉等人生活时代相同,为元前期杂剧作家。剧作存目《驴皮记》、《韩湘子三度韩退之》等六种。除《赵氏孤儿大报仇》外,其余五种皆已亡佚。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有“纪君祥之词如雪里梅花”之言,可见其创作以格调雅致取胜。

鉴赏评价

中国近代文学家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赵氏孤儿大报仇》和《感天动地窦娥冤》)剧中虽有恶人交搏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其他信息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古人经常把历史上一些重大政治斗争的原因解释为“忠”与“奸”的对立,这当然是很简单化的处理,该剧基本上也是这样做的。剧中程婴的行为。是为了报答赵朔平日的优遇之恩。宋代的皇室姓赵,他们对这一段故事情有独钟,一再为程婴、公孙杵臼和韩厥修祠立庙、加封爵号,这对后来写“忠奸斗争”的戏剧有较大的影响。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屠岸贾之“奸”与赵氏之“忠”,在剧中主要是作为基本的背景,是作为对两大家族之间对立的简便的解释而出现的,作家并无意对此作过多的渲染,家族复仇意识在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该剧的主题,不是简单的忠与奸的对立。在表现这种复仇意识时,作者又强调了弱者对于残暴的反抗。屠岸贾杀绝赵氏一门三百余口,又为了斩草除根而准备杀尽晋国所有婴儿,这为程婴、公孙杵臼等人的自我牺牲提供了较单纯的“忠”更有人情味的道义根据。韩厥决定放走程婴和他所携带的赵氏孤儿时的一段唱词,“子见他腮脸上泪成痕,口角内乳食喷,子转的一双小眼将人认。紧帮帮匣子内束着腰身,低矮矮怎舒伸”,也表达了对无辜的弱小者的同情。

但统观《赵氏孤儿大报仇》全剧,确实是“假团圆,真悲剧”。它集中体现中国古典戏剧的伦理主题“忠孝节义”,它的悲剧在于忠奸斗争的忠义落败和义士大无畏的自我牺牲。它看似写作了一个“大团圆”结局,实则悲剧意蕴极强。恶人最终受到惩罚,正义得以伸张,使“三百口冤魂,方才家自有主”,符合中国传统“因果报应”的思维模式。但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深重的悲剧上的。诸多的人为了成功复仇走向了死亡或毁灭,而屠岸贾在作威作福二十余年后才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

艺术特色

《赵氏孤儿大报仇》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尖锐激烈、波澜跌宕的戏剧冲突。屠岸贾要陷害忠良,程婴等人要护卫忠良,这是一场邪恶与正义之间的冲突。在冲突发展的初始阶段,屠岸贾要搜出赵氏孤儿,派人“把住府门,不搜进去的,只搜出来的”,“等一月满足,杀这小厮”。公主在危急中求救于草泽医生程婴。程婴犹豫不定,公主只好手托婴儿跪地哀恳,从而打动程婴,决定冒死相救。可程婴在临别时又担忧公主在严刑威逼之下,暴露救孤之事。为取信于程婴,公主最终自缢而死。这是全剧的第一个冲突。将军韩厥把守宫门,指着程婴的药箱,仔细审视程婴的神态,反复诘问,最后当面揭破:“你道是桔梗、甘草、薄荷,我可搜出人参来也!”最后韩厥欲放走程婴,程婴却反问:“将军,我若出的这府去,你报与屠岸贾知道,别差将军赶来拿住我程婴,这个孤儿万无活理。罢,罢,罢!将军,你拿将程婴去,请功受赏;我与赵氏孤儿,情愿一处身亡便了!”韩厥不作犹疑,毅然自刎,借以激励程婴的救孤之心,表明自己的纯洁之志,从而树立起了为正义而殉身的壮烈形象。这是全剧第二个冲突。终于,两条人命换得孤儿脱离险境。却不料,一波才平,一波又起。凶残的屠岸贾见走了赵氏孤儿,便下令:“把晋国内但是半岁之下,一月之上,新添的小厮,都与我拘刷将来,见一个剁三剑,其中必然有赵氏孤儿”。这一交代,使矛盾冲突进一步加剧,揭示出《赵氏孤儿大报仇》戏剧冲突的社会意义,使这一历史故事脱离了一般忠奸斗争恩恩怨怨的窠臼,获得了新的生命。第三折中屠岸贾面对出首告发的程婴,冷静地审问:“你和公孙杵臼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因何告他藏着赵氏孤儿?”程婴临变不乱,安详从容地说出一番至理;为了挽救一国生灵,更是免我程家绝后!屠贼觉得在情在理,才转疑为喜。屠岸贾杀气腾腾,直奔太平庄,捉拿公孙杵臼。遭到严刑逼问时,公孙一边矢口否认“藏孤”之事,一边反问:“是哪个埋情出告?”当屠岸贾回答:“现有程婴首告着你哩”时,公孙立刻骂道:“原来这程婴舌是斩身刀。”这一骂又是在做戏,其用意全在于打消屠贼的怀疑,掩盖二人合谋“救孤”的真相。但是,狡猾的屠岸贾并没有因此消除疑虑,反而让程婴拣一条不粗不细的棍子打公孙杵臼。这一招十分厉害,它既可观察公孙杵臼的反应,又可考验程婴的态度,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屠岸贾突如其来的一手,程婴完全没有料到,他推三阻四,几乎引起屠岸贾的怀疑,没奈何只得操起棍子向公孙打去。公孙杵臼更没有心理准备,所以当屠岸贾故意告诉他:“是程婴打你来”时,他禁不住问:“程婴,你划的打我那?”猛然挨了程婴的拷打,一时头昏脑涨,语无伦次,险些暴露真相。然而,公孙杵臼毕竟识破了屠岸贾的阴谋。毒刑虽然是“委实的难熬”,但他还是咬牙挺住,这是第三个冲突。正在僵持的时候,卒子报告:“在土洞中搜出了赵氏孤儿。”屠岸贾便停止拷问公孙杵臼,戏剧冲突的焦点就转向各个人物对待这一事件的反应。屠岸贾见搜出了“孤儿”大喜过望,不禁笑了起来,觉得终于战胜了公孙杵臼,达到了斩草除根的目的。于是当着公孙杵臼的面,亲手把“孤儿”剁做三段。程婴见搜出了“孤儿”,心情却极端复杂:有了“孤儿”,消除了屠岸贾对自己的怀疑。赵氏孤儿得救了,全国的婴孩也得救了。但是,这被搜出的孩子,正是自己的骨肉。眼看亲生儿子惨遭杀戮,他不能不心惊肉跳,悲痛万分,“做惊疼科”,“掩泪科”,又唯恐让屠岸贾瞧出破绽。作者通过程婴的动作和语言,把其内心冲突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剑剁婴儿那一刻,程婴强压愤怒的、欲哭不能的、像地心的岩浆似的内心冲突,通过公孙的眼中所见,真切地反映出来。“见程婴心似热油浇,泪珠儿不敢对人抛。背地里捏了,没来由割舍的亲生骨肉吃三刀。”这种撕裂心肺似的内心冲突比外部冲突更加震撼人心。这是第四个冲突。纵观全剧,各种冲突波澜起伏,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激烈的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结合得天衣无缝,产生了丰富而生动的戏剧效果。

其次,是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剧中的几个正面人物形象,具有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公主把孤儿托给了程婴,便悬梁自尽。程婴受公主之托,用药箱把孤儿带出宫门。把守宫门的是下将韩厥。韩虽为屠岸贾的部下,但对其挟势弄权、杀害忠良的行为极为不满。程婴掩藏孤儿来到宫门,被韩厥搜出。在此干钧一发之时,韩厥却对程婴说:“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怎肯做卖身求荣的勾当。”出于对赵氏忠良的深切同情和对屠岸贾的无比愤慨,韩不仅放走了赵氏孤儿,并且为了让程婴“去的放心”,割断屠岸贾追查孤儿的线索而拔剑自刎,用自己的生命奏响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悲歌。公孙杵臼耿介忠直,对屠岸贾的所作所为早已愤愤不平。他和程婴决定一个牺牲亲生儿子,一个献出自己的生命。程婴“出首”,公孙杵臼被屠岸贾捉拿以后,千方百计要逼出赵氏孤儿。公孙杵臼宁死不屈,从始至终骂不绝口。当军士从土窑中搜出的“赵氏孤儿”被屠岸贾连剁三刀死于非命时,公孙杵臼更是义愤填膺,痛斥屠岸贾残害忠良终有报应,然后撞阶身亡。在这位七旬老人的身上,到处都弥漫着一种慷慨忠义之气。除了韩厥、公孙杵臼之外,作者还成功地塑造了程婴这样一个“草泽医生”的义士形象。其感人的举动有二:一是当孤儿被搜之后,他心知孤儿难以保住,对韩厥说道:“将军,你拿将程婴去请功受赏,我与赵氏孤儿情愿一处身亡便了。”二是屠岸贾当着程婴的面,亲手将假冒赵孤的程子剁为三段。这使程婴处于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精神重负之下,而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他强忍悲痛,始终不露破绽。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程婴忍辱负重、沉着坚毅、视死如归的思想性格特点,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后世影响

《赵氏孤儿大报仇》是元杂剧中一部优秀的历史剧,也是一部十分有代表性、有很大影响力的悲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并在欧洲产生过一定影响,法国文学家伏尔泰在1775年翻译了《赵氏孤儿大报仇》,英国剧作家威廉·哈切特也曾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并在英国文化界引起反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赵氏孤儿》】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赵氏孤儿》 小编为您整理《赵氏孤儿》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文体娱乐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