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与分布
黄花蒿分布比较广泛,欧洲东部、亚洲及北美洲均有野生黄花蒿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黄花蒿分布,但不同地区之间的黄花蒿青蒿素含量差异很大。
形态及特征
黄花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整株均有香气,茎直立,具纵纹,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多分枝,光滑无毛。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茎基部及下部的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卵形,二到三回羽状全裂具细微软毛,茎上部的叶向上逐渐细成线形,常一到二回羽状全裂,无柄。头状花序,多数,细小球形,有短柄、下垂,排列成圆锥状,总苞片无毛,23层;花全为管状花,黄色,外围为雄花,内为两性花,均结实。瘦果椭圆形,无毛,淡绿色。
栽培方法
温度
在温室中栽培黄花蒿,温度白天在2530℃、晚上在1520℃可促进黄花蒿植株内黄花蒿酸向青蒿素转化,使青蒿素含量增加,最适宜黄花蒿生长的温度为1329℃,最适宜青蒿素积累的温度为13.922℃。
光照
对黄花蒿青蒿素含量影响比较大,黄花蒿整个生长期所需的年日照时数在1000h左右,开花前期的光周期约13.5h,生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黄花蒿青蒿素含量比生长在光线充足、湿度适宜的地方的黄花蒿低。
水分
黄花蒿喜湿润,生长期所需年降水量在11501350mm,最适宜黄花蒿生长的降水量为6001300mm,最适宜青蒿素积累的降雨量为8141518mm。孙年喜等人研究表明,在黄花蒿的不同生长期用不同量的水分处理,其生物量及青蒿素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黄花蒿生物量的积累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此现象在黄花蒿生长后期较明显,在苗期时差异较小,土壤水分对黄花蒿青蒿素含量的影响也较大,低土壤水分处理在苗期对青蒿素的含量影响较大,在分枝末期时影响较小,但适当的水分胁迫有利于青蒿素的积累。黄花蒿苗期对水分要求较严格,过低或过高的水分都不利于青蒿素的累积,在分枝期黄花蒿要求较高的土壤水分,高土壤水分有利于其生物量的积累,但不利于青蒿素含量的提高。
土壤
黄花蒿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一般土壤都能栽培,以pH值5.57.5、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人工栽培黄花蒿应选择阳光充足、土层较深厚、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性较强的沙壤或粘壤土,如向阳潮湿的冲积土或紫红泥土,不宜选择黄壤土。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茎腐病
在发病初期667m2用1%硫酸亚铁或70%甲基托布津100g兑水45L及时喷淋防治,或用40%灭病威300500倍液喷施,为控制蔓延,应做好理沟排水。
黄萎病
移栽时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初期可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0倍液。
白粉病
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病害传播较快,发病初期可喷洒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虫害防治
青蒿瘿蚊
在虫瘿初期,及时选用50%乐果乳剂1000倍液、48%乐斯本1000倍液喷施,大田防治再加80%敌敌畏1000倍液有利于杀灭瘿蚊成虫。
蚜虫
可用25%扑虱灵100g对水45L手动喷雾防治。
菜青虫
发生严重时可用10%高效灭百可2500倍液喷施。
小地老虎
使用90%敌百虫30倍水溶液拌鲜草5kg,进行诱杀。
价值及其他
主要价值
黄花蒿地上部分可以入药,性寒,味苦、辛,有清热解毒、除蒸截疟之功效,在我国主要用作传统的抗疟药物,可用于治疗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和湿热黄疸等症状,其次外用治蚊虫咬伤、疮肿和烫伤等。黄花蒿的这些特性主要归因于其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倍半萜类(青蒿素)、黄酮类、多糖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类及酚类等。这些生物活性物质有抗疟疾、抗癌、抗炎、抗菌、抗肿瘤和抗氧化等作用以及较强的免疫活性。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臭蒿】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